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2)
- 2023(4263)
- 2022(3728)
- 2021(3661)
- 2020(3361)
- 2019(7425)
- 2018(7917)
- 2017(15078)
- 2016(8548)
- 2015(10278)
- 2014(10529)
- 2013(10190)
- 2012(9850)
- 2011(9004)
- 2010(9539)
- 2009(9144)
- 2008(9194)
- 2007(8548)
- 2006(8017)
- 2005(7559)
- 学科
- 济(30990)
- 经济(30948)
- 管理(26272)
- 业(24551)
- 企(18718)
- 企业(18718)
- 中国(13717)
- 方法(13201)
- 数学(11585)
- 数学方法(11417)
- 农(10630)
- 财(10358)
- 制(9676)
- 银(8515)
- 银行(8505)
- 行(8185)
- 理论(7951)
- 教育(7203)
- 技术(7172)
- 业经(7139)
- 农业(6631)
- 教学(6534)
- 贸(6503)
- 贸易(6495)
- 融(6413)
- 金融(6413)
- 易(6381)
- 务(6096)
- 财务(6077)
- 财务管理(6061)
- 机构
- 大学(127740)
- 学院(126650)
- 济(49041)
- 经济(47701)
- 管理(47555)
- 研究(41251)
- 理学(38706)
- 理学院(38338)
- 管理学(37787)
- 管理学院(37535)
- 中国(33819)
- 京(28407)
- 财(27786)
- 科学(22977)
- 江(21636)
- 财经(20903)
- 所(20761)
- 中心(20278)
- 北京(19029)
- 经(18570)
- 研究所(18023)
- 州(17797)
- 范(17784)
- 农(17770)
- 师范(17640)
- 技术(15627)
- 业大(15429)
- 财经大学(15087)
- 院(14417)
- 经济学(14386)
- 基金
- 项目(69795)
- 研究(57470)
- 科学(53353)
- 基金(46511)
- 家(38703)
- 国家(38326)
- 社会(32881)
- 科学基金(31941)
- 社会科(30965)
- 社会科学(30959)
- 省(28210)
- 教育(28161)
- 编号(27008)
- 成果(24929)
- 基金项目(23739)
- 划(23558)
- 资助(20154)
- 课题(18663)
- 自然(18340)
- 自然科(17876)
- 自然科学(17867)
- 自然科学基金(17540)
- 项目编号(17063)
- 年(15724)
- 部(15685)
- 重点(15376)
- 发(14810)
- 性(14774)
- 创(14741)
- 创新(13760)
共检索到214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韩莉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信息队伍现状和信息教育状况,指出我国信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人才需求的差距。阐述了强化信息人才培养对我国信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科技信息队伍的培养目标和加速培养信息人才的具体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永振 陈世传
从未来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现代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对科技信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科技信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着重对确立新的培养目标,构建前馈式的教育模式和优化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情报教育,信息员/教育模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巩喜云 苗冬青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严峻,迫使许多跨国金融巨头重新制定其国际战略布局,催生了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加速转移。金融服务外包,作为我国BPO服务外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本文陈述了金融服务外包业的现状,指出了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趋势,阐明了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慧婷 庄榕霞
信息时代智能生产方式下,高职学生应该具备何种信息技术素养是我国高职信息技术素养研究的主要问题。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对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研究关注较少,但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国外注重对信息技术素养框架和测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世界生产方式的变化给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提出我国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内容应持续培养学生操作性技术技能素养和新兴技术共性基础知识,突出职业特点,熟知产业链和企业信息系统,强调对学生计算思维、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智能时代 高职学生 信息技术素养 数字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林
审计基本目标是确定我国审计人才总体需求结构和审计人才个体知识能力结构的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部分功能缺失,必须按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审计目标 审计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鹿亚芹 李名威 张冬燕
通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能力,企业要求会计人才具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从而启示:高校应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向社会供给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人才 需求 培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方,冷伟
软件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当前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文章通过对我国软件产业与软件企业的现状描述,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结合今后几年我国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提出了软件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软件企业 人才需求 教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断增长的毕业人数使得社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极少数岗位,绝大部分岗位主要在外企、国企、民企、中小企业等,企业的人才信息不对称及人才难寻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就此问题提出校企实践教学培养相关策略。
关键词:
企业人才需求 校企实践教学 培养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蓓 田彩云 李智玲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运营模式,是会议型酒店降低成本、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会议型酒店服务外包的发展尚不成熟,其中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及与需求不匹配是主要症结。本文分析了会议型酒店服务外包现状及人才需求,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三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两个平台、三项计划"为支撑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
会议型酒店 服务外包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丽琍
由于受到社会观念、教育理念及薪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仍有巨大供需缺口。本文在阐述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尽的责任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高技能 人才供需 人才现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唐丽红
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总结了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提出了培养基础宽厚、专通结合、和谐发展的高等职业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观点,并围绕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探讨了高等职业层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模式和过程,以其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训嘉 廖馨 李正军
文章针对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的现实,在对物流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人才 培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正中 贾怀京
本文在调查研究科技信息专门人才的就业领域、社会对这类人才的业务要求,以及情报科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信息专业的培养方向、规格要求、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方面的总体思想与模式,提出本专业综合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乐
日本为解决IT产业人才两极分化的需求矛盾,采取建设冲绳IT产业基地,提倡"近岸外包"的方式作为应对策略之一。这为我们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就业方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IT产业 近岸外包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世平
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脱离了企业需求,对此,可以运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以解决。广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更新观念,推动工学结合机制的有效创新,为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搭建沟通平台,从而实现三方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
高职人才 培养机制 工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