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799)
- 2022(1673)
- 2021(1777)
- 2020(1611)
- 2019(3709)
- 2018(3921)
- 2017(8608)
- 2016(4619)
- 2015(5608)
- 2014(5589)
- 2013(5855)
- 2012(5861)
- 2011(5551)
- 2010(5887)
- 2009(5832)
- 2008(5732)
- 2007(5306)
- 2006(5032)
- 2005(4725)
- 2004(4046)
- 学科
- 济(19648)
- 经济(19624)
- 管理(12370)
- 业(11580)
- 中国(9946)
- 方法(9026)
- 数学(8342)
- 数学方法(8303)
- 企(7969)
- 企业(7969)
- 制(6416)
- 农(6005)
- 银(5556)
- 银行(5554)
- 财(5471)
- 贸(5432)
- 贸易(5426)
- 行(5396)
- 易(5359)
- 税(4117)
- 融(4078)
- 金融(4077)
- 税收(3890)
- 收(3860)
- 体(3824)
- 制度(3480)
- 度(3480)
- 农业(3425)
- 业经(3372)
- 和(3267)
- 机构
- 大学(75879)
- 学院(73718)
- 济(33423)
- 经济(32704)
- 管理(26316)
- 研究(25111)
- 理学(21687)
- 理学院(21445)
- 管理学(21242)
- 中国(21138)
- 管理学院(21095)
- 财(18815)
- 京(16662)
- 财经(14398)
- 科学(13602)
- 所(13052)
- 经(12897)
- 北京(11446)
- 研究所(11274)
- 江(11009)
- 经济学(10767)
- 中心(10638)
- 财经大学(10602)
- 范(10192)
- 师范(10140)
- 经济学院(9833)
- 州(9062)
- 农(8577)
- 院(8499)
- 师范大学(8166)
- 基金
- 项目(37125)
- 研究(30469)
- 科学(28561)
- 基金(26039)
- 家(21425)
- 国家(21241)
- 社会(18974)
- 社会科(17978)
- 社会科学(17973)
- 科学基金(17035)
- 教育(14279)
- 编号(13642)
- 基金项目(13392)
- 省(13206)
- 成果(12979)
- 划(11684)
- 资助(11245)
- 部(9388)
- 课题(9229)
- 自然(8926)
- 自然科(8632)
- 自然科学(8628)
- 项目编号(8489)
- 自然科学基金(8461)
- 性(8340)
- 教育部(8222)
- 发(8192)
- 重点(8132)
- 社科(7992)
- 人文(7953)
共检索到122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源于西方,我国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科学教科书也是从译介西书肇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尤其是学制的改革,教科书也必须随之变化。西方的教科书终究与中国文化是异源的产物,由此,中国学者自主编纂教科书也就应运而生了。随着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对科学需求的急切,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的主流,又由于留学生的学成归国,民间出版机构的迅速发展,自编科学教科书的条件日渐成熟。经过晚清到民初黄金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基本完成,科学教科书在此期间也实现了定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我国在近代社会发展漫长艰辛的历程中,教育的振兴、国民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教科书。在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科学教科书的演进是这种转变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历经从教会学校肇始,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科学教科书为其嚆矢,洋务学堂又踵事增华于其后,至留学潮兴起,尤其是留日学员大力译介日文科学教科书,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发展中的译介西书时期圆满完成。这一时期的译介西书,既为以后我国自主编纂教科书做了学术准备,也做了人才储备,更为我国教育近代化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做出了贡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自明末开始,西方的科学就被传入中国。到19世纪后期,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都在中国逐渐产生。但真正大规模地引入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则是我国留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摄取和创建的,是他们经过不懈的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和创新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我国从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学术转型,专业科研机构的创立,专业社团的成立及其科学交流会议的召开,专业刊物的创办,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出现,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体制的确定,审定科学技术译名,等等。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次艰难困苦的经历,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和引以为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毕苑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信昌
根据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研讨会议精神,为适应新形势和高等学校财经各专业教学的需要,杨玉川、王述英主编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并已于1991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教科书》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及其运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论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王建军一所谓教科书近代化,指教科书为适应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变革。它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教材的格局,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引进教科书,并结合新学制而力图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之朝着科学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近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科学教科书 语境 意识形态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陈永生 肖代龙
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文献的编纂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初期、1980一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不同阶段在编纂思想、编纂体例、辅文撰写和出版形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足。加强国内外合作、收集华员及常关档案;增编工具书以强化翻译、按类或按机构编排、考订源流及数字化是今后编纂值得关注的路径。
关键词:
中国近代海关 档案文献 编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继和
《科学》教科书的编制基准、编制主体、编制取向的转型、编制框架的建构以及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编制方式等问题,是《科学》教科书编制的基本课题。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和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新科学》作为比较对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中日比较研究,旨在明确和反思我国《科学》教科书编制上存在的基本课题。
关键词:
中日比较 科学 教科书编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叶 吴群红 常铁中 周国伟 王赟
绩效评价是监督卫生系统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各国政府均对其给予重要关注。通过对世界卫生系统评价先进国的评价历史背景的递嬗过程、概念框架及维度设计、政策支撑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探究其对中国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卫生系统 绩效评价 绩效指标 概念框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小鸥
1882年开始出版的《格致须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由专设教科书机构专为学堂学生教学而编撰的新式教科书。这套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的先导,按照西方近代学科门类分科设编,使得近代科学知识系统地成为学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套教科书没有以科学证明宗教,而是关注科学实验和方法、强调儿童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童认识和理解近代科学,成为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基础作用。但其存在基本要素不全,科目难称齐全,内容也较为偏深等不足。
关键词:
教科书 傅兰雅 《格致须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毕苑
晚清时期修身教科书在民国以后向公民教科书的转换,是展现中国国民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生动模本。修身教科书在内容上包含了以孝为首的纲常伦理观念、个人修养教育和国家社会观念的灌输,开启了近代国民教育的第一步。到20世纪20年代末"公民"教育代之而起。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了政党色彩和历史局限性。即使如此,它对国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近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学进
从权利束的角度梳理了新中国70年来农地从"一权垄断"、"二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改革历程,并从权利主体的结构与功能目标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新中国70年来权利束嬗递下的农地异化风险。研究认为:当前的农地"三权分置"既有独特的时代背景,也体现了历次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惯性,三次农地改革的对象与权利束功能具有差异性,农地"三权分置"有利于解决当前农地,劳动力与资本错配的难题,但是农地"三权分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农业补贴主体异化,农地确权异化与农地生产异化主体异化这三大风险也需要加以防范与控制。
关键词:
权利束 农地 三权分置 异化风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穗 王祖浩
理解不仅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近年来科学教育中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认知科学的"理解"理论出发,阐明"理解"的五个维度,接着以此为据,提出基于理解的科学教科书的十个必备要素,以及教科书编制的具体操作策略。希望"理解性"成为科学教科书编制和评价的一种新的视角,为我国科学教科书的优化提升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理解 科学教育 教科书编制 要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