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0)
- 2023(13234)
- 2022(11607)
- 2021(10815)
- 2020(8990)
- 2019(20928)
- 2018(20998)
- 2017(41506)
- 2016(22584)
- 2015(25462)
- 2014(25943)
- 2013(25782)
- 2012(23695)
- 2011(21576)
- 2010(21608)
- 2009(20001)
- 2008(19704)
- 2007(17589)
- 2006(15705)
- 2005(14275)
- 学科
- 济(90385)
- 经济(90251)
- 管理(72699)
- 业(65345)
- 企(54951)
- 企业(54951)
- 方法(41367)
- 数学(35907)
- 数学方法(35566)
- 财(26030)
- 中国(25235)
- 农(23944)
- 制(22865)
- 业经(20269)
- 学(18926)
- 环境(17894)
- 贸(17425)
- 贸易(17413)
- 易(16952)
- 银(16750)
- 银行(16710)
- 务(16151)
- 财务(16082)
- 财务管理(16047)
- 行(15957)
- 地方(15877)
- 融(15633)
- 金融(15630)
- 和(15244)
- 企业财务(15236)
- 机构
- 大学(332798)
- 学院(329396)
- 济(135082)
- 管理(132453)
- 经济(132096)
- 理学(113858)
- 理学院(112666)
- 管理学(111004)
- 管理学院(110407)
- 研究(108646)
- 中国(83305)
- 京(71120)
- 财(66849)
- 科学(64017)
- 所(54039)
- 财经(52857)
- 中心(48724)
- 研究所(48407)
- 农(48382)
- 经(47833)
- 江(47793)
- 业大(46532)
- 北京(45546)
- 范(41484)
- 师范(41149)
- 经济学(40841)
- 财经大学(39340)
- 院(39238)
- 州(38677)
- 农业(37749)
- 基金
- 项目(217006)
- 科学(170828)
- 研究(161690)
- 基金(158222)
- 家(136398)
- 国家(135311)
- 科学基金(116363)
- 社会(101616)
- 社会科(96308)
- 社会科学(96283)
- 基金项目(84288)
- 省(83299)
- 自然(75033)
- 教育(73561)
- 自然科(73186)
- 自然科学(73171)
- 自然科学基金(71858)
- 划(70288)
- 编号(66590)
- 资助(65165)
- 成果(54723)
- 部(48911)
- 重点(47890)
- 发(45631)
- 课题(45233)
- 创(44978)
- 制(43284)
- 教育部(42294)
- 创新(42024)
- 项目编号(41398)
- 期刊
- 济(151629)
- 经济(151629)
- 研究(102911)
- 中国(61517)
- 财(50830)
- 管理(50230)
- 学报(48258)
- 科学(45491)
- 农(43760)
- 大学(37169)
- 学学(34898)
- 教育(34324)
- 融(32908)
- 金融(32908)
- 农业(29969)
- 技术(27463)
- 财经(26541)
- 业经(24592)
- 经济研究(23627)
- 经(22504)
- 问题(20237)
- 理论(18292)
- 实践(16630)
- 践(16630)
- 图书(16136)
- 技术经济(16007)
- 贸(15947)
- 现代(15521)
- 科技(15214)
- 商业(15002)
共检索到489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娟 周好文
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1年10月在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交易机制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邹亚生 孙佳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课题。现阶段,碳交易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总体把握碳交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聂力
当前我国面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经济稳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加快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和展望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前景,并在评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交易 项目交易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绍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法规基本成形,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覆盖范围需要扩容、只有小部分配额为有偿分配、碳数据质量及信息披露程度需提高、碳市场价格未能完全体现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碳市场流动性不强等。本文在分析了欧盟、美国等地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设实践及共同点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李昂 宋沂邈 伊力奇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机制设计 配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周怡圃 王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交易 排放权 初始分配 低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