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6)
- 2023(6846)
- 2022(5902)
- 2021(5554)
- 2020(4792)
- 2019(10311)
- 2018(10626)
- 2017(20349)
- 2016(10416)
- 2015(11873)
- 2014(11289)
- 2013(11192)
- 2012(10551)
- 2011(9668)
- 2010(9907)
- 2009(9481)
- 2008(9279)
- 2007(8660)
- 2006(7922)
- 2005(7140)
- 学科
- 济(41164)
- 经济(41134)
- 管理(40507)
- 业(40200)
- 企(33756)
- 企业(33756)
- 技术(21193)
- 方法(17197)
- 中国(15611)
- 数学(14575)
- 数学方法(14478)
- 技术管理(13504)
- 农(12086)
- 环境(11112)
- 财(10956)
- 制(10234)
- 业经(9901)
- 银(9498)
- 银行(9484)
- 行(9182)
- 划(9023)
- 贸(8863)
- 贸易(8854)
- 易(8707)
- 农业(7979)
- 融(7799)
- 金融(7799)
- 学(7242)
- 和(7160)
- 策(6820)
- 机构
- 学院(155382)
- 大学(154639)
- 济(67688)
- 经济(66317)
- 管理(63480)
- 理学(54009)
- 理学院(53525)
- 管理学(52962)
- 管理学院(52659)
- 研究(50373)
- 中国(40160)
- 京(32973)
- 财(32253)
- 科学(28576)
- 财经(25188)
- 所(24719)
- 江(23772)
- 中心(23050)
- 经(22750)
- 研究所(21928)
- 北京(21493)
- 经济学(20444)
- 农(19663)
- 业大(19363)
- 州(19214)
- 范(18803)
- 师范(18654)
- 经济学院(18552)
- 财经大学(18532)
- 院(18284)
- 基金
- 项目(96852)
- 科学(77461)
- 研究(75688)
- 基金(68925)
- 家(58940)
- 国家(58446)
- 科学基金(50606)
- 社会(48698)
- 社会科(46310)
- 社会科学(46298)
- 省(39138)
- 基金项目(36768)
- 教育(33788)
- 划(32101)
- 编号(30430)
- 自然(30124)
- 自然科(29411)
- 自然科学(29401)
- 自然科学基金(28907)
- 创(27333)
- 资助(26599)
- 成果(24764)
- 创新(24471)
- 发(21841)
- 部(21590)
- 重点(21462)
- 课题(21279)
- 国家社会(20277)
- 制(19937)
- 业(19555)
共检索到242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金山,刘济科,黄玛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怡 马钦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信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寿仁
本文从技术创新利益的来源及其实现形式出发,分析了我国促进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利益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利益机制的基本要求及实现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利益机制 成果转化 科技人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静颖 孙健敏
科技的生成、发展和传播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文化一方面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同时又为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创新需要文化的支持,而我国一些文化陋习抑制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运用翔实的数据,从个体、组织和地区差异等三个层面,对影响我国科技人员创新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系统解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金玉 虞吉海 彭秋萍 周怀康
虽然已有较多研究关注企业科技人员流动及其伴随的知识溢出效应,但科技人员回流源企业(重返“老东家”)对其后续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未获得充分考察。基于2007~2020年353331个新进入企业科技人员和19107个回流科技人员的独特数据集,本研究探讨了科技人员回流对后续创新的影响,并引入重构视角来重点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相较于新进入者,科技人员回流能显著提高后续的创新绩效;(2)科技人员回流主要通过知识重构与合作网络重构的中介作用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3)科技人员过往创新绩效和职业生涯年限分别对上述中介作用起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即该间接影响在科技人员过往创新绩效较好时得到强化,但随其职业生涯年限延长而减弱;(4)后果检验表明,科技人员回流有助于提高源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科技人员流动领域的实证研究,从重构视角拓展了科技人员回流与个体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理解,为企业人才招聘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推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而进行技术创新则需要一大批“双高型”人才。本文从技术创新的需要出发,就培养和如何培养“双高型”人才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志,向征,杨清明
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314名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两点结论:领导重视、激励政策和科技人员的研究能力与价值取向是影响企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领导重视、尊重科技人才、创新成果的奖励、加大资金投入和提高科技人员福利待遇是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并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价值观念培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加强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沟通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培玲
农村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创新动力的强弱对农业科技创新有直接影响。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农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双创视角出发,推进"众"与"创"的有机结合,激发农村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培玲
农村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创新动力的强弱对农业科技创新有直接影响。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农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双创视角出发,推进"众"与"创"的有机结合,激发农村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怿
人才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资源。目前,在宏观上讲,上海对于人才在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程度的发展方面,在包括创新投入、绩效、孵化能力的创新基础和机会方面、在营商环境、整体税负等综合环境方面存在瓶颈;从微观主体的调查结果看,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人才政策等方面相对落后。未来发展进程中,上海应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人才的协同创新,更加关注塑造小微企业、青年群体、"四新"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注重人才和其他创新要素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的创新生态,更加主动嵌入全球科技创新及人才网络,更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 全球 上海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凌
综合考察国内旅游业科技创新发现,旅游科技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现代科技应用、技术二次开发与集成融合、阶段性发展与技术升级换代、业内创新主体少等特征;旅游科技以四大类技术群为主——旅游信息化科技、旅游展示陈列科技、旅游装备制造科技和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科技。提出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研发课题、旅游信息化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撑旅游科技创新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 科技创新 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类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军毅 苏亚莉
支撑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潜力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制度、财政、金融、中介服务和人力资本等支撑环境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揭示了支撑环境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依存度和重要性,旨在为改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支撑环境 作用机理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徐辉 陈又星 叶新云 刘卫 邹辉文
企业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而技术创新支撑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潜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及动力所在。企业技术创新支撑系统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法律制度、财政、金融、中介服务、人力资本等对技术创新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