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4)
- 2023(7562)
- 2022(6683)
- 2021(6214)
- 2020(5543)
- 2019(12909)
- 2018(12954)
- 2017(26436)
- 2016(14283)
- 2015(16574)
- 2014(16798)
- 2013(17059)
- 2012(16235)
- 2011(14919)
- 2010(15122)
- 2009(14595)
- 2008(14670)
- 2007(13600)
- 2006(12057)
- 2005(10757)
- 学科
- 济(64934)
- 经济(64768)
- 管理(40367)
- 业(38831)
- 方法(33067)
- 企(30511)
- 企业(30511)
- 数学(28348)
- 数学方法(28152)
- 农(18994)
- 中国(18981)
- 财(18001)
- 制(13779)
- 贸(13564)
- 贸易(13560)
- 业经(13549)
- 易(13217)
- 学(12809)
- 农业(11821)
- 和(11548)
- 银(11118)
- 银行(11095)
- 地方(11018)
- 行(10612)
- 融(9898)
- 金融(9895)
- 环境(9750)
- 务(9712)
- 理论(9703)
- 财务(9692)
- 机构
- 大学(223168)
- 学院(221014)
- 济(96269)
- 经济(94306)
- 管理(83949)
- 研究(73563)
- 理学(71952)
- 理学院(71159)
- 管理学(70102)
- 管理学院(69682)
- 中国(56581)
- 财(46862)
- 京(46765)
- 科学(43818)
- 所(38096)
- 财经(37375)
- 农(37354)
- 研究所(34227)
- 中心(33806)
- 经(33723)
- 江(32903)
- 业大(32095)
- 经济学(30778)
- 北京(29929)
- 农业(29586)
- 范(28374)
- 经济学院(28147)
- 师范(28134)
- 财经大学(27584)
- 州(25976)
- 基金
- 项目(138469)
- 科学(108073)
- 研究(101587)
- 基金(100641)
- 家(86825)
- 国家(86094)
- 科学基金(72597)
- 社会(66583)
- 社会科(62079)
- 社会科学(62055)
- 基金项目(53341)
- 省(53088)
- 教育(46848)
- 自然(45223)
- 划(44985)
- 自然科(44054)
- 自然科学(44038)
- 自然科学基金(43277)
- 编号(42068)
- 资助(41741)
- 成果(35104)
- 部(32241)
- 重点(30985)
- 发(29649)
- 课题(28170)
- 创(27969)
- 教育部(27684)
- 国家社会(27053)
- 人文(26824)
- 科研(26751)
共检索到32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对由社会保险、就业市场项目、社会救助计划(这三个领域合称为公共转移支付)及私人转移支付四领域构成的社会保护系统在再分配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特困户、低保、五保户等项目的累进性较高;社会福利的获得主要来自于瞄准效率而非规模效率;公共转移支付使得贫困率下降10%左右,基尼系数下降7%左右,养老金有最大的减贫效应;养老金减少城镇贫困和不平等的作用强于农村。最后,分别模拟了养老金变动和低保只流向最低收入水平家庭时,再分配及收入-成本比率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社会保护 再分配 瞄准效率 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康博威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和谐社会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因而环境政策不仅要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应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环境政策的实施伴随着利益在各主体之间的再分配,分配的公平性不仅体现人与人的和谐还会影响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所以,环境政策的研究必须要关注其再分配效应。阐述了各种环境政策工具,重点分析了这些环境政策工具的再分配效应。
关键词:
环境政策 再分配效应 工具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刘欣陶
作为特定性税种,消费税已经成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收入分配效应也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差值的估算,得出了我国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用Kakwani分解方法研究了形成这一效应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1)我国的消费税总体呈现出累进性,有利于收入再分配;(2)不同应税项目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烟和酒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3)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抵消了烟和
关键词:
消费税 收入分配 再分配效应 征税范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刘欣陶
作为特定性税种,消费税已经成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收入分配效应也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差值的估算,得出了我国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用Kakwani分解方法研究了形成这一效应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1)我国的消费税总体呈现出累进性,有利于收入再分配;(2)不同应税项目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烟和酒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3)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抵消了烟和酒对收入再分配的负向调节作用,最终使得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总效应表现为较强的正向调节。
关键词:
消费税 收入分配 再分配效应 征税范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梅 姚露
基于制度和个人两个维度,选择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三大指标,运用精算方法,定量分析了"并轨"改革后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职工养老保险新制度可以发挥正向的代内再分配效应,也可能会引起代际不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的综合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希平
