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1)
- 2023(13583)
- 2022(11440)
- 2021(10521)
- 2020(9015)
- 2019(20165)
- 2018(20127)
- 2017(39040)
- 2016(21093)
- 2015(23575)
- 2014(23011)
- 2013(22836)
- 2012(21433)
- 2011(19502)
- 2010(19528)
- 2009(18438)
- 2008(18432)
- 2007(16931)
- 2006(14717)
- 2005(13033)
- 学科
- 济(88336)
- 经济(88250)
- 业(64403)
- 管理(62710)
- 企(51954)
- 企业(51954)
- 方法(38572)
- 数学(33708)
- 数学方法(33465)
- 中国(25826)
- 农(25627)
- 财(22417)
- 业经(21312)
- 技术(21101)
- 贸(18524)
- 贸易(18515)
- 制(18420)
- 易(18032)
- 地方(17964)
- 学(17291)
- 农业(16986)
- 银(15934)
- 银行(15878)
- 行(15175)
- 产业(14669)
- 融(14093)
- 金融(14091)
- 技术管理(13450)
- 务(13353)
- 财务(13335)
- 机构
- 学院(308287)
- 大学(307595)
- 济(130578)
- 经济(128088)
- 管理(119050)
- 研究(104602)
- 理学(102875)
- 理学院(101756)
- 管理学(100276)
- 管理学院(99697)
- 中国(78957)
- 科学(65073)
- 京(64217)
- 财(59443)
- 农(57695)
- 所(53813)
- 业大(49086)
- 研究所(48995)
- 中心(47844)
- 财经(47487)
- 江(46363)
- 农业(45898)
- 经(42931)
- 经济学(40363)
- 北京(40333)
- 范(37845)
- 师范(37351)
- 院(37074)
- 经济学院(36863)
- 州(36796)
- 基金
- 项目(204329)
- 科学(160406)
- 基金(147030)
- 研究(146290)
- 家(129844)
- 国家(128730)
- 科学基金(109051)
- 社会(93851)
- 社会科(89153)
- 社会科学(89127)
- 省(82274)
- 基金项目(78800)
- 自然(70221)
- 划(69008)
- 自然科(68604)
- 自然科学(68576)
- 自然科学基金(67420)
- 教育(65817)
- 资助(58050)
- 编号(57902)
- 创(48133)
- 重点(46369)
- 成果(46154)
- 发(45908)
- 部(44490)
- 创新(44234)
- 课题(40215)
- 业(39264)
- 科研(39192)
- 计划(38903)
共检索到450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桂月 徐瑶玉 王圆圆 李新运
文章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概念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采用SVAR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虽上下波动,但总的来说有正向效应,且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各目标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率。综合表明,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明明 孟程程
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以弱化需求管理为代价,它强调供给端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而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恰好分别对应于文化产业的供给端与需求侧。其中,文化消费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支持、文化创意并设定价值导向;科技创新则可以为文化消费提供技术支持、高附加值产品选择,并增进文化消费水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的互动机制不仅能够为文化产业催生出高质量供给品,更能够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而二者相互作用也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为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融资环境,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形成优良的创新机制,从而释放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互动效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积极助力。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持续双向互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1999—2020年中国160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合肥尽可能相似的“合成合肥”,并比较“真实合肥”与“合成合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的差距和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政策推行呈N形曲线变化;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快速释放,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逐渐回落,但快速反弹再次跃升,实现对同期同类城市的加速超越。将实证检验结果与合肥案例的质化提炼相结合,全景阐释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创政策 有为政府 产业结构 合成控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忠民
以湖南省为例,选取三种专利的申请数和二三产业在GDP中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考察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机制。检验发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的格兰杰成因,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这表明从长期来讲,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转结构、调方式的关键因素,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避免短期行为。最后,对依托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建设。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协整分析 VAR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晓菊 李营柯
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年以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来说科技创新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向效应,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影响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柯 张斌 谷洲洋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德余 汤勇刚 张绍合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田义 常飞 高斯琪
本文以青岛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岛市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动态分析还是从静态分析角度,青岛市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技研究与教育和国际交流的一个主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其强大的海洋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与相对较低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反差。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海洋企业的创新性不够,无法将学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带来实际效益。随后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应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进行遴选,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作为海洋优势产业选择的重点方向,目的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光栋 郑志敏
基于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型C-D生产函数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扩大我国就业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科技创新对就业的积极影响尤为明显。同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存在差别。论文在最后阐述了上述结论背后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就业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建中
我国主流科技园区大都处于产业主导状态,为了充分放大科技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以"创新极"支撑"增长极",必须促使科技园区从产业主导向创新突破转变。为此,应该特别重视:以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园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借助产业集群汇聚科技园区的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对科技园区的外溢效应;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对科技园区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技园区 经济增长极 创新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 娄峰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物流服务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在规模和水平上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球物流大国之一。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服务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为适应全球经济竞争新形势,亟需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而标准化运行能够消除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标准化环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竞争力;技术创新则能够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构建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体系。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标准化运行与技术创新协同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旨在引导物流企业重视标准化运行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深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升级。研究结果表明: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物流标准是连接物流技术创新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桥梁;物流产业自身是促使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内因,而标准化运行和技术创新协同则需要物流产业自身积累至一定程度后其贡献效果才能体现,并且该贡献效果对于产业升级是一种长期且稳定的促进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明 谭鹤群 牛智有 万鹏 冯耀泽 李路 黄凰 韩娅红
淡水渔业转型升级对推动消费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淡水渔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工程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淡水渔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并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淡水渔业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优良养殖品种繁育技术与装备、精准投喂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不同养殖模式下水环境调控技术、尾水高效绿色处理技术与装备、多元信息智能立体感知技术与装备、淡水产品捕捞及冷链化优质保鲜贮运技术和养殖产品初加工技术与装备等工程科技创新研究重点,旨在为全面提升我国淡水渔业的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珊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迅速的行业就是高技术产业,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6年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和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剖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创新效率不同;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各项指标对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影响不同。企业自主创新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影响最强烈,政府支持对西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最大,风险投资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