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57)
2023(21372)
2022(18392)
2021(17253)
2020(14546)
2019(33636)
2018(33601)
2017(63706)
2016(35192)
2015(40124)
2014(40460)
2013(39709)
2012(37190)
2011(33889)
2010(34486)
2009(31732)
2008(31525)
2007(28346)
2006(25298)
2005(22882)
作者
(103203)
(85929)
(85419)
(81743)
(54752)
(41398)
(39133)
(33676)
(32710)
(31034)
(29126)
(29033)
(27548)
(27405)
(26658)
(26641)
(25908)
(25443)
(24795)
(24666)
(21758)
(21410)
(20945)
(19776)
(19369)
(19218)
(19165)
(19126)
(17512)
(17122)
学科
(151324)
经济(151108)
管理(96763)
(91820)
(74783)
企业(74783)
方法(63297)
数学(54209)
数学方法(53499)
中国(44777)
(40289)
(35789)
(33961)
地方(33489)
业经(32837)
(28922)
理论(27031)
农业(26595)
(26253)
贸易(26237)
教育(25418)
(25380)
(23636)
银行(23570)
(23085)
(22673)
金融(22668)
(22589)
技术(21906)
环境(21706)
机构
大学(511884)
学院(507954)
(204684)
经济(199972)
管理(190934)
研究(177747)
理学(163545)
理学院(161581)
管理学(158569)
管理学院(157637)
中国(130546)
(111080)
科学(109214)
(95066)
(91192)
(83206)
研究所(82548)
中心(79332)
(77709)
财经(75142)
(74110)
业大(73879)
师范(73434)
北京(71508)
(67997)
农业(64829)
(63912)
(62355)
经济学(61782)
师范大学(59431)
基金
项目(330863)
科学(259045)
研究(244926)
基金(235734)
(205023)
国家(203209)
科学基金(172867)
社会(152209)
社会科(143567)
社会科学(143525)
(130711)
基金项目(124009)
教育(117394)
自然(111163)
(110748)
自然科(108517)
自然科学(108486)
自然科学基金(106524)
编号(101984)
资助(98172)
成果(85621)
重点(75306)
(73732)
(73160)
课题(72626)
(67964)
教育部(63318)
创新(63315)
科研(62934)
大学(62149)
期刊
(234391)
经济(234391)
研究(159401)
中国(107976)
学报(80015)
教育(77754)
(75807)
科学(72831)
(72551)
管理(70887)
大学(60965)
学学(56262)
农业(51919)
技术(48039)
(45425)
金融(45425)
业经(37598)
财经(37357)
经济研究(37237)
(32102)
问题(30414)
(26717)
图书(26231)
技术经济(25325)
(23726)
统计(23602)
理论(23569)
(23162)
商业(22721)
科技(22657)
共检索到774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传毅  李旭  胡彬涵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较低。数据分析显示:类型结构中学术型人才的供给远大于科研类岗位的需求,而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则明显小于当前非科研类岗位的需求。同时,科研类岗位的现实需求以及大量潜在需求尚未被学术型人才的供给所满足,非科研类岗位的需求已逐步接近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为此,现阶段应保持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规模比例和各自增速,分类改革并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类型结构调整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江江  戚巍  缪亚军  
基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构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度模型,从省际差异的宏观角度对全国29个省市的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各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各省区科技发展失衡现象比较突出,应加强对科技落后地区的科技管理,这对于协调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卫星  
本文探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量化概念,并结合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模拟,确定了“协调度”的临界限。根据协调度,对青岛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性作出了总体判断,并分7个领域进行了因素利弊分析,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努力力方向,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芮  朱光辉  王国刚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不断提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基本形成了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程度高、综合度指数高的高值区,东北地区、渝鄂中西部核心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能源富集区中等发展阶段、综合度指数中等的中值区,其他区域发展阶段低、综合度指数低的低值区的空间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芮  朱光辉  王国刚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文辉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动共生。其人才培养结构受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布局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例,从社会发展现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区域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来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适应性优化,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炎炎  
文章以层次分析的方法确立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的宏观框架,进而以合适性、代表性和可测得性原则选取评价指标,以专家意见法和因子分析分别对要素层和指标层进行赋权最终构建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四川省近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趋势进行了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华  范柏乃  
通过问卷调查、隶属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各有4个,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晋生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是山西建设和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关系和问题。根据有关理论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山西建设和发展实际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将山西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关系的基本特点、问题及其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晔  安尼瓦尔·阿木提  
科技进步是支撑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分别构建了新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五"以来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五"以来,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度的演变大致呈"U"型结构。"十五"时期是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2002年以后逐渐处于协调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新疆科技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长雨  
介绍了郑州大学在改革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戴三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辉  孙剑平  朱英明  
本文应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从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3个方面综合测度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各省区历年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的国际比较、为有效衡量各省区经济发展成效以及客观评价各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王传毅  曾明彬  
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协调性可通过描绘因素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内生纠偏机制以及相互作用情况来表征。基于协整理论,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对以上三方面进行有效探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调性特征,各产业和科技的发展会显著促进各科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三者自发地产生纠偏机制对各科类研究生教育和各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行调控,同时因素间呈现显著的两两互动作用。具体至各科类,它们与对应产业、科技的协调发展方式以及协调程度有所不同,农学研究生教育与农业、科技的协调程度最低,工学略强,其他科类(除工学和农学外的科类)最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显著相关,构建更加成熟和定型的社会组织制度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亟需加强社会组织之间及其与经济组织、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的合作与互动。基于博弈论,通过构建社会组织之间的博弈、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博弈、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博弈模型,认为其他主体(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公众)的有效介入有助于促成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比例,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合作稳定性受到双方合作产生的收益、付出的成本以及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