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1)
2023(5817)
2022(5029)
2021(4779)
2020(3801)
2019(9133)
2018(9393)
2017(19124)
2016(10786)
2015(12632)
2014(13296)
2013(13418)
2012(12744)
2011(11657)
2010(11971)
2009(11103)
2008(11260)
2007(10715)
2006(9759)
2005(9473)
作者
(31920)
(25969)
(25725)
(24908)
(16560)
(12346)
(11861)
(9943)
(9918)
(9805)
(8860)
(8739)
(8425)
(8331)
(8159)
(8010)
(7752)
(7686)
(7662)
(7555)
(6725)
(6400)
(6283)
(6069)
(5965)
(5946)
(5905)
(5861)
(5293)
(5109)
学科
(46589)
经济(46533)
管理(34379)
(27801)
(21858)
企业(21858)
方法(19722)
数学(17570)
数学方法(17377)
中国(15184)
(14052)
(12916)
(12908)
环境(11518)
(10940)
银行(10932)
(10768)
贸易(10759)
(10489)
(10487)
(9643)
金融(9642)
业经(8787)
(8678)
(7663)
财务(7640)
财务管理(7606)
(7594)
农业(7517)
(7504)
机构
学院(162477)
大学(160932)
(70934)
经济(69250)
管理(59100)
研究(52894)
理学(48107)
理学院(47646)
管理学(46920)
中国(46719)
管理学院(46635)
(38701)
(34648)
财经(29354)
科学(27712)
(27257)
(27177)
(26305)
中心(25501)
北京(23318)
研究所(23109)
经济学(22407)
(21855)
(21757)
财经大学(21573)
经济学院(20266)
(20146)
师范(19991)
业大(18691)
(18509)
基金
项目(85909)
研究(68288)
科学(66337)
基金(60486)
(50541)
国家(50103)
科学基金(42145)
社会(41324)
社会科(39136)
社会科学(39125)
(33058)
教育(32325)
基金项目(31033)
编号(30221)
(27719)
资助(26729)
成果(25987)
自然(25445)
自然科(24747)
自然科学(24742)
自然科学基金(24275)
课题(21185)
(20060)
重点(19078)
(18736)
(18686)
项目编号(17681)
教育部(17585)
(17581)
大学(17165)
期刊
(88330)
经济(88330)
研究(57285)
中国(34318)
(30289)
(24743)
金融(24743)
管理(23764)
教育(20304)
(19809)
学报(18518)
科学(17947)
财经(15384)
业经(14945)
大学(14790)
技术(14707)
经济研究(13638)
学学(13488)
(13238)
农业(12685)
问题(12477)
理论(12370)
(11425)
实践(11246)
(11246)
国际(9664)
价格(9258)
商业(8835)
技术经济(8291)
图书(8259)
共检索到27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谢涤宇  
碳排放权交易将在我国未来的减排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是现阶段面临的紧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的深圳、天津、北京等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针对其量少价差大的特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剖析了其原因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稳定机制,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胡垚  
碳排放影子价格是衡量单位碳排放增加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的货币幅度,即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其测算对我国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及粒子群算法对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的影子价格进行测算,同时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行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存在扭曲。研究结果表明: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交易价格与影子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说明所在地区企业减排成本高、压力大,尤其是广东和深圳的环境治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靖烨  王腾飞  
采用EGARCH模型,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价格收益率为对象,研究碳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发现,碳价格波动存在长期记忆性,且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市场的冲击更为强烈。通过对比全国碳市场建设前的碳价波动情况,发现全国碳市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市场的杠杆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市场监管、碳价调控、信息披露等方面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降低价格波动、促进节能减排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浩  刘元根  朱佩枫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碳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传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而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这对于研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中国将来建立碳期货交易所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白滢  周任远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碳交易价格水平及其波动情况是碳市场机制设计合理性的直接反映。文章对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周期及其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各个碳交易试点在履约期内价格变化具有相似的季节性特征,并且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引入对于市场活跃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文章对于碳交易价格变化规律的探索可以作为制定市场价格波动平抑政策和设计碳金融产品的依据,并且可以为全国性碳市场制度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庆龙  刘力臻  
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与市场规模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价格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因市场顶层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碳排放权稀缺性较低时,交易价格与市场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或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当碳排放权稀缺性较高时,交易价格能显著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碳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有利于地区内碳排放权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要逐步由"自愿减排"过渡到"强制减排",科学合理地权衡"拍卖竞价"和"免费发放"的碳排放权比重,同时也要考虑宏观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点。在R/S非参数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非线性特征检验模型,对我国五大试点碳交易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交易价格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和状态持续性,各个试点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风险,交易价格时间序列并不存在周期性循环,综合来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未达到有效状态。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科学引导我国碳交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涓  陈静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及环境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逐渐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兴交易商品。中国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交易方式的碳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碳排交易价格体系。本文从国际需求、国内供给、国内限价政策以及国际市场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  郇志坚  
文章基于信息共享模型和多元MGARCH-BEKK模型对欧盟排碳配额(EUA)期货与核证减排量(CER)期货进行了多层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看,EUA与CER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UA与CER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EUA处于主导地位;从波动率来看,虽然目前仅存在EUA对CER的单向波动溢出关系,但随着市场发展,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将呈增强态势。中国作为CER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建议搭建统一的一级CER场外交易平台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欢  王宁  
鉴于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节能减排形势,本文从有效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外部性问题的产权理论出发,在简要回顾了国际上开展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的实践探索、深入比较了国际上不同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体制优劣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现阶段开展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可行性,提出了构建我国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体系的四项原则和五点具体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波  陈燕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以实现我国碳排放交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郑培江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凡   吴宗法   王志强  
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运行规律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深圳、广州、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成立至今的碳交易价格序列,通过R/S分析、修正R/S分析、V/S分析、LW估计、ARFIMA-FIGARCH等多种长期记忆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深圳碳交易序列存在收益-波动双记忆,湖北碳交易序列仅有波动率存在长期记忆;第二,深圳、广州碳交易价格的长期趋势可能发生反转,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三大试点市场碳交易价格可能在未来出现剧烈波动;第三,基于不同长期记忆参数估计方法与不同参数选择下得到的长期记忆参数估计值存在一定偏差。上述结论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应该防范碳交易市场价格风险,警惕碳交易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政策制定者应当从行业覆盖范围、准入门槛、纳入企业数量、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数量、碳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交易费用、涨跌幅、配额计算方法、配额分配方式等多个方面完善碳交易制度,提升碳交易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