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8)
- 2023(14222)
- 2022(12283)
- 2021(11669)
- 2020(9590)
- 2019(22294)
- 2018(22666)
- 2017(43749)
- 2016(23606)
- 2015(26911)
- 2014(27226)
- 2013(27118)
- 2012(25018)
- 2011(22943)
- 2010(23229)
- 2009(21568)
- 2008(21304)
- 2007(19141)
- 2006(17323)
- 2005(15396)
- 学科
- 济(100814)
- 经济(100627)
- 业(68664)
- 管理(62998)
- 农(51260)
- 企(47770)
- 企业(47770)
- 方法(42590)
- 数学(35246)
- 数学方法(34872)
- 农业(33942)
- 中国(29470)
- 业经(27762)
- 财(22355)
- 地方(21026)
- 学(20964)
- 制(20542)
- 理论(18091)
- 贸(17071)
- 贸易(17061)
- 和(16869)
- 易(16607)
- 银(15856)
- 银行(15822)
- 发(15368)
- 行(15182)
- 教育(14811)
- 环境(14526)
- 技术(14435)
- 策(14235)
- 机构
- 大学(346326)
- 学院(345283)
- 济(138873)
- 管理(137079)
- 经济(135729)
- 理学(118367)
- 理学院(117103)
- 管理学(115227)
- 研究(115181)
- 管理学院(114608)
- 中国(87778)
- 京(74438)
- 科学(69861)
- 农(68530)
- 财(64028)
- 所(57369)
- 业大(54667)
- 中心(52853)
- 农业(52223)
- 研究所(51740)
- 江(51111)
- 财经(50637)
- 范(47465)
- 北京(47254)
- 师范(47128)
- 经(45921)
- 州(41447)
- 院(40592)
- 经济学(40321)
- 师范大学(37862)
- 基金
- 项目(227228)
- 科学(177749)
- 研究(172586)
- 基金(162610)
- 家(139686)
- 国家(138351)
- 科学基金(118302)
- 社会(108537)
- 社会科(101708)
- 社会科学(101677)
- 省(88993)
- 基金项目(87007)
- 教育(78399)
- 自然(74112)
- 编号(73860)
- 划(73691)
- 自然科(72239)
- 自然科学(72224)
- 自然科学基金(70923)
- 资助(65686)
- 成果(61154)
- 部(50921)
- 重点(50108)
- 课题(49755)
- 发(49042)
- 创(46441)
- 教育部(43434)
- 国家社会(43331)
- 项目编号(43300)
- 创新(43155)
- 期刊
- 济(162858)
- 经济(162858)
- 研究(105636)
- 农(70259)
- 中国(69569)
- 学报(53271)
- 科学(49703)
- 农业(47809)
- 管理(47447)
- 财(45351)
- 教育(43121)
- 大学(41678)
- 学学(38757)
- 融(32550)
- 金融(32550)
- 业经(31040)
- 技术(29957)
- 财经(24278)
- 经济研究(23142)
- 问题(22727)
- 业(21651)
- 经(20602)
- 图书(20171)
- 版(17836)
- 理论(17728)
- 技术经济(16847)
- 现代(16268)
- 实践(16211)
- 践(16211)
- 科技(16201)
共检索到51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理论研究 综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目前某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业地位仍然薄弱,农民增收依旧缓慢,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迎春 刘鸿飞 龚将军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同一般,而其中金融支持研究极为重要。目前为止,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归纳为四个相关的方面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属性及具体思路。虽然现有研究比较广泛,就一些问题也达成了基本共识。但仍然有不少研究弱点和空白,需要我们深入、务实地继续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金融支持 研究综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俊华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益康 黄冲平
本文认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抓好学习宣传、规划部署、调查研究、建设载体、机制创新、组织保障等“六步规程”。结合浙江的实践,讨论了新农村建设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城镇、培育新农民等10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实践经验 理论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建萍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邓小平的农村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导思想:实现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战略思想:完成从"两个大局"到"两个趋向"的历史跨越;指导方针:实施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归自己的"到"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转变。
关键词:
新农村 理论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慧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有机衔接、高效运行的动力机制体系,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持续、高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由各种动力要素所构成,包括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其中经济动力机制是根本,政治动力机制是主导,文化动力机制是支撑。经济动力机制、政治动力机制和文化动力机制由各自的动力要素组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练军 李长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晶 卢鸿鹏 毕亚林 张阳武
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分析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而阐述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和战略思路。最后指出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心镇 广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军 陈武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2006年我国27个省(区)的农村投入水平、政府效能发挥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进行客观综合评价,运用相关分析探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聚类分析探索各个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水平和对比情况。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和结论:①我国新农村建设绩效相对比较均衡,中部省份略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②农村投入水平的产出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西部地区的投入水平(相对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③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呈不均衡态势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中部地区政府效能发挥更加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相对较弱;④农村投入水平和政府效能发挥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分布、人力资源状况方面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重点和建设途径,用以指导新农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