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1)
- 2023(16274)
- 2022(13863)
- 2021(12777)
- 2020(10962)
- 2019(24846)
- 2018(24703)
- 2017(47741)
- 2016(26254)
- 2015(29130)
- 2014(28711)
- 2013(28890)
- 2012(26510)
- 2011(23801)
- 2010(23803)
- 2009(22237)
- 2008(22152)
- 2007(19697)
- 2006(17567)
- 2005(15554)
- 学科
- 济(107828)
- 经济(107697)
- 业(96607)
- 管理(86067)
- 企(84415)
- 企业(84415)
- 方法(50681)
- 数学(41200)
- 数学方法(40823)
- 农(34203)
- 财(32086)
- 业经(32062)
- 中国(27538)
- 农业(23888)
- 务(22799)
- 财务(22738)
- 财务管理(22712)
- 学(21823)
- 制(21560)
- 企业财务(21523)
- 技术(21018)
- 贸(20549)
- 贸易(20540)
- 易(20000)
- 和(19384)
- 理论(18770)
- 地方(18542)
- 划(17433)
- 策(16683)
- 环境(16580)
- 机构
- 学院(385747)
- 大学(383700)
- 济(154559)
- 管理(154085)
- 经济(151476)
- 理学(133421)
- 理学院(131996)
- 管理学(129908)
- 管理学院(129228)
- 研究(126538)
- 中国(95835)
- 京(82053)
- 科学(81227)
- 农(73912)
- 财(71375)
- 所(65228)
- 业大(63671)
- 研究所(59540)
- 农业(58670)
- 财经(57703)
- 中心(56457)
- 江(56310)
- 经(52438)
- 北京(51501)
- 范(46693)
- 师范(46130)
- 经济学(45832)
- 院(45340)
- 州(45275)
- 财经大学(42786)
- 基金
- 项目(261063)
- 科学(203861)
- 基金(189203)
- 研究(185169)
- 家(167328)
- 国家(165873)
- 科学基金(141459)
- 社会(116377)
- 社会科(110268)
- 社会科学(110238)
- 省(102652)
- 基金项目(101013)
- 自然(94432)
- 自然科(92208)
- 自然科学(92177)
- 自然科学基金(90576)
- 划(86282)
- 教育(83350)
- 资助(77736)
- 编号(74448)
- 成果(58679)
- 重点(58380)
- 部(56538)
- 创(55937)
- 发(55724)
- 创新(51693)
- 业(50974)
- 课题(50514)
- 科研(50300)
- 计划(48660)
- 期刊
- 济(169758)
- 经济(169758)
- 研究(110241)
- 农(67758)
- 学报(66823)
- 中国(66382)
- 科学(59360)
- 管理(58939)
- 财(54877)
- 大学(49615)
- 学学(47396)
- 农业(46894)
- 教育(34582)
- 技术(32298)
- 融(32183)
- 金融(32183)
- 业经(30479)
- 财经(28305)
- 经济研究(26719)
- 业(26416)
- 经(24212)
- 问题(22912)
- 技术经济(20760)
- 科技(19791)
- 版(18574)
- 现代(18491)
- 商业(18458)
- 理论(18295)
- 业大(17633)
- 贸(17178)
共检索到55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祖立义 傅新红 李冬梅
论文收集我国种植业1985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作用。研究表明:11985年~2005年我国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4%,种植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在影响我国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各因素中,改革开放等政策的贡献较为突出;在余下影响因素中,科研成果的贡献最大,农技推广次之,结构调整作用不大。
关键词:
种植业 C-D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誉 周甜甜 王艾昭 邓海艳
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重新计算1980-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断点模型实证分析灌溉基础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过去40年灌溉基础设施在促进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边际影响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降低,这导致灌溉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改善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布局,优化公共投资方向是提升灌溉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誉 周甜甜 王艾昭 邓海艳
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重新计算1980-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断点模型实证分析灌溉基础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过去40年灌溉基础设施在促进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边际影响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降低,这导致灌溉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改善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布局,优化公共投资方向是提升灌溉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艺 李谷成 叶锋
[目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方法]将种植业碳排放与碳汇分别作为非期望与期望产出,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GML指数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核算与分解,接着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1)考察期内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97%,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21%;(2)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密度曲线由“尖窄型”逐渐变为“宽扁型”,省际差距逐步扩大;(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省份的种植业低碳生产与发展,积极倡导地区间与省份间合作,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合理调整农业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向与比重,有效推动种植业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秀丽 孟飞荣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为了测量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上市智能企业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先升后降并逐步平稳;产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智能资金和人力投入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智能资金投入,企业资金集中度和周转率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但具体行业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智能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并加强部分子行业企业管理。
关键词:
智能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薛 李照作
流通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测算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流通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流通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流通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流通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流通业TFP具有趋同现象;硬件设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流通业TFP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作用,而市场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玮韡 张慧 庄佩芬
通过对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生产规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的计算,描述了1998-2018年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采用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杜宾模型对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生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耕地数量、化肥利用效率、交通设施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的提升,而农村人力资本不能对集聚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成灾程度、机械化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农产品配套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展 崔雪
本文采用KLEMS方法并遵循理论核算产出和投入指标,测算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在1978-2018年的增长状况,揭示其在建筑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长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建筑业总产出的增长主要源自于中间投入增长,资本和劳动投入贡献较小,TFP起抑制作用;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源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两者发挥同等促进作用,TFP同样起抑制作用,且其较强的波动性导致增加值增长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建筑业TFP在整个时期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仍需改善技术水平和提高要素投入使用效率以促进其TFP增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鹏飞 徐涛 张德生
探究价格波动对天然橡胶种植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其生产行为调整,保障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并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基于海南省儋州市和云南省景洪市48户天然橡胶种植户2015—2021年的观测数据,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价格波动对种植户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1)种植户全要素生产率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化,受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从2016年的0.98下降至2021年的0.94,平均值为1.03,最高达1.15;(2)价格波动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现短期效应,能引起当期技术效率的提升或下降,该变化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而非规模效率;(3)价格波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引发次年技术进步的正向或负向变化。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的价格上涨引起当年技术效率提高和次年技术进步,而2018年和2020年价格下跌导致当年技术效率降低和次年技术进步负向变化。文章首次从长短期两个层面揭示价格波动影响种植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丰富了现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并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视角。政策启示:短期看,鼓励胶农购买保险以提高技术效率;长期看,加强培训和研发支持以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