香港地区税制在过去的几十年变化很小。一直以来,香港税制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税负公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非税收入、税率结构、标准税率、税额抵免以及财政收入结构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香港税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RSA指数和有效税率来检验香港税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结果表明:香港的税制具有一定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所得税的累进性随着税率结构的微幅调整而变化。如果能够减少资本利得的免税政策,提高所得税扁平的税率结构或取消标准税率,调整税额抵免的策略使税额抵免更有针对性,那么香港税制的累进性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立新 袁从帅 王姜林 许银奎
个人所得税具有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本文分析了中国2002年到2011年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着重考察了个人所得税在不同地区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差异,提出了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强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有三种形式 :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再分配 ,劳动者代际间收入的再分配 ,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实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有多种具体办法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与公平与效率问题紧密关联 ,应谨慎把握。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再分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海艳
本文以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某市工资收入和纳税情况为样本,采用修正的AJL分解法,对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分解,揭示了税收再分配效应的损失,为改革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提供了现实依据。结果表明: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损失为2.7%,其中水平不平等效应和再排序效应产生的损失分别为0.18%和2.51%;群体内再排序效应、群体间再排序效应以及AJL再排序效应占再排序效应的比重分别为70.55%、1.11%和28.33%。虽然该市工资薪金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损失相对较小,但从全国范围的个人所得税来看,可以预期税收再分配效应损失是较大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志东 李妍
基于精算估计的方法,以终身纯转移率作为衡量指标,结合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新人”“中人”“老人”的划分特点来探讨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并分析不同收入组、延迟退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缴费年限四个维度对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使得男性、女性终身纯转移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整体体现为逆向的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在不同收入组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正向的代内收入再分配效应;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提升男性年轻在职个体的效用以及降低女性临近退休个体的效用,会进一步扩大代际收入差距;个人账户实际收益率达到记账利率标准可以实现个体效用水平的提高;增加缴费年限有利于提升效用水平,但难以保持代际公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桂芝 王艳萍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公平优先性;要以公平为本,矫正社会保障支出的城市倾向问题;要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效突破社会保障收支瓶颈;要强化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确保社会保障支出流向低收入群体;要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在横向区域间的调节机制,减少和杜绝社会保障在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的不合理差异,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再分配 对策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祁祥 林山君
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运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其重要作用,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它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一个生命周期模型里分析了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和制度回报率对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劳动供给的扭曲效应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现行制度给出了一个调整方案。
关键词:
现收现付制 收入再分配效应 劳动供给扭曲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艳敏 宋琦 张岩贵
机会平等化是防止社会阶层分割和固化的重要基础。鉴于机会不平等普遍存在的不争事实,选择适宜的政策杠杆撬动社会机会分配格局,必将提升社会阶层结构的流动性。本文遵循机会平等理论,选取公共财政支出工具作为诱导机会格局重构的着力点,从补偿劣势类型者的机会缺口角度,构建了公共财政支出变动引致特定机会集重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面板协整分析法及其协整方程的FMOLS估计法对财政支出变动引致机会冲击的机理进行了经验检验。有鉴于此,主张在公共财政负担能力范围内拓展财政补偿弱势类型者机会缺口范畴,促进机会分配格局趋向机会平等化收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培嘉
基于家庭微观数据库区分家庭房产价值和家庭财产价值两种口径对房地产税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口径的拓宽使得人均扣减面积方案下再分配效应有所加强,而首套房免税方案有所减弱,家庭扣减面积方案在低于最优值时增强,在高于最优值时减弱;断路器机制的引入使得三种征收方案调节家庭间房产价值差距的再分配效应增强,调节家庭间财产价值差距的再分配效应减弱;断路器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房地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综合考虑对财产和收入的再分配效应以及短期内征收管理的可行性,首套房免税方案是当前的最优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