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9)
- 2023(11449)
- 2022(10157)
- 2021(9426)
- 2020(7892)
- 2019(18425)
- 2018(18663)
- 2017(36664)
- 2016(20026)
- 2015(22617)
- 2014(22813)
- 2013(22824)
- 2012(21007)
- 2011(19181)
- 2010(19028)
- 2009(17233)
- 2008(16613)
- 2007(14442)
- 2006(12815)
- 2005(11169)
- 学科
- 济(80388)
- 经济(80301)
- 管理(58064)
- 业(53597)
- 企(43392)
- 企业(43392)
- 方法(39353)
- 数学(34632)
- 数学方法(34288)
- 中国(22045)
- 农(21707)
- 财(18797)
- 学(18295)
- 业经(17220)
- 环境(16732)
- 贸(15325)
- 贸易(15318)
- 地方(15283)
- 易(14911)
- 制(14769)
- 农业(14255)
- 和(13680)
- 理论(12667)
- 银(12647)
- 银行(12601)
- 划(12585)
- 技术(12508)
- 行(12058)
- 务(11508)
- 融(11449)
- 机构
- 大学(292582)
- 学院(290026)
- 管理(117613)
- 济(114768)
- 经济(112237)
- 理学(102561)
- 理学院(101443)
- 管理学(99800)
- 管理学院(99291)
- 研究(94661)
- 中国(69311)
- 京(62412)
- 科学(59985)
- 财(52279)
- 所(47444)
- 农(46737)
- 业大(45312)
- 研究所(43447)
- 财经(42665)
- 中心(42125)
- 江(40326)
- 北京(39513)
- 经(38690)
- 范(38039)
- 师范(37690)
- 农业(36932)
- 院(34282)
- 经济学(33850)
- 州(33078)
- 财经大学(31838)
- 基金
- 项目(199835)
- 科学(156556)
- 研究(145679)
- 基金(144673)
- 家(126033)
- 国家(125021)
- 科学基金(106906)
- 社会(90334)
- 社会科(85639)
- 社会科学(85615)
- 省(78165)
- 基金项目(78150)
- 自然(70483)
- 自然科(68735)
- 自然科学(68720)
- 自然科学基金(67450)
- 教育(66564)
- 划(66119)
- 编号(60127)
- 资助(59471)
- 成果(48107)
- 重点(44395)
- 部(44156)
- 发(42572)
- 创(41358)
- 课题(40727)
- 创新(38562)
- 科研(38515)
- 教育部(37593)
- 大学(37005)
- 期刊
- 济(121920)
- 经济(121920)
- 研究(84935)
- 中国(48592)
- 学报(46417)
- 科学(42749)
- 管理(41786)
- 农(41377)
- 财(36212)
- 大学(34718)
- 学学(32643)
- 教育(30872)
- 农业(29279)
- 技术(24334)
- 融(23034)
- 金融(23034)
- 业经(20728)
- 财经(19815)
- 经济研究(19374)
- 经(16779)
- 问题(16702)
- 图书(15813)
- 理论(15392)
- 科技(14578)
- 技术经济(14370)
- 业(14276)
- 实践(14246)
- 践(14246)
- 商业(13336)
- 现代(13304)
共检索到40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作用力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结果发现,时间维度上,经济效应、能源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呈现不规则交替状态,驱动碳排放作用力排序和当年我国经济驱动产业趋同;在空间维度上,经济重心向西部方向转移过程中伴随碳排放同方向的移动,经济效应驱动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人口因素并没有向西转移的痕迹,尽管国家支持西部能源产业技术的提高,但技术因素对减排的作用依然在东部地区。最后,针对文中碳排放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效应和能源规模效应的结论,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可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赢目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驱动因素 动态轨迹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树畅 曾道荣
以1999—2008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认为城镇投资和贷款利率是影响商品房价格的主要因素。要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必须转变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城镇投资增长速度,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目的。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运行轨迹 驱动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杜勤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劳动力投入的驱动效应进行考察,进而识别"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轨迹演变。研究发现:劳动效率是两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两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劳动效率的差距。此外,"丝路经济带"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业发展,但改善劳动力地区结构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21世纪海路"劳动力规模扩张、劳动力地区结构改善均可驱动物流业发展。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规模扩张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振 李泽浩
为更好制定中部地区碳排放削减策略,对中部六省2007—201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论文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镇化率以及人口规模六个指标出发,构建碳排放测度及其驱动因素的灰色面板关联模型。在对中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整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算碳排放量与其驱动因素的时序灰色关联度和截面灰色关联度,并分省解析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碳排放与驱动因素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规模、城镇化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等驱动因素是影响各省碳排放总量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等驱动因素则因各省具体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年来,中部地区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变得稳定。以上结论为促进中部地区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振 李泽浩
为更好制定中部地区碳排放削减策略,对中部六省2007—201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论文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镇化率以及人口规模六个指标出发,构建碳排放测度及其驱动因素的灰色面板关联模型。在对中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整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算碳排放量与其驱动因素的时序灰色关联度和截面灰色关联度,并分省解析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碳排放与驱动因素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规模、城镇化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等驱动因素是影响各省碳排放总量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等驱动因素则因各省具体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年来,中部地区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变得稳定。以上结论为促进中部地区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帮助 王克凡 王平
准确识别与评估碳排放驱动因素对我国确定正确的减排方向、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很重要。本文基于拓展Kaya恒等式,建立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的2层7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依据碳排放年增长率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划分为五个阶段,考察1991-2012年我国7个部门14种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2年我国碳排放增加55.46亿吨。其中,正向驱动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经济结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总人口、运输线路单位长度能耗;负向驱动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平均运输线路长度、城镇居民生活能源强度、...
关键词:
碳排放 迪氏指数 Kaya恒等式 分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于谨凯 李晨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从LMDI因素分解来看,经济因素为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因素,而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可以减少农业碳排放。(3)从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具有“高碳—低效益”的特点,畜牧业则呈现“低碳—高效益”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制订农业碳减排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从LMDI因素分解来看,经济因素为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因素,而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可以减少农业碳排放。(3)从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具有“高碳—低效益”的特点,畜牧业则呈现“低碳—高效益”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制订农业碳减排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 碳排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阳 余超 张密芳 胡曼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以2002年100块样地调查数据、免费开放的2001—2010年Landsat时间系列堆栈(LTSS)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别采用原始波段、辐射校正、光谱指数+地形因子3种策略建立2002年风景林生物量K最邻近算法估测模型。在精度验证基础上,分森林公园综合整治前(2001—2004年)、综合整治中(2005—2007年)、综合整治后(2008—2010年)3个时段,对研究区域2001—2010年的风景林生物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间轨迹分析。研究表明:1)在3种KNN建模策略当中,光谱指数+地形因子的综合策略相关系数最高,标准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最低,预测精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凤花 富立友 马洪伟
基于8类能源标准煤碳排放系数的估算结果,测算了我国各省区1997—2012年区域物流碳排放量,通过重构重心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碳排放重心的演化轨迹。并通过与区域经济碳排放、区域经济碳排放重心进行比较,分析了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碳排放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各省区物流业碳排放排名与其物流业经济产出排名非常接近,区域物流碳排放在空间上表现出总体格局逐渐向"几何平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碳排放 碳排放重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