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04)
2023(19986)
2022(17378)
2021(16005)
2020(13798)
2019(31763)
2018(31631)
2017(61212)
2016(33789)
2015(37977)
2014(38027)
2013(37525)
2012(34661)
2011(31529)
2010(31703)
2009(29245)
2008(28838)
2007(25843)
2006(22404)
2005(19739)
作者
(101983)
(85078)
(84689)
(80421)
(53688)
(41080)
(38394)
(33509)
(32047)
(30412)
(28755)
(28553)
(27165)
(26834)
(26409)
(26379)
(26126)
(25296)
(24472)
(24456)
(21467)
(20940)
(20880)
(19255)
(19161)
(18998)
(18928)
(18774)
(17333)
(16919)
学科
(133923)
经济(133772)
管理(97231)
(92190)
(76191)
企业(76191)
方法(65627)
数学(57758)
数学方法(56891)
(36420)
(35204)
中国(34735)
(31326)
业经(29035)
(26007)
贸易(25995)
(25417)
(25234)
地方(25015)
农业(23779)
(22822)
财务(22731)
财务管理(22678)
理论(22512)
环境(21972)
企业财务(21476)
(20922)
(20900)
银行(20827)
技术(20591)
机构
大学(490461)
学院(490026)
(191096)
管理(188286)
经济(186927)
理学(164016)
研究(162537)
理学院(162126)
管理学(158752)
管理学院(157888)
中国(119625)
科学(105844)
(104064)
(89618)
(87800)
(84081)
业大(80165)
研究所(76999)
中心(74037)
财经(71391)
(71320)
农业(71318)
北京(65245)
(64801)
(62918)
师范(62100)
(58693)
经济学(57882)
(57535)
技术(53552)
基金
项目(336091)
科学(261404)
基金(242176)
研究(235706)
(214902)
国家(213181)
科学基金(180959)
社会(145726)
社会科(138091)
社会科学(138051)
(132911)
基金项目(128169)
自然(122243)
自然科(119415)
自然科学(119377)
自然科学基金(117229)
(112618)
教育(109961)
资助(101903)
编号(95374)
成果(76539)
重点(76298)
(73033)
(70981)
(69241)
课题(66341)
科研(65568)
创新(64715)
计划(64178)
大学(61825)
期刊
(200380)
经济(200380)
研究(134893)
学报(88103)
中国(86070)
(79805)
科学(76258)
管理(66857)
(66710)
大学(64927)
学学(61700)
农业(54464)
教育(50624)
技术(42551)
(39345)
金融(39345)
财经(34542)
业经(33744)
经济研究(32841)
(29548)
(28350)
问题(26866)
(24743)
统计(24479)
科技(23885)
技术经济(23782)
理论(23421)
图书(23038)
业大(22907)
(22326)
共检索到695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立祥  胡灿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框架覆盖下企业的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是碳交易价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和气候变化是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价格对碳交易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将"强制纳入"与"鼓励吸收"相结合,确定合理的碳配额总量以及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分配方式,逐步推行跨期储备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慧敏  赵静秋  
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获得公正合理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本文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自愿减排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所2013~2016年的交易价格数据,寻找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国际CERs价格、工业发展水平和BEA成交均价负相关,传统能源价格、金融市场繁荣程度与BEA成交均价正相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胡垚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7家碳交易试点公布的碳交易价格为样本,利用EEMD方法将碳交易价格分解,并运用FGLS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碳价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受到市场内在机制以及市场外部环境双重作用的影响;市场内在机制下,能源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石油价格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最大;市场外部环境下,各地区发展的季度GDP增长率、气温以及降水量均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子平  刘富存  
本文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发展等七大类共16个因子对我国5个区域市场碳价的影响,并使用MIV方法计算了这16个因子对区域碳价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及汇率是我国区域碳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天然气价格、宏观经济发展及汇率对碳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政策和国际碳资产价格对碳价的影响普遍较弱;而气温对碳价几乎没有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为建设全国碳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危冰淋   刘春雨   刘家鹏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碳排放权价格预测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Transformer-LSTM多因素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例,旨在探索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预测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动趋势。输入Transformer-LSTM模型进行预测,同时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多层感知机(MLP)、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Transformer模型进行预测与对比。通过在历史数据上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Transformer-LSTM模型得到的预测价格与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价(HBEA)的实际价格更为吻合,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R~(2)评估指标上也有更佳的表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省  
