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1214)
- 2022(9534)
- 2021(8931)
- 2020(7494)
- 2019(16837)
- 2018(16929)
- 2017(32142)
- 2016(16911)
- 2015(19420)
- 2014(19220)
- 2013(18667)
- 2012(17103)
- 2011(15376)
- 2010(15617)
- 2009(14728)
- 2008(14202)
- 2007(12789)
- 2006(11379)
- 2005(10209)
- 学科
- 济(59968)
- 经济(59900)
- 管理(55207)
- 业(55016)
- 企(44209)
- 企业(44209)
- 方法(24707)
- 中国(22379)
- 数学(20639)
- 数学方法(20371)
- 技术(19258)
- 农(17912)
- 制(17795)
- 财(17584)
- 业经(15392)
- 银(14850)
- 银行(14827)
- 行(14240)
- 技术管理(12818)
- 学(12626)
- 融(12382)
- 金融(12375)
- 贸(12190)
- 贸易(12177)
- 理论(11928)
- 易(11888)
- 体(11742)
- 地方(11711)
- 农业(11507)
- 和(10428)
- 机构
- 大学(239231)
- 学院(239119)
- 济(95297)
- 管理(95106)
- 经济(92917)
- 理学(80838)
- 理学院(79976)
- 管理学(78742)
- 研究(78379)
- 管理学院(78283)
- 中国(62754)
- 京(51483)
- 财(47285)
- 科学(46795)
- 所(38530)
- 中心(37096)
- 江(37017)
- 财经(36574)
- 农(35580)
- 研究所(34551)
- 经(33060)
- 业大(32991)
- 北京(32891)
- 范(31136)
- 师范(30777)
- 州(30060)
- 院(29067)
- 经济学(27973)
- 农业(27686)
- 技术(27250)
- 基金
- 项目(156616)
- 科学(123872)
- 研究(119614)
- 基金(110664)
- 家(95732)
- 国家(94859)
- 科学基金(81549)
- 社会(75125)
- 社会科(71148)
- 社会科学(71131)
- 省(63273)
- 基金项目(58545)
- 教育(54750)
- 划(52777)
- 自然(50296)
- 编号(49734)
- 自然科(49151)
- 自然科学(49134)
- 自然科学基金(48281)
- 资助(43269)
- 成果(41379)
- 创(38054)
- 重点(35057)
- 课题(35000)
- 创新(34586)
- 发(34346)
- 部(34058)
- 项目编号(31259)
- 国家社会(30657)
- 制(30337)
- 期刊
- 济(108460)
- 经济(108460)
- 研究(72543)
- 中国(55117)
- 管理(38440)
- 财(35993)
- 学报(34001)
- 教育(31989)
- 科学(31939)
- 农(31232)
- 大学(26402)
- 融(25313)
- 金融(25313)
- 学学(24217)
- 技术(23956)
- 农业(21238)
- 业经(19219)
- 财经(17799)
- 经济研究(17652)
- 图书(16466)
- 经(15451)
- 科技(14822)
- 问题(14071)
- 技术经济(12955)
- 坛(12921)
- 论坛(12921)
- 理论(12181)
- 商业(11983)
- 贸(11829)
- 书馆(11615)
共检索到370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林立
创新载体能力,主要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扩散和转移能力,是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构建一个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适合进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与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载体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反映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取影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出当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宝苍 赵清华 李征征
科技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其在帮助和促进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供给能力则是影响科技服务机构功能顺利发挥的重要方面。在明确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供给动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对接能力和扶持能力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策略,以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恒
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是指创新体系中除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之外的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要求,应重点开发其中介功能。当前,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存在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经济效益低下、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应确定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发展战略,引导中介机构恰当定位,加强政府立法和执法监督,促进技术中介机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珏 张文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对高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一、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弱成为制约创新精神的"短板"尽管实践育人主题一直被大家高度关注,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课堂学习属于被动学习过程,大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张军涛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的创新行为,更取决于创新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出发点,从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创新扩散系统和创新支撑环境4个子系统维度,从创新资源的投入、创新成果的产出、创新合作以及创新环境等几个层面,共96项评价指标,构建一个既能够从总体上衡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又能够描述各个区域创新子系统和区域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又能体现创新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区域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红兵 向刚
城市创新系统对促进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城市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8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和排名,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静态创新综合能力得分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创新综合能力的特点,在对典型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崇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飒 吴康敏 张虹鸥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角分析表明,中国创新范式的发展和转变直接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科技人才评价理念。中国的创新范式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科技人才评价划分为探索期(1949年至1976年)、起步期(1977年至1994年)、发展推进期(1995年至2005年)、创新突破期(2006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评价政策及其侧重点。在创新范式转型中,国家(政府)、科技人才和产业界等不同主体分别从制度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和技术创新层面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转向,同时公众参与和监督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转向。最后,从优化评价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国际对话及与国内实践应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同行评价专家数据库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科技人才评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章翠 包英爽
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在提出评价目标和遵循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林业科研与开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汪良兵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子系统,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协同发展度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偏低,其协调发展度也处于"弱协调"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依据其协调发展度的状态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协调发展度的特征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王亚星
文章在对我国30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特征,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潜力型和后进型四种区域,并对四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分类 特征 发展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志民 贾晓峰
在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围绕医学科技行业特征,提出包括核心主体层、发展条件层和系统目标层3层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结构,并从创新主体簇、创新体系功能、创新体系动力要素、创新体系环境4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 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松尧
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结构的优化和效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技中介组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我国科技中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法律政策环境、为科技中介组织创造发展空间和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中介 功能 体系构建 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昌平 赵杨
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作需要充分而完善的信息服务作为保障。文章在构建信息服务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30个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投入效益进行定量测评,并以湖北省为例探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信息服务投入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推进和国家创新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