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3)
- 2023(11220)
- 2022(10009)
- 2021(9645)
- 2020(8213)
- 2019(19079)
- 2018(19360)
- 2017(37371)
- 2016(20551)
- 2015(23378)
- 2014(23733)
- 2013(23563)
- 2012(21679)
- 2011(19541)
- 2010(19797)
- 2009(18196)
- 2008(17816)
- 2007(15915)
- 2006(14097)
- 2005(12330)
- 学科
- 济(80422)
- 经济(80337)
- 管理(59567)
- 业(55998)
- 企(46103)
- 企业(46103)
- 方法(38618)
- 数学(33616)
- 数学方法(33213)
- 中国(23419)
- 农(21993)
- 财(20217)
- 业经(17439)
- 学(17335)
- 地方(15978)
- 制(15617)
- 贸(14669)
- 贸易(14662)
- 农业(14475)
- 易(14255)
- 技术(14060)
- 和(13885)
- 理论(13707)
- 银(13516)
- 银行(13474)
- 环境(12976)
- 行(12833)
- 务(12481)
- 财务(12419)
- 财务管理(12390)
- 机构
- 大学(296234)
- 学院(295052)
- 管理(118867)
- 济(113063)
- 经济(110372)
- 理学(102498)
- 理学院(101388)
- 管理学(99732)
- 管理学院(99216)
- 研究(96884)
- 中国(71786)
- 京(64127)
- 科学(61832)
- 财(53519)
- 所(49121)
- 农(46969)
- 业大(44776)
- 研究所(44730)
- 中心(43428)
- 财经(42746)
- 江(42138)
- 北京(41141)
- 范(39149)
- 师范(38819)
- 经(38596)
- 农业(36913)
- 院(35360)
- 州(35130)
- 经济学(32383)
- 技术(32142)
- 基金
- 项目(198966)
- 科学(154317)
- 研究(147067)
- 基金(140572)
- 家(122140)
- 国家(121116)
- 科学基金(102730)
- 社会(88998)
- 社会科(84169)
- 社会科学(84142)
- 省(78916)
- 基金项目(75394)
- 教育(67403)
- 自然(66912)
- 划(66624)
- 自然科(65228)
- 自然科学(65206)
- 自然科学基金(63972)
- 编号(61952)
- 资助(58365)
- 成果(50921)
- 重点(44194)
- 部(43551)
- 课题(42678)
- 发(42275)
- 创(41228)
- 创新(38388)
- 项目编号(38181)
- 科研(37785)
- 教育部(36750)
- 期刊
- 济(124127)
- 经济(124127)
- 研究(87694)
- 中国(54794)
- 学报(46033)
- 管理(43007)
- 科学(42246)
- 农(41921)
- 财(38877)
- 教育(35302)
- 大学(34101)
- 学学(31874)
- 农业(29636)
- 技术(26546)
- 融(24192)
- 金融(24192)
- 业经(21020)
- 财经(19732)
- 经济研究(19286)
- 图书(16967)
- 问题(16688)
- 经(16643)
- 科技(16373)
- 理论(16103)
- 业(15024)
- 实践(14977)
- 践(14977)
- 技术经济(14937)
- 现代(13651)
- 商业(13314)
共检索到42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福兴 李平 黎艳
科技基础设施是技术创新的先行基础,成为各国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科技基础设施指标体系,并结合聚类分析对我国2013年30个省份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且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可分解为强知识型、强物化型、偏知识型、偏物化型和无偏向型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因此,充分发挥不同梯度科技创新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开放的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网络体系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甘晓龙 李世蓉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将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引入到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识别、分类和优化中,并详细介绍具体步骤,为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敏敏 韩传峰 刘兴华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规范实用的指标体系是有效评价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大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国情特征,确定包含61个主要指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初始指标集。结合调查问卷分析,通过临界比值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将初始指标集修正为46个指标,经过7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指标集精炼为包含2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人与家庭、政治与社会结构、项目的直接影响、公共资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李倩 张晓军 刘佳福
在综合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特点以及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基础设施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公平效应3大综合效应目标、7个专项系统目标和19个基础指标组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喜萍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线分析方法 (DEA)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对20062015年我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综合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规模无效状态。京津沪琼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配置相对效率高,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对效率明显过低。
关键词:
数据包络线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喜萍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线分析方法 (DEA)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对2006~2015年我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综合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规模无效状态。京津沪琼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配置相对效率高,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对效率明显过低。
关键词:
数据包络线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龙 章波 黄贤金 翟文侠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德方 赵伟 彭洁 黄鼎成 陈冬生
本文提出了科技基础设施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认为该评估应是一个系统的评估。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构建了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评价三维(自身发展维、协同维和综合效能维)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科技基础设施的评估导向,提出了评估的管理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伟 王晶晶 杨玲
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重要基础设施之间的关联度和依赖性日益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提高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能力已经成为了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重要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基于重要基础设施的关联特征,从延展性、影响对象和持续周期三个方面分析了重要基础设施灾害情景构建的特点,建立了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灾害的情景构建方法,提出了从准确性、充分性、及时性三个维度评价应急能力的思路,并将提出的通用方法应用于燃气多门站停气事件案例,为实际中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重要基础设施 情景构建 应急能力 关联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传伟
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年报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并重点分析了技术对支付、货币管理、保险和借贷等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考虑金融科技的具体形态,金融科技要健康发展,需要哪些基础设施?我认为金融科技需要的基础设施有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竞峰 季闯 李启明
PPP项目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效能为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有效而完善的监控指标,使得公共部门在项目监管中缺少导向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与依据,造成了PPP项目的绩效评价缺位和产出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制约了PPP模式的发展。以VFM为导向,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方法,结合大量文献,构建PPP项目的KPI概念模型。以此作为PPP项目潜在的KPI识别平台,48个PPP项目绩效指标被识别出来。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评判了这些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全部指标均是重要的(>3.000),其中31个指标是更加重要的绩效指标(>3.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继周
保险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心为数据基础设施,目前看其无论从质还是量上均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行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目前保险业一个主要趋势是数字化转型,海量保险数据的加速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崛起以及计算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三大要素的共同作用将构筑起保险业最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于金融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斌 郭亚红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就基础设施折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还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基础设施折旧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均基础设施折旧对人均基础设施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折旧与科技进步有不同的因果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采用加速折旧,东部地区仍然采用直线折旧有利于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基础设施投资的差距。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卢冬艳
非洲共有40%的人口生活在内陆国家, 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在同非洲的发展合作中就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1年,中国在非洲的884个全套(交钥匙)工程中有500个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同非洲的发展合作的力度,逐渐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一、非洲基础设施的现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樊潇潇 李泽霞 宋伟 陈娟
通过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郭守敬望远镜以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两个实例,分析预先研究阶段对于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且通过对美国国家基金会以及欧洲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论坛对于设施预先研究的管理及投资情况,剖析国外设施预先研究阶段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高度重视设施预先研究工作,建议建立适宜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预先研究管理体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