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2)
- 2023(15640)
- 2022(13575)
- 2021(12583)
- 2020(10439)
- 2019(23853)
- 2018(24089)
- 2017(46481)
- 2016(24888)
- 2015(28317)
- 2014(28485)
- 2013(28497)
- 2012(26777)
- 2011(24518)
- 2010(24879)
- 2009(23222)
- 2008(22705)
- 2007(20219)
- 2006(18467)
- 2005(16724)
- 学科
- 济(121958)
- 经济(121769)
- 管理(70350)
- 业(66825)
- 企(53670)
- 企业(53670)
- 方法(46608)
- 数学(39179)
- 数学方法(38812)
- 中国(34999)
- 农(30600)
- 地方(29727)
- 业经(26466)
- 财(24296)
- 学(23855)
- 制(21261)
- 农业(20568)
- 贸(19737)
- 贸易(19722)
- 银(19126)
- 银行(19087)
- 易(19031)
- 和(18793)
- 行(18467)
- 融(18390)
- 金融(18388)
- 理论(18000)
- 技术(17411)
- 环境(17384)
- 地方经济(17211)
- 机构
- 大学(370438)
- 学院(367936)
- 济(156746)
- 经济(153368)
- 管理(143457)
- 研究(130045)
- 理学(122488)
- 理学院(121092)
- 管理学(119272)
- 管理学院(118592)
- 中国(98207)
- 京(80339)
- 科学(77572)
- 财(72065)
- 所(65905)
- 研究所(59251)
- 中心(57109)
- 财经(56750)
- 农(55989)
- 江(54660)
- 北京(52080)
- 经(51309)
- 业大(50863)
- 范(50061)
- 师范(49666)
- 经济学(47361)
- 院(46642)
- 州(44603)
- 农业(43165)
- 经济学院(42260)
- 基金
- 项目(237791)
- 科学(186771)
- 研究(178110)
- 基金(170767)
- 家(147025)
- 国家(145746)
- 科学基金(124657)
- 社会(113575)
- 社会科(106960)
- 社会科学(106928)
- 省(92532)
- 基金项目(90248)
- 教育(80712)
- 自然(77996)
- 划(77525)
- 自然科(76097)
- 自然科学(76081)
- 自然科学基金(74704)
- 编号(73219)
- 资助(70630)
- 成果(61090)
- 发(54485)
- 重点(52803)
- 部(52678)
- 课题(50941)
- 创(49016)
- 国家社会(45928)
- 创新(45738)
- 教育部(45389)
- 项目编号(44970)
- 期刊
- 济(185390)
- 经济(185390)
- 研究(119157)
- 中国(75158)
- 管理(55582)
- 学报(53492)
- 农(52079)
- 财(51735)
- 科学(51094)
- 教育(42751)
- 大学(40902)
- 学学(38154)
- 融(36138)
- 金融(36138)
- 农业(36134)
- 技术(32753)
- 经济研究(29842)
- 业经(29560)
- 财经(28269)
- 问题(24355)
- 经(24204)
- 图书(19969)
- 技术经济(19805)
- 理论(18968)
- 贸(18400)
- 科技(18271)
- 业(17741)
- 现代(17425)
- 商业(17303)
- 实践(17003)
共检索到569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江江 戚巍 缪亚军
基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构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度模型,从省际差异的宏观角度对全国29个省市的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各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各省区科技发展失衡现象比较突出,应加强对科技落后地区的科技管理,这对于协调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科技 经济社会发展 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晔 安尼瓦尔·阿木提
科技进步是支撑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分别构建了新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五"以来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五"以来,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度的演变大致呈"U"型结构。"十五"时期是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2002年以后逐渐处于协调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华 范柏乃
通过问卷调查、隶属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各有4个,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传毅 李旭 胡彬涵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较低。数据分析显示:类型结构中学术型人才的供给远大于科研类岗位的需求,而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则明显小于当前非科研类岗位的需求。同时,科研类岗位的现实需求以及大量潜在需求尚未被学术型人才的供给所满足,非科研类岗位的需求已逐步接近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为此,现阶段应保持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规模比例和各自增速,分类改革并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类型结构调整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类型结构 协调 人才供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芮 朱光辉 王国刚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不断提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基本形成了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程度高、综合度指数高的高值区,东北地区、渝鄂中西部核心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能源富集区中等发展阶段、综合度指数中等的中值区,其他区域发展阶段低、综合度指数低的低值区的空间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芮 朱光辉 王国刚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辉 孙剑平 朱英明
本文应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从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3个方面综合测度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各省区历年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的国际比较、为有效衡量各省区经济发展成效以及客观评价各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各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 测度方法 HDI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之鑫
2001~2005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经济的内在活力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综合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1996—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未来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社会条件看,改革的深化仍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将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戴三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经济社会发展 作用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离差系数 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万荣荣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卫星
本文探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量化概念,并结合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模拟,确定了“协调度”的临界限。根据协调度,对青岛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性作出了总体判断,并分7个领域进行了因素利弊分析,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努力力方向,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经济社会 协调性 探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昶达 韩跃红
为了分析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耦合机理,文章基于逻辑评价模型构建健康中国评价模型,借助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以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下同)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健康中国建设整体滞后;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东部省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优于中西部省区;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聚集性,上海、浙江地区为耦合协调的热点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为当前的耦合协调冷点。
关键词:
健康中国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耦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