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5)
2023(13159)
2022(10965)
2021(10112)
2020(8339)
2019(19269)
2018(19622)
2017(38775)
2016(21278)
2015(24027)
2014(24535)
2013(24275)
2012(22260)
2011(20237)
2010(20205)
2009(18400)
2008(17912)
2007(15773)
2006(14065)
2005(12657)
作者
(62363)
(51137)
(51046)
(48692)
(32515)
(24342)
(23178)
(20114)
(19490)
(18274)
(17464)
(17161)
(16234)
(16154)
(15864)
(15602)
(15365)
(15220)
(14740)
(14677)
(12797)
(12606)
(12381)
(11574)
(11544)
(11463)
(11377)
(11358)
(10226)
(10116)
学科
(86489)
经济(86396)
管理(61871)
(57121)
(46564)
企业(46564)
方法(39700)
数学(34561)
数学方法(34241)
中国(25590)
(23822)
(20623)
业经(19773)
(18594)
(17120)
(16889)
贸易(16879)
地方(16544)
环境(16459)
(16421)
农业(15468)
(15327)
银行(15287)
(14617)
(14348)
理论(14268)
(13688)
金融(13687)
(12813)
(12804)
机构
大学(309314)
学院(306807)
(123590)
管理(122307)
经济(120863)
理学(105579)
理学院(104463)
管理学(102784)
管理学院(102246)
研究(101153)
中国(78057)
(66318)
科学(61913)
(57708)
(50544)
(46783)
财经(46621)
研究所(45929)
中心(45771)
业大(44755)
(43651)
北京(42274)
(42262)
(40069)
师范(39716)
经济学(37269)
(36546)
农业(36422)
(36163)
财经大学(34750)
基金
项目(205721)
科学(161145)
研究(152085)
基金(148959)
(128925)
国家(127880)
科学基金(109533)
社会(95016)
社会科(90007)
社会科学(89985)
基金项目(79370)
(79335)
自然(70697)
教育(69110)
自然科(68964)
自然科学(68949)
自然科学基金(67698)
(67068)
编号(63068)
资助(61355)
成果(51447)
重点(45548)
(45475)
(43781)
课题(42829)
(42168)
创新(39329)
科研(39188)
教育部(39030)
项目编号(38946)
期刊
(134359)
经济(134359)
研究(93757)
中国(53432)
学报(46680)
管理(44722)
科学(43404)
(42584)
(41106)
大学(35450)
学学(33199)
教育(33107)
(32612)
金融(32612)
农业(29468)
技术(25860)
财经(22408)
业经(22398)
经济研究(21575)
(18963)
问题(18626)
理论(16837)
图书(16589)
实践(15512)
(15512)
技术经济(14783)
现代(14523)
(14522)
科技(14458)
(14308)
共检索到447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近年来,我国碳金融市场出现了碳普惠制等不完全货币化特征的碳信用形式,这意味着碳信用能够充当货币并行使部分货币职能。碳信用转化为碳货币需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单一的碳信用交易阶段、多种交易机制并存的碳信用交易阶段、多种机制的碳信用融洽阶段和建立货币化的碳信用制度阶段。我国目前仍处于第二个阶段,碳信用量与质的标准尚未统一,其相对价值也缺乏稳定性。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核查方法学的开发,完善碳标签体系和碳预算制度,对碳市场实施货币调控手段,统一碳信用的质与量,稳定币值,最终建立碳货币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安国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原因以及导致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根源,结合实际从关系型融资和关系型担保角度分析解决路径,认为基于担保公司的个人信用货币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玉鼎  
一、传统货币定义理论对货币本质的错误解释马克思引用19世纪英国政治家格莱斯顿的名言:“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然而,货币本质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最基本、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哈里·约翰逊有言(Johnson,1967):“...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刚  范南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士余  王辰华  
经济货币化是货币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又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最显著的成果就是经济货币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不仅超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超过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际上,中国货币化水平畸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在货币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浅化现象。从制度层面来看,货币浅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内在逻辑的集中体现。从经济层面来看,信用基础薄弱、个人结算体系发展滞后、规模巨大的地下经济则是我国发生货币浅化现象的根本诱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纪志宏  
2013年5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7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解析我国‘高货币化之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认为,高货币化现象是中国金融深化的结果,高货币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靠投资和信贷扩张有关,高货币化现象还受预防型储蓄较高和广义货币量统计口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邱济洲  韩博  
黄金是一种同时拥有金融属性、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商品。英国于1816年制订《金本位制法》,在世界上首次实行金本位制。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相继仿效,使金本位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货币制度,实现了第一次黄金货币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黄金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了第二次黄金货币化。1978年4月1日起《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从法律层面实现了黄金非货币化。但是,近几年随着信用货币的不稳定性渐渐凸显,特别是美元不断贬值,这为黄金再货币化提供了客观需要。实现黄金再货币化,可以使黄金重新回归到货币领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货币职能,这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安兴  孙琼  
一、引言 货币需求问题,始终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实证研究货币需求的文章很多,可是,实证研究中国货币需求的文章却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所需数据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兼有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点,从而使得中国的货币需求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秀萍  付兵涛  韩立彬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高货币比率快速升高,更是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滑的趋势。文章从信贷传导机制的角度对中国的高货币化率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结果表明,特殊的融资体制与投资低效是造成高货币化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为信贷资源错配和资本产出效率的下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如海  刘向明  
我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问题,尽管基本上符合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总体趋势和演进规律,但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有极高的货币化比率和偏低的金融相关比率(从而极低的证券化比率)。从储蓄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和缓解流动性过剩3个视角对该问题的分析表明:储蓄分流应该是增量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应该是缩减间接融资的相对规模,我国出现货币化"折点"应满足的条件是M2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却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就我国货币化"折点"出现的时间而言,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金融相关比率和证券化比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提升却是可以明确预期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晓红  
经济市场化是中国加入WTO 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关键, 经济货币化为经济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有助于经济市场化。而经济的金融化并不是简单地适应经济的市场化和货币化,在二者之间存在一种自由与管制的辩证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捷  
随着货币化房改的开始,住房货币化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日益加大;同时,住房货币化进程中货币失衡的现象也已经有所显现。本文在对住房货币化的效用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就住房货币化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进一步推导出,住房货币化速度与货币供应不匹配所导致的货币失衡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付强  
近年来,基金市场的快速货币化已成为该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这是由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和居民风险偏好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与相关法规保障和股票市场的状况密切相关。未来中国基金市场货币化仍将持续,但速度将减缓。基金市场货币化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行业监管,以及基金业的整体发展战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