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3)
- 2023(8711)
- 2022(7511)
- 2021(7004)
- 2020(5559)
- 2019(12687)
- 2018(12893)
- 2017(24714)
- 2016(13593)
- 2015(15750)
- 2014(16020)
- 2013(15844)
- 2012(15397)
- 2011(14182)
- 2010(14743)
- 2009(13796)
- 2008(13763)
- 2007(12863)
- 2006(11941)
- 2005(11123)
- 学科
- 济(61743)
- 经济(61582)
- 管理(34573)
- 业(33395)
- 企(25526)
- 企业(25526)
- 中国(24036)
- 农(19592)
- 方法(19483)
- 地方(18734)
- 业经(16225)
- 数学(14605)
- 数学方法(14465)
- 制(13942)
- 财(13509)
- 银(12910)
- 银行(12896)
- 农业(12715)
- 行(12545)
- 融(11646)
- 金融(11644)
- 理论(11588)
- 和(11538)
- 贸(11282)
- 贸易(11266)
- 学(11254)
- 发(11172)
- 教育(10948)
- 易(10865)
- 地方经济(10410)
- 机构
- 学院(200867)
- 大学(197781)
- 济(81967)
- 经济(79940)
- 研究(71206)
- 管理(69295)
- 中国(56770)
- 理学(56742)
- 理学院(56008)
- 管理学(55074)
- 管理学院(54679)
- 京(44119)
- 财(42622)
- 科学(40915)
- 所(36781)
- 江(33983)
- 研究所(32102)
- 中心(32097)
- 财经(31845)
- 范(30610)
- 师范(30357)
- 农(30058)
- 北京(29478)
- 经(28455)
- 州(27810)
- 院(25207)
- 经济学(24972)
- 业大(24337)
- 师范大学(23899)
- 财经大学(23033)
- 基金
- 项目(112372)
- 研究(90660)
- 科学(86630)
- 基金(75857)
- 家(63557)
- 国家(62827)
- 社会(56913)
- 社会科(52600)
- 社会科学(52583)
- 科学基金(52402)
- 省(45813)
- 教育(42515)
- 编号(40338)
- 基金项目(39286)
- 划(37601)
- 成果(35533)
- 资助(31200)
- 发(30198)
- 课题(29344)
- 自然(29197)
- 自然科(28381)
- 自然科学(28375)
- 自然科学基金(27843)
- 重点(25441)
- 发展(25016)
- 部(24824)
- 年(24700)
- 展(24569)
- 性(24027)
- 项目编号(23802)
共检索到33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苏宁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初探陈苏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给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文就是试图按这一思路,探索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一、三个发展阶段我们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可能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杰
“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的根本依据。”(中共中央十三大政治报告)鉴于中共十四大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再探索。石松和笔者曾分别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阶段进行了探索(石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索》,《改革与战略》,1992年3期;赵国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理论教育》,1991年4期)。本文拟对石松的探索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在考察历史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我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总体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松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的根本依据。”以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为依据,从整体探索、推断、预测社会主义社会所必经的发展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这对于我们形成和坚持清醒冷静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决策,成功地防止右的或“左”的错误,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都具有实实在在的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经典论述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走向成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生成机理、经验特征和发展趋势。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社会发展阶段跃迁创造新的现代化文明条件。其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但还要从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际出发。发达国家关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指标值得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简单照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具有世界意义,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的选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林
总结了党的十五大论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林业密切相关的方面,并运用其思想来认识中国林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中国林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林业要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服务。中国林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性质,决定了林业的发展必须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以此来确定林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改革开放起因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并且是为了做好初级阶段这篇重头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并不比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更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关系是竞争性的伙伴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异煌
一、历史的反思和来自实践的呼唤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对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在这以前,我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的认识是模糊的。我们往往把社会主义看得很简单,总以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很快就可以建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洲
2006—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9.3个百分点,而人均GDP并未达到能够主要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水平,制造业比重的过早、过快下降引发了广泛的担忧。研究认为,在满足工业化一般规律、符合当前技术革命时代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一个“合意”区间,这一区间低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平均水平,略高于日德韩等制造强国当前水平、显著高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制造业比重的峰值,同时能够保障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在2025年为26.8%~27.3%、2030年为26.3%~26.6%、2035年为25.6%~26.0%。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增长、要素配置优化、产业政策改进、区域布局调整能够为我国制造业在产值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值比重稳定在“合意”区间提供支撑,而要释放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则需要着力培育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的能力、发展动力稳定转化的能力和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比重 合意比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新发展阶段下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贸易保护要求我国及时调整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重组。这就需要正确发挥庞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完善工业体系的优势,补足技术创新的短板,加强区域间经贸往来。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数字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基于内外双循环的良性循环,赋能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文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从自身发展的维度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世界发展进程维度看,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开辟发展新境界;从现代化的维度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领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充分吸收以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海平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注重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国情的同时,尤其需要从世界格局及其新变化的维度出发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文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从自身发展的维度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世界发展进程维度看,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开辟发展新境界;从现代化的维度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伟
<正>发展阶段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所规定的。因而,对于发展阶段的判断根据主要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征;进而,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否科学,从根本上涉及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发展要求、基本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涉及基于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对生产关系的性质、特点及运动规律和趋势的认识。所以说,发展阶段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深刻的教训在于对发展阶段的认识缺乏历史客观性,脱离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史观。比如,否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客观性、长期性。在苏联的实践中,由建立苏维埃政权到进入社会主义是非常短暂的过程,伴随着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严重破坏。在我国历史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虽然没有形成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但也是大大缩短了预定时间进程。“穷过渡”导致的严重结果便是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脱离了生产力性质、要求。又比如,否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长期性、艰巨性。在苏联的探索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便宣布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后来虽然有所退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坚持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也都受到“共产风”的影响,否定社会主义阶段客观规律的存在,甚至在“一大二公”基础上,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等,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严重破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海平
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注重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国情的同时,尤其需要从世界格局及其新变化的维度出发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