对碳价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有利于提高碳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分解和机器学习的碳价组合预测模型,将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输入预测模型,汇总各序列的最优预测值即得到碳价的最终组合预测结果。以湖北碳市场价格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有利于提高碳交易价格预判的准确度、提高碳市场运行效率。基于此,建议采取二次分解和机器学习方法开展碳交易价格预测工作,建立跨试点碳价风险预警联动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碳配额发放总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丽娟  乔晗  赵鸣  龙琼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影子价格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及其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子价格模型,并采用上海的数据进行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应该采取有偿方式,影子价格模型可以为其初级市场定价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晓洁  钟永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碳减排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目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仍然存在波动异常、过于低迷、未能充分反映碳减排成本等问题,促进碳交易合理定价成为构建可持续碳交易市场的关键。从供需两个维度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发现初始配额总量设定及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碳排放权供给,而宏观经济、化石能源、科学技术及环境因素则左右着碳排放权需求,两者相互作用不断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基于此,提出了制定合理配额发放数额、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调节碳价、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技术创新型"新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及合理利用环境因素预测碳价波动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罗梦丝  
科学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我国碳排放市场建设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能源价格、气候环境、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工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影响因素后,引入LSTM算法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进行多因素预测,并将实证结果与单因素预测相对照,实证结果发现:多因素预测比单一因素预测更加精准,能够有效地预测未来短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趋势与波动,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价格信号功能,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稳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公维凤  王丽萍  王传会  高仲芳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对象,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GARCH-BP组合模型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收益率的波动特征。结果显示:5个碳交易试点均存在波动聚集性的特征,且波动的持续性较长。5个碳交易试点中只有广东碳交易市场的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4个试点均不存在风险溢价。广东碳交易价格收益率波动还存在非对称性,其他4个试点的非对称性均不显著。从波动特征看,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程度最高。为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尽早实现,需要进一步健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调控体系、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完善碳交易市场价格调控机制、创新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顺成  肖卫东  王志宝  
以山东省57个城市单元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家庭、住宅、城市和区域等多样化的视角对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家庭部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探索性地分析了相关要素对家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关能源消费的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是某些影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抵作用。实证研究证实,所选定的城市类型、城市特性、住宅特征、家庭属性、私家车使用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等6类影响因素对家庭部门的碳排放产生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强  董洁  田园春  
文章利用北京等8个试点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就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波动特征和影响各省份交易价格波动的因素,分别构建了ARMA-GARCH模型和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8个试点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特征各有差异,每个市场波动极不稳定,存在较大的风险;从能源价格、气候环境、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市场和非结构性因素5个方面选取了10个经济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其中南方原油指标、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日平均气温、百度搜索指数、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日收盘数据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动力煤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工业指数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国  刘宇萍  韩博  
本文以深圳碳交易试点的碳配额成交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碳价、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内外能源价格及汇率四个层面,构建我国碳配额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VAR模型,推导出我国碳配额价格与各影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碳价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碳配额价格受历史成交价格及国内经济状况影响最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广凤  张立华  昌军  
厘清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是推进低碳发展重要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本文凝练出经济、科技、环境、生态等影响低碳发展的因素,认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科技、低碳环境、低碳生态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低碳科技与低碳环境、低碳生态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只有把握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因果关系,准确定位关键影响因素,才是有效提高低碳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政策实践中应从产业结构低碳化、推动低碳技术进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着手推动低碳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厦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影响碳排放因素的变量,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的协整关系,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4个变量的内在关系。模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总量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则会降低碳排放,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较大;短期内各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互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节能减排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