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8)
2023(13745)
2022(11643)
2021(10899)
2020(9134)
2019(20578)
2018(20474)
2017(39081)
2016(21171)
2015(23768)
2014(24233)
2013(23493)
2012(21847)
2011(19826)
2010(20341)
2009(19365)
2008(18998)
2007(17841)
2006(16062)
2005(14523)
作者
(61144)
(50777)
(50591)
(48143)
(32175)
(24017)
(23029)
(19505)
(19179)
(18594)
(17284)
(16947)
(16537)
(16174)
(16005)
(15601)
(14991)
(14922)
(14790)
(14645)
(13070)
(12550)
(12367)
(11626)
(11570)
(11549)
(11468)
(11242)
(10360)
(10120)
学科
(77685)
经济(77573)
管理(71967)
(65791)
(55921)
企业(55921)
方法(29340)
中国(27128)
(24951)
数学(24904)
数学方法(24523)
(24152)
(23364)
技术(20396)
业经(19840)
(17397)
银行(17370)
(16703)
地方(16273)
(15742)
(15657)
(15293)
农业(15130)
(15073)
金融(15066)
(14783)
贸易(14770)
(14420)
(14110)
财务(14052)
机构
学院(301208)
大学(299317)
(122243)
经济(119298)
管理(115790)
研究(102177)
理学(97369)
理学院(96332)
管理学(94838)
管理学院(94256)
中国(81080)
(64094)
(64079)
科学(59556)
(51089)
(49366)
财经(48015)
中心(47224)
(46141)
研究所(45290)
(43246)
北京(40985)
业大(40709)
(38984)
(38843)
师范(38578)
(38151)
经济学(36188)
农业(35674)
财经大学(35100)
基金
项目(190112)
科学(149719)
研究(145967)
基金(133794)
(115185)
国家(114123)
科学基金(97692)
社会(91044)
社会科(86183)
社会科学(86165)
(76772)
基金项目(69777)
教育(68001)
(63887)
编号(60505)
自然(60329)
自然科(58883)
自然科学(58862)
自然科学基金(57823)
资助(54240)
成果(51720)
课题(44415)
(43872)
重点(42940)
(42250)
(41358)
创新(40197)
(40108)
(37235)
项目编号(37130)
期刊
(146218)
经济(146218)
研究(96818)
中国(72200)
(50345)
管理(48041)
(42677)
教育(42379)
学报(41530)
科学(39816)
(34418)
金融(34418)
大学(32692)
学学(30145)
技术(29546)
农业(28551)
业经(24850)
财经(24123)
经济研究(22621)
(20826)
问题(18722)
科技(16821)
技术经济(15633)
(15503)
(15502)
论坛(15502)
图书(15395)
(14812)
理论(14588)
现代(14049)
共检索到482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诚  
科技创新制度难以量化,目前关于科技创新制度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建设的认识,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科技创新制度成效提供工具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执行、发展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从科技投入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科技政策支撑体系5个维度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主客观权重赋值,分别对制度总体和5个维度层面的制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水平处于较好级别,其中高校评价的制度成效最高,其次为科研院所人员及研发机构的评价;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在5个维度中的权重最高,是对科技创新制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评估规范化、突出创新导向,加强创新人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项赟  刘晓文  张剑鸣  张玉环  李宇  温勇  方晓航  
通过文献统计及客观赋权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苏和广东各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双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递减,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也开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技能作为驱动创新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力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新制度主义的"技术—制度"分析框架中引入组织要素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发现在解决企业培训市场失灵问题上的组织选择差异是英国滑入低技能均衡发展陷阱和德国形成高技能均衡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复兴史都表明,调动企业投资职业技能培训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不同技能形成体系的创新绩效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为通过人力资本禀赋塑造创新或研发密集的知识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职业教育学视野的学科关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丛敬军  尤江东  方义  
智慧图书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评价体系和框架的设计不仅关系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而且与区域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将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指明方向。本文构建智慧图书馆成熟度等级模型,在初步确定的智慧图书馆评价指标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揭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观测的项目,可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后续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明   丁宏  
经过近年来试点实践,江苏省离岸基地建设内部运行更加专业高效,市场机制更加完善成熟,离岸网络更加紧密优化,引才渠道更加柔性共赢,创新生态更加开放融合,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同时仍存在不确定性环境应对方案待完善、海外引才机制待加强、海外人才聚留生态环境待改善、落地项目对产业支撑作用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基地评估等方式,分析总结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模式及建设成效,提出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如完善基地顶层设计,放大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离岸创新创业活力;加大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助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协调联动发展,提升创新产业支撑效率;优化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引进海外人才生态链;强化双创服务保障,推动基地制度集成创新等,进一步发挥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韧  
本文对福鼎名特优经济林四季柚丰产基地建设的现状及成效进行分析评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倪添杰  
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缺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以制度约束各类行为主体为根本,以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框架为指引,通过构建农村诚信教育等四大体系,逐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扎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强  敦帅  
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本文运用"压力-状态-响应"的PSR动态模型,从科技金融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技教育制度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变迁的主要阶段、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因,解构了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分析了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在制度参数、制度结构和制度过程方面的成就及问题,并提出强化上海科技创新制度前瞻性、创新性、融合性等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深圳的科技创新至始至终发端于产业转型变革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城市创新战略、法律制度体系、组织体系、科技金融和人才制度、创新生态链模式为主的产业科技创新制度。但是仍然存在因制度不够协调而产生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三次产业间及高技术产业内部发展失调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对国外产业科技制度的理解,从融入创新网络、打造优质环境、均衡产业结构、发挥政府服务等方面对产业科技创新制度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翔  徐爱军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历了建立、衰落与重建的过程,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推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主体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重要原因,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变迁的滞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增强制度变迁主体的力量,积极应对制度环境的变化,加强体系内部的协调机制,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胜  苏琴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高校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该新政府会计制度,因此有必要分析新制度下高校云会计体系结构设计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按照构成元素的粒度粗细将高校云会计体系结构分为功能点之间的微观结构模式、服务之间的中观结构模式、各层子系统之间的宏观结构模式、云会计和外部之间的外观结构模式等四类结构模式,并提出从抽象到具体、基于模式组合的高校云会计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即高校云会计体系结构设计时依次设计外观结构、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微观结构,然后通过设计结果示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给出该方法的设计步骤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尚长风  
从1991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看。整体参保率较低。从参保人数的变化趋势看。1998年以后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却逐步减少(尚长风,2004)。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制度设计上存在致命缺陷:一是筹资渠道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参保者自己缴费,政府和集体基本上是一个旁观者。二是基金运作方面,养老保险机构本身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是按照农民缴费的3%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的。在投资方向有限、收益率很低的状况下,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养老保险基金本金的萎缩。农村养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