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6)
- 2023(12518)
- 2022(11035)
- 2021(10276)
- 2020(8603)
- 2019(19945)
- 2018(20196)
- 2017(39754)
- 2016(21729)
- 2015(24501)
- 2014(24864)
- 2013(24700)
- 2012(22715)
- 2011(20676)
- 2010(20705)
- 2009(19133)
- 2008(18708)
- 2007(16539)
- 2006(14821)
- 2005(13316)
- 学科
- 济(85377)
- 经济(85248)
- 管理(69852)
- 业(62374)
- 企(52387)
- 企业(52387)
- 方法(39270)
- 数学(34081)
- 数学方法(33741)
- 财(24774)
- 中国(23933)
- 农(22755)
- 制(21451)
- 业经(19346)
- 学(18371)
- 环境(17735)
- 贸(16180)
- 贸易(16171)
- 易(15773)
- 地方(15374)
- 银(15301)
- 银行(15261)
- 务(15183)
- 财务(15115)
- 财务管理(15082)
- 和(14805)
- 行(14534)
- 农业(14481)
- 体(14385)
- 企业财务(14299)
- 机构
- 大学(317505)
- 学院(314431)
- 管理(126524)
- 济(126520)
- 经济(123687)
- 理学(109265)
- 理学院(108106)
- 管理学(106460)
- 管理学院(105895)
- 研究(102647)
- 中国(77266)
- 京(67738)
- 财(62464)
- 科学(61864)
- 所(50978)
- 财经(49433)
- 农(46217)
- 研究所(45944)
- 中心(45786)
- 江(45279)
- 业大(45105)
- 经(44681)
- 北京(43255)
- 范(40163)
- 师范(39833)
- 经济学(37891)
- 院(37275)
- 财经大学(36729)
- 州(36700)
- 农业(36083)
- 基金
- 项目(209668)
- 科学(164816)
- 研究(156178)
- 基金(152267)
- 家(131288)
- 国家(130234)
- 科学基金(111886)
- 社会(97691)
- 社会科(92543)
- 社会科学(92521)
- 基金项目(81316)
- 省(81102)
- 自然(72231)
- 教育(71108)
- 自然科(70426)
- 自然科学(70412)
- 自然科学基金(69132)
- 划(68319)
- 编号(64621)
- 资助(62525)
- 成果(53033)
- 部(46956)
- 重点(46294)
- 发(44161)
- 课题(43940)
- 创(43474)
- 制(41789)
- 创新(40596)
- 教育部(40483)
- 项目编号(40143)
- 期刊
- 济(140378)
- 经济(140378)
- 研究(96580)
- 中国(57398)
- 管理(47311)
- 财(46860)
- 学报(46611)
- 科学(43588)
- 农(41925)
- 大学(35763)
- 教育(33873)
- 学学(33543)
- 农业(28941)
- 融(28493)
- 金融(28493)
- 技术(26404)
- 财经(24101)
- 业经(23067)
- 经济研究(21868)
- 经(20403)
- 问题(18829)
- 理论(17124)
- 图书(15947)
- 实践(15704)
- 践(15704)
- 技术经济(15070)
- 科技(14952)
- 现代(14737)
- 贸(14254)
- 商业(13962)
共检索到46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剑飞 伊静
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定价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角度出发研究碳排放权的定价机制,建立以本量利为分析思路的定价模型,并选取了火电企业为案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认为,本文所构建的定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符合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的性质,可以为我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定价机制 本量利分析 定价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露 林健
价格机制作为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机制,是影响碳交易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框架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机制实施的设计方案,最后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诗鸿 秦路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项目与签发核证减排量(CERs)的大国,从按减排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从减排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蒙古、江苏省、云南省,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2)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进入第三阶段(2013~2020年),将对交易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从目前来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碳排放权价格的下降或者剧烈波动;(3)从欧洲能源交易所2008年3月25日至2012年1月31日的交易数据发现,期货市场对于非均衡状态的敏感性不如现货市场,调整速度滞后于现货市场;(4)从世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展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晓明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双向拍卖机制作为一种高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金融及其衍生市场中。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传统的单向拍卖模式效率较低,而双向拍卖机制的引入可有效提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在全面回顾和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及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权双向拍卖机制,并阐述其交易规则及效率,以期对我国未来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所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悦 杨爱军 林金官
机制转换模型可以将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反映到对模型参数的调整中,故运用马氏链刻画外部机制建立机制转换模型,基于此进行碳排放权期权定价。为实现其价值函数的数值计算,首次设计并证明了一套倒向递归算法,该算法依据马氏链跳跃的划分实现递归,从而克服了马氏链带来的运算高复杂度,其数值结果展示了完整的波动率微笑和期限结构。最后通过与前人提出的算法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比较表明,倒向递归算法可获得更高的准确性和运算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丽娟 乔晗 赵鸣 龙琼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影子价格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及其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子价格模型,并采用上海的数据进行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应该采取有偿方式,影子价格模型可以为其初级市场定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权 影子价格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智霞
《京都议定书》的问世使碳排放权在低碳经济时代成为一种稀缺商品,而该"商品"的定价问题就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对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定义、碳排放权定价理论以及国外和国内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其中,国外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两方面;国内的研究除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外,还对碳排放权的定价基础—碳货币和中国碳排放权的定价策略展开过讨论。文章拟通过较为系统的介绍,以期为未来碳交易定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低碳经济 碳货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静 储盼 任庆忠
文章在分析碳排放权交易现状之后,提出基于碳排放权标的期权,分析其避险作用,并且给出了基于完备市场下的定价方法。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欧盟配额的碳排放期权,由于欧盟市场交易数据存在异方差特性,建立条件异方差模型估计波动率,从而通过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期权的理论价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交易 排放权 初始分配 低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丽 段茂盛 庞韬
首先总结了欧盟、美国、新西兰及韩国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制订遵约机制的经验,其次初步分析了为保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顺利实施,在遵约机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关键问题,包括法律基础、惩罚形式、罚款额度、罚款机构、罚款所得管理办法等。最后,根据我国国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交易 遵约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