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5)
- 2023(2825)
- 2022(2448)
- 2021(2286)
- 2020(2128)
- 2019(4849)
- 2018(5009)
- 2017(10354)
- 2016(5779)
- 2015(6830)
- 2014(6851)
- 2013(7249)
- 2012(7083)
- 2011(6591)
- 2010(6819)
- 2009(6701)
- 2008(6433)
- 2007(5752)
- 2006(5428)
- 2005(4990)
- 学科
- 济(23810)
- 经济(23761)
- 管理(14521)
- 业(13614)
- 方法(11005)
- 数学(10086)
- 数学方法(10019)
- 中国(9995)
- 企(9550)
- 企业(9550)
- 制(7184)
- 财(7178)
- 农(6759)
- 贸(6496)
- 贸易(6488)
- 易(6397)
- 银(6349)
- 银行(6328)
- 行(6097)
- 融(4910)
- 金融(4910)
- 学(4726)
- 税(4584)
- 税收(4333)
- 收(4304)
- 体(4180)
- 业经(4018)
- 度(4009)
- 制度(4002)
- 出(3867)
- 机构
- 大学(91868)
- 学院(90436)
- 济(39738)
- 经济(38894)
- 研究(32291)
- 管理(31257)
- 中国(26331)
- 理学(26168)
- 理学院(25818)
- 管理学(25423)
- 管理学院(25256)
- 财(21967)
- 京(20155)
- 科学(18852)
- 所(17147)
- 财经(16783)
- 研究所(15118)
- 经(15105)
- 农(14608)
- 中心(13880)
- 北京(13449)
- 江(13389)
- 经济学(12939)
- 财经大学(12409)
- 经济学院(11840)
- 业大(11836)
- 范(11720)
- 农业(11705)
- 师范(11586)
- 院(11356)
- 基金
- 项目(50163)
- 科学(38989)
- 研究(37176)
- 基金(36612)
- 家(31794)
- 国家(31553)
- 科学基金(25657)
- 社会(22990)
- 社会科(21769)
- 社会科学(21765)
- 基金项目(19008)
- 省(18506)
- 教育(17198)
- 划(16458)
- 自然(16017)
- 自然科(15582)
- 自然科学(15576)
- 编号(15532)
- 资助(15475)
- 自然科学基金(15287)
- 成果(14137)
- 部(11950)
- 重点(11284)
- 发(11178)
- 课题(10814)
- 教育部(10129)
- 性(10059)
- 创(9828)
- 科研(9703)
- 项目编号(9581)
共检索到144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冉昊
当前我国福利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地区福利不均等、城乡福利不均等和群体福利不均等中特定领域的局部扩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发展阶段性差异的地缘因素、城乡二元体制难以短期内破除的结构性因素,以及现行财政体制瓶颈、官员考核机制"一刀切"、社会政策运用的不全面等体制和政策因素所致。对此,可以通过提升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强二次分配力度、设立基于地权的"浮动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改进福利政策供给的技术手段加以应对。
关键词:
福利不均等 二次分配 社会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玮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 ,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并带来政治、社会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城乡经济基本保持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非均衡的发展 ,对建立现代工业基础 ,培育整个经济的强力增长点 ,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整个经济已具有相当基础后 ,城乡非均衡发展还继续惯性推进 ,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城乡差距 表现 原因 政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景迅
在现代西方社会,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已经从早期的对入学机会均等和参与教育过程均等的要求,发展到了现今对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均等的追求,然而,不均等的现象却仍然广泛地存在。本文运用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学者的重要研究,去说明和描述在教育入学机会、参与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等四个教育机会均等的维度上,西方社会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如何表现的,这些表现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特征。
关键词:
现代西方社会 教育机会 不均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靖烨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农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数量、结构以及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和内需的扩大。治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就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发展和培育农村新的收入增长点。
关键词:
农村 收入差距扩大 治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玄梅 潘保华 李建军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也正是差距的存在才促进了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和城乡的共同发展。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会成为发展的障碍,带来政治、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山西省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 0 0 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3.1 :1 ,突破3:1的临界点,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城乡差距 表现 原因 对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咏梅 范文凤 丁维莉
被称为影子教育系统的课外补习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上海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子教育时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正向效应;科学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叠加效应";语言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挤出效应";如果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相等,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学校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免收其补习费用;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亚娟
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之下,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论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 财政政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小浩
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程度是否通过招生规模的扩大得到了改善? 本文对高等教育机会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在199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子女的趋势。文章在MMI和EMI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导致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变化的原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殷宝庆 颜青
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6年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探讨就读大学期间的学习绩效对其初次就业薪资水平与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阶段学习成绩高低、有无顶岗实习经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都没有显著的解释力;学用相关性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薪资与就业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团干部经验正向影响薪资水平,社团活动参与程度正向影响就业满意度;拥有资格证书类别的不同,对高职生初次就业表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泰锋
加入WTO六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地走过了过渡期,既没有发生巨变,也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实际表现不仅超出了专家的预测,也超出了"十五"计划和专项规划设定的各种目标。这既有WTO规则传导机制的原因,也有中国加入WTO承诺缓冲机制的原因;既有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的客观原因,也有中国积极应对的主观原因。中国之所以成功地实现从"局外"到"局内"的角色转换,从根本上说,是中国"政府主导型"应对模式的必然结果,是一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战略实施的胜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燕
一是制造业主要以低端的代工为主,自主品牌培育意识不强。我国长期走出口导向型战略,本土大量的制造企业依靠低成本优势,依赖于代工生产而出口产品的路径,长此以往形成了本土同质化低端竞争普遍的局面。同时,本土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培育,被动接受国外订单,因而出现了长期脱离于中高端市场的状况,无法形成良好的国际竞争地位。二是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与国外相比,我国本土的制造企业明显缺乏"工匠精神",一方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全价值链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魏众 丁赛
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等情况进行了描述,对这一不均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出现了快速而且明显扩大的趋势,这一扩大的趋势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差距的急剧拉大。其中,城镇公有住房的私有化过程既造成了此间城镇财产差距的缩小,同时又扩大了城乡之间乃至全国财产的收入差距;而随着土地收益的下降,土地价值在农村居民财产总值中相对份额降低,造成其原本具有的缩小全国财产差距的作用减弱。另外,本文还认为,居民的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平等的推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财产分布 城乡差距 分解 经验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家庭 袁春来
针对东北经济一再衰退、发展疲软的事实,通过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对比来透析"东北塌陷"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投入层面包括人口、资本和科技三个维度;产出层面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两个维度;最后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基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从要素的视角分析"东北塌陷"的内在机制,并从自然资源优化利用、人力资本提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探索"东北塌陷"治理路径。针对这些路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明全 胡武贤
我国教育市场的失灵,不仅限于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还表现在教育产品对潜在消费者的效用未能完全反映在教育的需求函数上、各教育机构之间不能平等竞争及市场机制不能合理有效地调节教育结构等方面。因而,除财政补贴外,政府还需调节好收入分配、纠正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定期披露教育市场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向松祚
2013年5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7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解析我国‘高货币化之谜’"。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全球高货币化是我国高货币化的外部诱因。高货币化主要体现在虚拟经济恶性膨胀、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现象严重和杠杆率飙升快等三个方面,这将导致通胀或资产价格虚高、贫富分化、实体经济效率下降等不良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