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9)
2023(11860)
2022(10435)
2021(9717)
2020(8041)
2019(18505)
2018(18704)
2017(36877)
2016(20154)
2015(22625)
2014(22858)
2013(22850)
2012(21048)
2011(19262)
2010(19149)
2009(17320)
2008(16753)
2007(14594)
2006(12941)
2005(11391)
作者
(59357)
(49024)
(48938)
(46461)
(31030)
(23462)
(22202)
(19279)
(18585)
(17306)
(16796)
(16407)
(15482)
(15434)
(15134)
(14825)
(14665)
(14644)
(13996)
(13931)
(12149)
(12027)
(11832)
(11103)
(11047)
(10884)
(10820)
(10811)
(9807)
(9696)
学科
(84982)
经济(84899)
管理(58478)
(53464)
(42465)
企业(42465)
方法(39447)
数学(34840)
数学方法(34521)
中国(23035)
(22265)
地方(19016)
(18967)
(18514)
业经(17528)
环境(17061)
(15265)
贸易(15258)
农业(14878)
(14832)
(14758)
(14052)
(12827)
银行(12788)
(12545)
技术(12374)
理论(12259)
(12245)
(11828)
金融(11826)
机构
大学(293883)
学院(292142)
管理(117744)
(117431)
经济(114900)
理学(102521)
理学院(101379)
管理学(99796)
管理学院(99272)
研究(97194)
中国(71727)
(62884)
科学(61159)
(53100)
(48842)
(45556)
研究所(44678)
业大(43907)
财经(43339)
中心(43205)
(40831)
北京(39864)
(39284)
(38618)
师范(38297)
农业(35892)
(35584)
经济学(35169)
(33606)
财经大学(32303)
基金
项目(201467)
科学(158197)
研究(147682)
基金(146048)
(127273)
国家(126270)
科学基金(107847)
社会(92365)
社会科(87500)
社会科学(87479)
(78344)
基金项目(78240)
自然(70361)
自然科(68622)
自然科学(68607)
自然科学基金(67348)
教育(66738)
(66336)
编号(60882)
资助(60187)
成果(48442)
重点(45046)
(44549)
(43821)
(41484)
课题(41262)
创新(38767)
科研(38652)
教育部(37810)
国家社会(37533)
期刊
(125434)
经济(125434)
研究(86294)
中国(48504)
学报(45096)
科学(42621)
管理(41859)
(40387)
(36452)
大学(33739)
学学(31781)
教育(30270)
农业(28816)
技术(24731)
(23599)
金融(23599)
业经(21139)
财经(20081)
经济研究(20062)
问题(17079)
(17043)
理论(15602)
图书(15227)
技术经济(14732)
实践(14435)
(14435)
科技(14330)
(14139)
资源(13743)
商业(13481)
共检索到414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家华  张丽峰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泰尔指数、脱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区域碳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排对策。主要结论是:多数省份碳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呈现递减格局,但增长速度并未与之一致,中部增长最快,西部最慢;总的碳生产率泰尔指数表明碳生产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三大区域泰尔指数表明:东部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中部内部差异先大后小,而西部内部差异却呈现扩大趋势;碳生产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地区内差异,地区内差异又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内差异,但地区间差异贡献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脱钩指数呈现不同的状态,碳生产率也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即使在相同脱钩状态下,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锋  徐喜辉  龙如银  韩宇  
在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运用Theil系数等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Theil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人均碳排放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碳排放强度中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运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各省碳排放现状分为优、良、中、差四大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转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节能减排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文章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运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静态面数据进行了模拟,来研究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状况是区域碳排放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和出口对东中部地区影响比较显著,对西部地区不显著。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比较显著,对东部地区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秋芳  刘兰廷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个区域不同指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距,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制约着中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建平  张晓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拉大并显性化。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文章在描述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形成该差异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缩小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差异。文章希望通过自身的研究,为当前我国缓解区域收入分配不公的困局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中华  宿健  彭可  
文章基于泰尔熵标准提出以GDP为权重反映碳生产率差异的方法,从我国三大区域视角研究碳生产率差异的演变规律,通过调整碳生产率测算公式,构建经济贡献度和碳排放贡献度指标,从省际视角寻找区域内部造成碳生产率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分析碳生产率的增长源泉。结果表明,2000—2014年区域内差异是我国碳生产率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缺少经济发展龙头以及山西省碳排放量超标是造成东部和中部碳生产率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西部各省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山西省减排效果明显是造成中部反超西部,跃居为第二大碳生产率地区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冬兰  王樱洁  
针对提高渔业碳生产率的问题,测算1978—2011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渔业碳生产率整体在逐年提高,但各省市间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天津、江苏和山东的渔业碳生产率排名前3位,广西、海南和浙江排在最后;从海域视角看,呈现出由渤海、黄海和东海到南海渔业碳生产率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的因素主要有渔业发展水平(0.023)、产业结构(0.438)、对外开放度(0.044)和技术进步(0.760)。从低碳渔业经济模范市、渔业科技进步和渔业外贸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中华  宿健  彭可  
文章基于泰尔熵标准提出以GDP为权重反映碳生产率差异的方法,从我国三大区域视角研究碳生产率差异的演变规律,通过调整碳生产率测算公式,构建经济贡献度和碳排放贡献度指标,从省际视角寻找区域内部造成碳生产率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分析碳生产率的增长源泉。结果表明,2000—2014年区域内差异是我国碳生产率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缺少经济发展龙头以及山西省碳排放量超标是造成东部和中部碳生产率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西部各省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山西省减排效果明显是造成中部反超西部,跃居为第二大碳生产率地区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梁经伟  
提高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对生产率结构进行分解,并利用1978—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和样本期内资本深化速度加快。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均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有利于生产率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王嫚嫚  
本文基于2001—2013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谷物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水稻、小麦和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变迁与经营规模;主产区谷物生产明显优于平衡区,主销区则以水稻生产为主,规模效率偏低,科技进步显著;水稻的全要素生产率较小麦和玉米相比更具有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农业科技政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粮食功能分区,制定差异化农业发展政策是提高谷物生产效率,增强国家谷物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小龙  姚慧琴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同时,本文还从区域和规模层面考察了中国城市群TFP的群际差异,发现中国城市群在区域层面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同效应;而在规模层面上,上世纪90年代大部分城市群出现了"追赶效应",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效应逐渐消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宿清  徐宏毅  
利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7~2015年在我国上市的四家保险集团、四家财险公司以及五家寿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且考察其时序变化及类别差异与收敛性;同时,应用BCC模型测量各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益和差额变数。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集团全要素生产率多呈上升趋势,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多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水平是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差别分析发现,保险集团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人寿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低于保险集团和财产保险公司;从收敛性来看,我国上市保险公司收敛性呈现非连续性;整体上保险行业受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影响,年际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但是多数保险公司达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水平。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影  张雪亮  
对我国中、东、西部金融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且物流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提出在充分发挥本地区物流金融优势的同时,各区域应强化地区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完善各类物流节点的衔接、制定与国家政策及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物流金融发展规划,以寻求区域物流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晓慧  揭水晶  吉生保  王晓珍  
本文从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技术效率与经济总量的角度,探索了不同区域间各变量与能源消耗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能源价格和技术效率对降低能耗显著有效,并且能源技术效率对各区域的能耗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能源价格对抑制能源消耗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能源价格变量均未显现显著的降耗效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