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33)
2022(1656)
2021(1765)
2020(1597)
2019(3649)
2018(3876)
2017(8477)
2016(4587)
2015(5535)
2014(5505)
2013(5774)
2012(5758)
2011(5451)
2010(5777)
2009(5715)
2008(5570)
2007(5108)
2006(4880)
2005(4682)
2004(4026)
作者
(13706)
(11182)
(10986)
(10691)
(6855)
(5162)
(5084)
(4228)
(4106)
(4008)
(3659)
(3568)
(3567)
(3497)
(3418)
(3295)
(3249)
(3231)
(3220)
(3182)
(3000)
(2728)
(2683)
(2545)
(2534)
(2524)
(2481)
(2455)
(2200)
(2118)
学科
(19272)
经济(19248)
管理(11662)
(10915)
中国(9815)
方法(8842)
数学(8155)
数学方法(8117)
(7317)
企业(7317)
(6377)
(5959)
(5535)
银行(5533)
(5410)
贸易(5404)
(5375)
(5353)
(5338)
(4056)
金融(4055)
(4047)
税收(3821)
(3792)
(3779)
制度(3470)
(3470)
农业(3398)
业经(3320)
(3241)
机构
大学(74762)
学院(72695)
(32720)
经济(32011)
管理(25685)
研究(24691)
理学(21127)
理学院(20898)
中国(20894)
管理学(20684)
管理学院(20545)
(18580)
(16443)
财经(14218)
科学(13399)
(12883)
(12727)
北京(11296)
研究所(11128)
(10856)
经济学(10521)
中心(10499)
财经大学(10474)
(10065)
师范(10015)
经济学院(9620)
(8960)
(8584)
(8335)
师范大学(8065)
基金
项目(36283)
研究(29729)
科学(27804)
基金(25445)
(20866)
国家(20688)
社会(18504)
社会科(17516)
社会科学(17510)
科学基金(16560)
教育(13880)
编号(13420)
基金项目(13080)
(12893)
成果(12736)
(11388)
资助(10992)
(9132)
课题(9015)
自然(8664)
自然科(8372)
自然科学(8368)
项目编号(8340)
自然科学基金(8210)
(8149)
(7990)
教育部(7989)
重点(7904)
社科(7837)
人文(7752)
期刊
(39541)
经济(39541)
研究(28398)
中国(14449)
(12865)
管理(10232)
(10228)
金融(10228)
教育(9228)
学报(8976)
科学(8502)
(8032)
财经(7584)
大学(7167)
经济研究(6967)
业经(6645)
(6525)
学学(6337)
问题(6212)
(6140)
技术(5862)
农业(5378)
理论(5366)
国际(4893)
实践(4861)
(4861)
图书(4741)
商业(4490)
现代(3827)
改革(3728)
共检索到120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我国在近代社会发展漫长艰辛的历程中,教育的振兴、国民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教科书。在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科学教科书的演进是这种转变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历经从教会学校肇始,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科学教科书为其嚆矢,洋务学堂又踵事增华于其后,至留学潮兴起,尤其是留日学员大力译介日文科学教科书,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发展中的译介西书时期圆满完成。这一时期的译介西书,既为以后我国自主编纂教科书做了学术准备,也做了人才储备,更为我国教育近代化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做出了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源于西方,我国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科学教科书也是从译介西书肇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尤其是学制的改革,教科书也必须随之变化。西方的教科书终究与中国文化是异源的产物,由此,中国学者自主编纂教科书也就应运而生了。随着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对科学需求的急切,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的主流,又由于留学生的学成归国,民间出版机构的迅速发展,自编科学教科书的条件日渐成熟。经过晚清到民初黄金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基本完成,科学教科书在此期间也实现了定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熊静  张慧丽  
19世纪末西方目录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1950年代以前西方目录学思想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三个阶段。1920-1930年代前后对西方目录学著作的译介达到顶峰,公开发表的目录学译作40余篇(部),主题涵盖目录学方方面面,在目录学基础理论、分类与编目法方面出现了一批深远影响的作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传统上,翻译与引介(下称"译介")一直被中国图书情报学视为一种"开眼看世界"的手段。在译介中,我们看到西方兴盛发达的图书馆学群象、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技术浪潮、看到学科的发展转型与跌宕起伏。某种程度上,译介已经不是简单的手段,而是内化为一种学术传统和学科实践,甚至成为一种深植脑海的行动直觉。几乎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下意识地向"西"观望,试图找到借鉴的对象,找到学习的范本,找到一个让人感觉舒适和稳妥的坐标。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海燕  
