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1)
- 2023(10057)
- 2022(8703)
- 2021(7990)
- 2020(6877)
- 2019(16033)
- 2018(15991)
- 2017(32965)
- 2016(18187)
- 2015(20410)
- 2014(20745)
- 2013(20915)
- 2012(20121)
- 2011(18457)
- 2010(18581)
- 2009(17459)
- 2008(17460)
- 2007(16192)
- 2006(14273)
- 2005(13011)
- 学科
- 济(81781)
- 经济(81712)
- 管理(52813)
- 业(51291)
- 企(40016)
- 企业(40016)
- 方法(36035)
- 数学(32264)
- 数学方法(31956)
- 农(24225)
- 中国(22339)
- 财(21352)
- 制(17684)
- 地方(17048)
- 业经(16957)
- 贸(16588)
- 贸易(16580)
- 学(16369)
- 易(16131)
- 农业(15301)
- 环境(15231)
- 银(14257)
- 银行(14227)
- 行(13639)
- 融(12705)
- 金融(12703)
- 务(12432)
- 财务(12406)
- 财务管理(12372)
- 和(12261)
- 机构
- 学院(270366)
- 大学(268781)
- 济(119562)
- 经济(117122)
- 管理(103781)
- 研究(92318)
- 理学(88474)
- 理学院(87544)
- 管理学(86243)
- 管理学院(85741)
- 中国(71216)
- 财(56617)
- 京(56467)
- 科学(54576)
- 所(47410)
- 农(45190)
- 财经(44274)
- 研究所(42612)
- 中心(42426)
- 江(41671)
- 经(39894)
- 业大(38425)
- 经济学(37276)
- 北京(36080)
- 农业(35627)
- 范(34293)
- 师范(33968)
- 经济学院(33902)
- 州(32953)
- 院(32839)
- 基金
- 项目(169516)
- 科学(133171)
- 研究(126185)
- 基金(122075)
- 家(105070)
- 国家(104231)
- 科学基金(88418)
- 社会(79662)
- 社会科(75721)
- 社会科学(75699)
- 省(66742)
- 基金项目(64275)
- 教育(57306)
- 划(56191)
- 自然(55494)
- 自然科(54063)
- 自然科学(54047)
- 自然科学基金(53084)
- 编号(52083)
- 资助(51079)
- 成果(43057)
- 发(38962)
- 部(38546)
- 重点(38473)
- 课题(36074)
- 创(34816)
- 教育部(32859)
- 创新(32669)
- 科研(32348)
- 国家社会(32313)
- 期刊
- 济(133829)
- 经济(133829)
- 研究(82244)
- 中国(48268)
- 财(42612)
- 农(40940)
- 学报(38130)
- 管理(36631)
- 科学(36292)
- 融(28907)
- 金融(28907)
- 大学(28734)
- 农业(27305)
- 学学(27145)
- 教育(24652)
- 业经(23052)
- 技术(22781)
- 财经(22075)
- 经济研究(21887)
- 经(19057)
- 问题(18800)
- 贸(15899)
- 技术经济(14672)
- 业(13988)
- 理论(13962)
- 商业(13936)
- 统计(13862)
- 国际(13004)
- 现代(12623)
- 实践(12464)
共检索到40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新体系。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承受了更大的减排压力。碳排放主要在生产环节,而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是影响和决定碳排放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分析了我国碳排放和产业结构关系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关系显著,东中西部基于异质性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影响程度不一,文中详细的阐述了产生相异的成因。基于此,本文结合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就低碳经济背景下,认为我国升级产业结构应从制定不同区域的相异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产业、提升技术水平方面着手。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周慧
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强度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有效制定控制碳排放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在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2001-2008年全国及28个主要省域的碳排放总量、三次产业比重、单位GDP碳排放量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以下结论:第二产业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全国有16个地区二次产业与碳排放强度关联度最大,但第二产业并不是影响地区碳排放量增大的绝对因素;第三产业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效应并不明显,全国有11个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李秀平
文章对甘肃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量变化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选取1991~010年相关数据,运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分析甘肃省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排放量受二次产业影响最大,两者为正关联,一、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为负关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宁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将继续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使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碳排放的关联度最大。进一步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工业碳排放总量进行关联性分析,测算得工业内部中有一部分行业和碳排放之间的显著的关联性。最后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同时注意减排和发展两个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新蜀 李龙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2005~2011年全国及西北五省的碳排放总量、三次产业比重数据,计算出全国及西北五省碳排放量与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关联度数值。分析表明,二产是导致地区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西北五省的二产都与碳排放量关联度最大,但其并不会绝对地引起碳排放量增加;三产对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不明显,全国层面上三产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需要引起重视;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小的是一产,但青海省的一产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是最小的。针对上述结论,制定出未来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 吴成霞 张吉辉
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三次产业和生活消费进行碳排放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并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然后计算出1995—2009年间的三次产业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旨在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指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长德 刘帅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具体到各产业而言,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第一、三产业的影响较小;此外,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合理,"三高"和对能源依赖较高的企业居多,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产业;各省份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也不尽合理,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 面板数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结构 碳排放 煤炭消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结构 碳排放 煤炭消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帅通 袁雯
节能减排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给上海碳排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采用IPCC 2006年提出的各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近年来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和GDP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城市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探讨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的变动尤其是高排碳的煤类能源比重下降,热、电等能源比重上升,是上海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继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类能源比重,鼓励使用电、热类能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上海周边资源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类型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碳排放 上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丽萍 李媛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运用汉森提出的门槛模型,以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各省的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各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 碳排放 门槛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荣涛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诸多问题均根源于产业结构失调 ,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并存。之所以如此 ,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利益障碍的存在及政府间博弈行为造成的。要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利益障碍 ,就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协调模式 ,即“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同时 ,中央政府还必须建立两种新型的利益协调机制 ,即“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并根据这两种机制的要求 ,进行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国琴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FDI一方面通过产业关联、模仿示范和人员流动等三种机制来影响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通过主动选择和被动竞争等两种机制来影响产业间的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实证结果分析表明,FDI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足,而对于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影响过大,从而导致了三次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格局,我们建议加大第一产业对FDI的优惠力度,降低第三产业对于FDI的进入壁垒,同时改变第二产业对于FDI的吸收策略。
关键词:
FDI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影响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红伟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去年又实现了“软着陆”,经济总量大体平衡,通货膨胀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成效卓著。经济总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产业结构问题却日益突出。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主客观条件来看,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已正当其时,因此,必须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