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5)
2023(5893)
2022(4613)
2021(4226)
2020(3085)
2019(7126)
2018(6972)
2017(14664)
2016(7865)
2015(9056)
2014(9224)
2013(9426)
2012(8869)
2011(8162)
2010(8204)
2009(7751)
2008(7513)
2007(7083)
2006(6546)
2005(6189)
作者
(23341)
(19252)
(19197)
(18404)
(12123)
(9055)
(8709)
(7324)
(7287)
(6903)
(6491)
(6442)
(6179)
(6017)
(5917)
(5803)
(5672)
(5624)
(5600)
(5528)
(4853)
(4709)
(4695)
(4476)
(4415)
(4308)
(4300)
(4218)
(3826)
(3734)
学科
(36431)
经济(36402)
管理(24668)
(20443)
(15093)
企业(15093)
方法(14936)
数学(13707)
数学方法(13642)
中国(12969)
(11173)
环境(10670)
(9773)
(8573)
银行(8564)
(8509)
贸易(8501)
(8381)
(8321)
(8311)
(7844)
金融(7843)
业经(7654)
农业(6634)
(6358)
(6240)
(6002)
(5682)
市场(5528)
(5522)
机构
学院(123938)
大学(123029)
(56877)
经济(55713)
管理(46379)
研究(41156)
理学(38715)
理学院(38352)
管理学(37913)
管理学院(37684)
中国(34642)
(29451)
(25873)
财经(23009)
科学(20968)
(20802)
(20208)
中心(18789)
经济学(18350)
(18328)
研究所(17487)
北京(17189)
财经大学(17062)
经济学院(16634)
(15952)
(15125)
师范(15016)
(14964)
(14822)
业大(14542)
基金
项目(71663)
研究(56927)
科学(56478)
基金(51758)
(43693)
国家(43349)
科学基金(36556)
社会(36488)
社会科(34642)
社会科学(34632)
(27291)
基金项目(26836)
教育(25983)
编号(24059)
(23218)
自然(21131)
资助(21000)
自然科(20557)
自然科学(20552)
自然科学基金(20170)
成果(20041)
(16842)
课题(16788)
(16710)
重点(16051)
(15094)
(15010)
国家社会(14919)
(14842)
教育部(14771)
期刊
(67278)
经济(67278)
研究(41782)
中国(23233)
(20891)
(18475)
金融(18475)
管理(18111)
(15182)
学报(14538)
科学(14487)
教育(12583)
财经(12193)
业经(11946)
大学(11800)
学学(11124)
经济研究(11117)
(10487)
技术(10184)
农业(10132)
问题(9776)
(9178)
理论(8072)
国际(7615)
商业(7248)
实践(7190)
(7190)
技术经济(6257)
现代(6031)
经济问题(5970)
共检索到19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长升   郁之仪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碳交易体系面临全国市场与多个地方试点市场共同运行的局面,内部存在市场流动性不足、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外部则面临欧洲碳边境税的威胁。如何将地方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进行衔接,构建“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市场,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题中应有之义。未来可采取两种衔接路径,即分批纳入共有行业并适时引入碳税作为联动机制,同时以金融化带动市场统一化。前者作为传统路径,后者作为创新路径,在以传统路径为主的同时辅以创新路径来保证市场衔接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妥善落实协调中央与地方的配额管理规则、利用清零和补偿机制处理剩余配额、发挥中央对价格的调控作用并强化过渡期内的价格缓冲等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健华  
为了增加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我国应尽快建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从而推动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减排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通过约束"附件一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为,造成碳排放权的稀缺而使其具有市场价值。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巨大,可为国际碳交易市场提供大量减排资源。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交易体系,加之国内金融机构在参与碳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虹   杜彦霖  
碳环境容量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产品。自愿碳交易市场通过多样化标准,对众多类型的碳环境容量增益形式的产权进行量化,拓展了产权理论的界定内容,为各种减碳固碳项目的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效路径。产权量化是碳环境容量实现其价值的基础,自愿碳交易标准包括方法学和认证程序,方法学提供碳环境容量产权量化的度量衡,使之转化为可监测、可度量的碳交易产品;认证程序确立了碳环境容量产权量化的流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保障了产权量化的真实可靠性。碳环境容量的增益形式是多样的,需要不同的标准对其产权进行量化。国际国内自愿碳交易实践中多样性的自愿碳交易标准使各种类型的减碳固碳项目找到了实现其生态价值的市场化路径。因此,我国应当制定多层次自愿碳交易产权量化标准,并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激励前沿方法学创新,加强国内国际标准之间的互补和融合,进一步拓展并量化碳环境容量增益形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健华  
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金融参与不足,减排区域分割特性明显,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定价权,中介服务能力欠缺和制度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设定碳排放权限额,确保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其次,依托现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权现货与期货市场;第三,明确政府定位,完善碳交易市场监督与管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强  李涛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庄志坚  石溅泉  
传统送达方式效率与案件数量增速的不适应,是推动电子送达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在立法方面,对于电子送达存在受送达人同意方式未规定、应用标准不明确、送达程序不具体等问题;在实践方面,又存在信息保护不完善、全方位普及受限、信息核对机制不健全、文书保存不规范等问题。应建立完善的电子送达软件平台,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对电子送达的实行给予政策支持及实际鼓励等方面来确保电子送达制度的良好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卫丽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民谋福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根本体现。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民富裕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基于推动农民共同富裕价值意蕴,针对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阻碍,探赜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加快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人才培育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支撑;完善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田田   沈琳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推动力,其在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上的新定义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全新变化。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将引发系统性重构,会带来知识体系的复合性重组、技术技能的跨界性重塑和智能学习的持续性重建,职业教育将逐步生成新的意蕴与发展边界。但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专业建设与新质产业脱节、人才培养与岗位标准脱节、教学能级与技术应用脱节、素养养成与创新要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建设转型升级匹配“新质产业”,促进人才培养跨界融合塑造新质能力,系统提升教学能级展现新质水平,优化素质养成开拓创新生成新质理念,进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和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秋洁  万远英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衔接路径的探索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热点。本文从小农户生存环境的特点出发,提出突出小农户优势、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小农户自身水平、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四条路径,并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楠  
《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要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经过深入乡村调研,面对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工业化和商业化特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存在“规模”“市场”和“认知”三方面的困境。基于小农户行为特点,从保证小农户的利益、规避小农户的违约风险、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三重目标入手,基于“党支部领办型”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力提升新型职业农业能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坤伦  
基于国际碳排放市场发展情况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亟需审时度势地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本文从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入手,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提出以资本市场现有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借助碳交易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唐慧  
德国建设衔接、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有效应对人口变化及科技发展挑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拓宽了个性化教育路径。教育标准分类和资格框架为职业教育层次与类型的确立提供制度基础,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不同类但等值"为职业教育路径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基础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划分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融通提供现实基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形成了内部衔接、相对独立的职业路径和类型协调、职普结合的融合路径。职业路径符合德国传统职业教育技能累积的特点,融合路径则吸收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各自的优势,两条路径共同构建了德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渗透性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朗  
《京都议定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并由此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探讨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和基本成熟的条件,通过对中国现行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的介绍以及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经验的借鉴,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出基本框架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炜光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新一轮优化调整,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必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文章提出,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改革招考制度,突出职教特色;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营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构建、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