- 年份
- 2024(2893)
- 2023(4142)
- 2022(3533)
- 2021(3353)
- 2020(2987)
- 2019(6570)
- 2018(6755)
- 2017(13115)
- 2016(6733)
- 2015(7926)
- 2014(8088)
- 2013(8467)
- 2012(8218)
- 2011(7627)
- 2010(8012)
- 2009(7760)
- 2008(7600)
- 2007(7108)
- 2006(6697)
- 2005(6377)
- 学科
- 济(31126)
- 经济(31096)
- 业(25229)
- 管理(23563)
- 企(19289)
- 企业(19289)
- 技术(14084)
- 方法(13318)
- 中国(12969)
- 数学(11814)
- 数学方法(11756)
- 农(9385)
- 制(8246)
- 财(8150)
- 银(7516)
- 银行(7499)
- 行(7282)
- 贸(7211)
- 贸易(7203)
- 易(7095)
- 技术管理(7044)
- 农业(6278)
- 融(6179)
- 金融(6179)
- 业经(5904)
- 学(5337)
- 体(5087)
- 税(4915)
- 和(4835)
- 出(4613)
- 机构
- 大学(113109)
- 学院(111313)
- 济(50053)
- 经济(49003)
- 管理(42201)
- 研究(39604)
- 理学(35107)
- 理学院(34700)
- 管理学(34321)
- 管理学院(34091)
- 中国(31632)
- 京(25081)
- 财(24943)
- 科学(22793)
- 所(20473)
- 财经(19138)
- 研究所(18001)
- 中心(17485)
- 江(17329)
- 经(17216)
- 北京(16946)
- 农(15839)
- 经济学(15558)
- 范(14420)
- 师范(14308)
- 业大(14210)
- 经济学院(14173)
- 财经大学(14029)
- 州(13937)
- 院(13907)
- 基金
- 项目(63349)
- 研究(50089)
- 科学(49642)
- 基金(44193)
- 家(37816)
- 国家(37526)
- 社会(31092)
- 科学基金(30987)
- 社会科(29617)
- 社会科学(29612)
- 省(24389)
- 基金项目(22946)
- 教育(22132)
- 划(20789)
- 编号(20744)
- 成果(18193)
- 资助(18039)
- 自然(17519)
- 自然科(17064)
- 自然科学(17056)
- 自然科学基金(16733)
- 部(14846)
- 创(14722)
- 发(14539)
- 课题(14297)
- 重点(14145)
- 创新(13956)
- 国家社会(13008)
- 项目编号(12914)
- 制(12604)
共检索到183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国顺,袁晓苗
误区之一:强调科技法调整方法的特殊性而忽视了科技法作为法律的普遍性的要求和特点。法律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外在特征。我国现有的科技法律在强调调整方法主要是肯定、鼓励、倡导的同时,忽视了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为例,30多条应为模式中只有2条有对应的违法后果,致使大多数应为模式得不到法律约束力的保障,对于应为模式不作为的行为得不到国家强制力的干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正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伦理治理 《科学技术进步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玉中 ,方腾高
杨浚等172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27号议案——关于制定《科技进步法》的建议,引起科技界、法学界以及其它各界人士的极大重视和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科技进步法,对于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全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正在拟制中的我国科技进步法的法律原则作一初步探讨,希冀有助于这部法律的制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阳市科委科技立法研究课题组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实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确立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指导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基本法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将由沈阳市科委承担,通过国家科委组织鉴定的地方科技进步立法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晓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主体 《科学技术进步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学技术进步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庞桢敬 薛澜 梁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风建设 《科学技术进步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爱红 王艳辉 王娜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规定,但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地方性法规缺失等问题。为此,以上海、广东及深圳3个重点省市的综合性科技法规为对象,主要从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评价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各地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法律法规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这些重点省市关于科研项目管理法规的规定模式和组织类型各有特色,主要有原则性规定、分类规定和混合规定3类规定模式,并将常规组织模式、定向委托、“揭榜挂帅”和新型举国体制等4种组织方式固化成地方性法规制度;涉及科研项目的种类较多也各有侧重,但范围边界不甚清晰;规制内容相差不大且已形成完整制度体系,都对项目组织方式、申报主体范围、开放合作、科研诚信和尽职免责进行规定,主要在境外研发机构和军工相关主体的有关规定上有所差异;经费使用都主要涉及使用范围、使用原则和科研人员的使用自主权,其中广东(深圳)的财政资金使用范围扩至港澳地区;都建立基于科研诚信的评价制度,主要从宽容失败或尽职免责的角度对科研绩效进行规定,但对于项目经费绩效管理的具体规定较少。最后,从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的法制体系、完善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的法定底线和建立基于科研诚信的宽容机制等4个维度,提出各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法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荔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在推动教育管理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新的教育管理活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而由于对于科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和片面应用而导致的人文缺陷无疑是最为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活动"为了人、管理人、培育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针对性地革新教育管理理念和基本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大力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人的参与,有利于人性化管理的科学技术,实现管理者主体和被管理者主体对于管理活动的有效参与,用教育活动的根本性目标来规范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管理。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教育管理 人性化 人文精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智奥峰 王国顺 沙爱华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诸方面,政治的,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无不起着推动的作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证较长时期内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都试图从科学技术的进步,寻找新的出路,采取了调整科技政策,开发科技人才,增加科技投资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其特点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但对这一矛盾的缓和,确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延风,武继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建求 邓敏
我国环境统计立法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环境统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有关环境统计的规定十分分散,没有一部关于环境统计的基本法;有关环境统计的规定主要集中体现在由环保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仲启
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因此,在投资机会选择中,应当注重支持科学技术进步;在投资战略上,要选准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研究如何通过投资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华山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呈日益扩大和不断提高的总趋势。到了当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论著甚多。笔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规律是人类社会普遍经济规律体系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