译介作品是民国时期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得以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上刊载的译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探究译介作品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朗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伴随着中国教育及其学术现代化的进程而传入近代中国。19世纪后半叶,外国来华传教士通过著述和办报开始导入裴氏教育思想。20世纪初,《教育世界》发表了裴氏教育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一个中译本《醉人妻》,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裴氏的生平业绩和教育思想。民国时期,出版了《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二个中译本《贤伉俪》,教育期刊和大学学界对裴氏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传播和研究,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国教育"取法美国"的时代特色,也标志着对裴氏教育思想的介绍和导入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耀  
《大学》位列“四书”之首,其对外传播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探究翻译传播过程各要素对《大学》译本译介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传播的有效方法,认为时代背景、翻译目的、翻译模式、传播方式及读者反应等因素对译本译介效果有直接影响。新时代译者应采取“以我为主”的积极态度,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选择合适的译介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田田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译介主体模式的构建。《解密》从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是译介主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其主要包含三个因素:译者对文本翻译策略的理性选择、权威出版社的大力宣传和海外主流媒体的书评报道。可见提高作品国际意识,吸纳海外译者,建立出版商等赞助人合作体系,是实现译者主体最优化的途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程焕文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明蓉  张向阳  
文章以离散作家兼离散译者张错为个案,探讨离散书写与离散译介的关系。张错离散书写中的乡情归依、母语文化坚守和创作语言选择经历了双重边缘的母语文化寻根之旅,蕴涵着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创造出独特的第三文化空间。张错离散译介是全球化语境下重塑母语文化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编纂译集、诗歌自译和译介出版等行为。张错的离散书写和离散译介行为说明,离散书写和离散译介是离散主体文化身份一致下的文化翻译行为。两者实属一枝二花,同根同源,呈现出相融互生的面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来华耶稣会士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大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讲义,其译著包括《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灵言蠡勺》、《寰有诠》、《修身西学》、《名理探》等。耶稣会士通过译介西方大学讲义导入了西方大学的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并开创了晚清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先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俊  
《唐代财政》原本是杜希德的博士论文,经整理后出版并再版。该书梳理并再现了唐代财政300年间的剧烈变化,揭示了其对后来社会的诸多影响,是中国中古时期财政史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中文译本由中西书局于2016年出版。首章"土地分配制度",在简述制度之后,作者运用敦煌、吐鲁番资料证明,在769年之前,均田制在西北边地一直合法地实施,进而反驳了"均田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的观点。均田制之所以瓦解,是由于法令方面存在缺
关键词: 均田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福华  
《天下》月刊的译介出版活动,践行了该杂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之间更好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宗旨。它通过多元化的出版选材,跨专业、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中外译者和撰稿人群体,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合理完善的编辑发行体系将中国文化成功地传播到西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文化的成功之道为我国当下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翟桂荣  
文章通过考察“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爱如生·近代报刊库”中1840至1912年间的汉译相关文献,基于报刊视野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院”“藏书楼”“图书馆”等专有名词的译介嬗变过程。文章认为晚清图书馆学翻译分为三个阶段:以“书院”为题名的归化译介输入阶段,以“藏书楼”为题名的启蒙译介展示阶段,以“图书馆”为题名的主动正名译介研究阶段。文章最后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晚清图书馆学翻译的特点与演变轨迹,揭示了翻译对近代新图书馆学的兴起和传统图书馆转型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