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848)
2022(5709)
2021(5757)
2020(4506)
2019(10526)
2018(10571)
2017(20279)
2016(11925)
2015(13597)
2014(13890)
2013(13205)
2012(12475)
2011(11675)
2010(12266)
2009(11456)
2008(11344)
2007(10471)
2006(9859)
2005(9148)
作者
(31100)
(25615)
(25511)
(24799)
(16432)
(12020)
(11981)
(9950)
(9771)
(9545)
(8458)
(8454)
(8290)
(8125)
(8117)
(7987)
(7768)
(7613)
(7503)
(7444)
(6717)
(6339)
(6258)
(5978)
(5895)
(5862)
(5832)
(5807)
(5083)
(5079)
学科
(38951)
经济(38907)
管理(29690)
(27683)
(20789)
企业(20789)
中国(20002)
教育(19680)
方法(15330)
(14328)
数学(13763)
数学方法(13549)
(11887)
(11413)
(9642)
(9398)
贸易(9392)
(9277)
银行(9275)
理论(9258)
(9236)
(9002)
农业(8564)
(8529)
业经(8300)
(7512)
(7433)
(7361)
金融(7361)
及其(7313)
机构
大学(169366)
学院(166554)
(66852)
经济(65049)
研究(59461)
管理(58690)
理学(49266)
理学院(48697)
管理学(47956)
管理学院(47586)
中国(41971)
(37075)
(35781)
(31169)
师范(31053)
科学(30960)
教育(30766)
(29050)
财经(27039)
(26967)
中心(25862)
研究所(25695)
北京(25160)
师范大学(25126)
(24400)
(21510)
(21133)
经济学(20296)
(20011)
财经大学(19822)
基金
项目(94277)
研究(81240)
科学(75641)
基金(64517)
(53192)
国家(52538)
社会(49314)
社会科(46392)
社会科学(46383)
教育(44796)
科学基金(44207)
编号(37151)
(36721)
成果(34729)
(33046)
基金项目(31923)
课题(28738)
资助(27319)
(24437)
自然(24331)
(23743)
自然科(23660)
自然科学(23654)
自然科学基金(23222)
(22578)
项目编号(22277)
重点(21998)
(21986)
规划(21752)
教育部(21361)
期刊
(78877)
经济(78877)
研究(66900)
教育(51394)
中国(40338)
(25059)
管理(21664)
(19905)
金融(19905)
(18779)
技术(17486)
科学(17384)
学报(17011)
大学(15063)
财经(13526)
业经(13496)
职业(13046)
经济研究(12933)
农业(12641)
学学(12380)
(11689)
问题(10981)
(10238)
(9437)
论坛(9437)
国际(8623)
理论(8470)
技术教育(8366)
职业技术(8366)
职业技术教育(8366)
共检索到272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佳胜  宋肖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经历了以德育补充为定位的政策萌芽阶段、以局部试点为抓手的探索发展阶段、以全面推进为重点的规模扩张阶段和以制度规范为核心的渐进调试阶段,遵循着以教育均衡为目标的政策动力机制、以社会需求为重心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政策工具为托底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和以经济学、政治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应构建以利益整合为中心的政策动力机制、践行以多元协调为基础的政策价值取向、筑立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为支撑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深化以全民参与为根本的政策话语规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佳胜   丁佳怡  
以20世纪80年代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起点,我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经历了以提升师资数量为重点的政策初步发展阶段、以优化结构为核心的政策标准规范阶段、以选贤用能为重心的政策深化拓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为推力的政策动力机制、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的政策目标取向、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政策过程保障以及趋向多元化发展的政策话语文化的演进逻辑。未来我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可通过以供需精准匹配为推动的政策动力机制、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政策目标取向、合理使用政策工具的政策过程保障以及确保民众广泛参与的政策话语规则来实现进一步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乐军  马海燕  
乡村工匠培育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乡村工匠培育政策演进的梳理为起点,详细阐述乡村工匠培育的内在逻辑,乡村工匠扮演着中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和美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角色。根据《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国职业院校助力乡村工匠培育要通过确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夯实乡村工匠培育的专业基础以及创新乡村工匠培育的培养模式等具体路径加以推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军  
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大体经历了萌生、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其发展逻辑是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的主动选择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职业本科教育从政策研制到落地试点既离不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强劲引力,也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不断释放各种政策利好的不懈助力,更离不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本身对丰富层次、完善结构追求的内生动力。在路径指向上,要统一思想,明确高职院校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夯实基础,加强法律、标准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保障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坚守职业本科教育属性的典型职教类型特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淑云  祁占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以扩大规模为重点的政策发展阶段(1978-1984年)、注重规模与质量并行的政策提升阶段(1985-1996年)、以巩固提高为主的政策转向阶段(1997-2001年)、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演进中,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遵循着以多元主体利益为驱动的动力形成机制、由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为目标的政策价值取向、以课程与教师及经费的规范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政治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展望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应建立以"统一协调、简政放权"为根本的动力形成机制、渗透以"多元取向"为中心的政策价值取向、强化以督导与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体现以民意表达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聪  王宁  
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纵向梳理,本文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全面重建的恢复时期(1978-1988)、稳中求进的探索时期(1989-1996)、拓展延伸的调适时期(1997-2011)以及守正出新的转型时期(2012-至今)。在此进程中,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在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及政策话语四个方面呈现出特定的演变逻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应坚持开放性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新的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胜洪  刘孙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媒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目标偏重于"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集中于行业性的知识,课程实施更关注于知识的获得,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稳定性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少惠  王婷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提出到建设再到完善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支持及保障。文章以2005—2018年中央层面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实现政治认同—追求社会效益—培育公民理性"的政策价值分析框架,运用质性分析工具ROST和NVivo,在规范细致的文本编码基础上总结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演进结构,并进一步挖掘其差异化价值分布背后的基本逻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海珍   黄家乐   孙慧宇  
以1985年以来中央、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54部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供给呈现出供给主体从民间力量供给到政府主导供给再到多元供给,供给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拓展到各年龄、各类型的人群再到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供给能力从规模扩大的外延式供给到完善体制的内涵式供给发展等方面的变迁逻辑。在教育现代化理念引领下,要形成以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的基本社区教育供给政策话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价值取向、以多元化治理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执行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军梅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及相应的政策工具配套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到"休克疗法"再到"能源大棒"的清晰的演进脉络,并基于此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点与趋势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研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历经了以调整和扩大为重点的政策恢复阶段、以建设和推广为关键的政策加速阶段、以强化和提升为手段的政策规范阶段、以注重质量与公平为主旨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教育政策学分析的视阈,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遵循着以管理体制变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效率与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机构与制度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教育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展望未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创新需建立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追求以多元价值为旨归的政策目标取向、强化以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构建以多元参与为主体的政策话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