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4)
- 2023(16879)
- 2022(14609)
- 2021(14041)
- 2020(11649)
- 2019(26688)
- 2018(26605)
- 2017(50867)
- 2016(28311)
- 2015(31950)
- 2014(32074)
- 2013(30932)
- 2012(28753)
- 2011(26090)
- 2010(26747)
- 2009(24693)
- 2008(24306)
- 2007(21836)
- 2006(19646)
- 2005(17816)
- 学科
- 济(101747)
- 经济(101602)
- 管理(86705)
- 业(80908)
- 企(68374)
- 企业(68374)
- 方法(43717)
- 数学(37355)
- 数学方法(36849)
- 中国(34751)
- 财(30967)
- 农(29288)
- 制(26985)
- 业经(24489)
- 教育(24385)
- 学(22597)
- 技术(22567)
- 理论(20870)
- 地方(19841)
- 贸(19675)
- 贸易(19661)
- 银(19630)
- 银行(19584)
- 易(19158)
- 农业(18758)
- 行(18699)
- 务(18371)
- 财务(18296)
- 财务管理(18256)
- 融(17440)
- 机构
- 大学(400023)
- 学院(395361)
- 济(155665)
- 管理(153509)
- 经济(151872)
- 研究(133804)
- 理学(131449)
- 理学院(129936)
- 管理学(127851)
- 管理学院(127073)
- 中国(98383)
- 京(86672)
- 科学(78612)
- 财(77933)
- 所(66384)
- 江(60978)
- 财经(60350)
- 中心(59800)
- 研究所(59500)
- 范(58873)
- 师范(58485)
- 农(56247)
- 北京(56095)
- 经(54646)
- 业大(53273)
- 州(48797)
- 院(48484)
- 师范大学(47318)
- 经济学(46228)
- 财经大学(44600)
- 基金
- 项目(256277)
- 科学(203144)
- 研究(197611)
- 基金(182946)
- 家(156588)
- 国家(155118)
- 科学基金(133471)
- 社会(122786)
- 社会科(116133)
- 社会科学(116108)
- 省(100670)
- 基金项目(96111)
- 教育(95873)
- 划(85322)
- 自然(83761)
- 编号(83217)
- 自然科(81734)
- 自然科学(81714)
- 自然科学基金(80261)
- 资助(74756)
- 成果(71316)
- 课题(59622)
- 部(58275)
- 重点(57655)
- 创(55871)
- 发(55115)
- 项目编号(51743)
- 创新(51442)
- 教育部(50897)
- 制(50820)
- 期刊
- 济(178593)
- 经济(178593)
- 研究(131407)
- 中国(87890)
- 教育(71822)
- 管理(59488)
- 财(59405)
- 学报(55264)
- 科学(52118)
- 农(51232)
- 大学(43788)
- 学学(39656)
- 融(38615)
- 金融(38615)
- 技术(37480)
- 农业(35134)
- 财经(29786)
- 业经(29078)
- 经济研究(27609)
- 经(25469)
- 问题(22669)
- 图书(20566)
- 理论(19543)
- 科技(19153)
- 技术经济(18870)
- 职业(18258)
- 贸(18216)
- 坛(18113)
- 论坛(18113)
- 现代(17853)
共检索到608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兰
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政策,为西部和民族地区的考生获取研究生教育机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制约该政策有效运行的瓶颈是相关机制存在不足,现阶段应加强政策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一方面要健全政策的执行机制,即加强政策执行主体的协同合作与信息沟通,强化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管理意识,更新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理念,改进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就业举措;另一方面要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包括监督与服务机制、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问责约束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民族招生政策 机制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李泽彧
制度建构是一个组织或政策运行的必要保障,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运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认为该政策的运行制度应坚持公正性原则,并需要健全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政策的组织制度、创建研究生培养单位政策执行的监评制度以及完善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制度。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民族招生政策 制度 公正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受惠群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毕业生的流向管制;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民族特惠"与"区域普惠"相结合,逐步扩大"模块区域性优惠政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研究生 招生政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经历了"依附""提出与确立""规范化与制度化""多元化与全面化"四个发展阶段,并在高层次民族人才的培养、西部就业人才学历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坚持以下几方面:必须坚持公平理念,确保民族招生政策的实质公平;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坚持政策与民族和区域的紧密结合;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族"服务的方向,确保为民族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必须坚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确保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出口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玉平 卫茂荣 韩连玉
分析了研究生招生宣传的主要方法,指出了常规方法对非热门专业并不完全适用,提出了适合非热门专业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创新方法,比较了创新方法采用前后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非热门专业 研究生招生宣传 方法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我国在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一直采取特殊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考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入学机会,但同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经费难以落实和委托单位及委托协议流于形式等问题。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应坚持根据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状况,适当调整入学条件,改地方单位委托为地方政府委托,适当延长培养周期和坚持毕业生回民族地区服务的原则。
关键词:
招生政策 硕士研究生 少数民族考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子义 崔延强
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照顾政策以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区域社会发展为逻辑基点。改革开放后,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照顾问题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制度安排渐趋合理,建立了以"双少生政策""分区录取政策""骨干计划"为核心的照顾政策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政策实践的推进和时代环境变迁,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照顾对象不够精准、逆向歧视、招生专业安排与民族区域发展需求脱节、监督反馈机制缺乏等。基于新时代民族地区不均衡不充分等新特点,进一步加强提升政策感知度、精准安排照顾群体、优化专业设置机制等多维路径的改进势在必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友峰 刘元芳
叙述了近十年来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改革和调整情况,分析了招生政策中存在的与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干部培养和使用、部队人才需求相脱节等问题,认为需要在政策层面考虑扩大推荐免试研究生范围,推行保留应届生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制度以及将研究生教育与军官任职教育相融合,从而推动军队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军队院校 研究生招生 政策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亦菡 韩映雄 朱公孟
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经历了起步、稳步和调步三个阶段,分析了研究生招生规模数字的起落与政策变化的对应表现,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政策越来越尊重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规模 历史 政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薛二勇 方展画
研究生自主招生具备哲学理论与法律制度基础,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趋势之一。自主招生策略宏观上推进研究生考试制度改革,学位分类,建立科学化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中观上扩大高等院校决定权,发挥院校权力,在学科、市场、政府等力量中取得平衡;微观上增加招考导师选择权,增加复试比重并使其程序化,招生方法综合化,保证录取公平。
关键词:
研究生 自主招生 策略 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辉 曹镇玺
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逐步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内涵和时代特征,并且在报考人数、录取机制、生源构成、考生选择方面呈现出新形势,同时也凸显出招考机制隐性失衡、计划配置与实际供需错位、在职人员升学渠道趋窄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涵发展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要从科学编制计划、创新招考机制、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四个方面制定新对策。
关键词:
非全日制研究生 招生改革 策略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和平
从中外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试论我国硕士生招生改革秦和平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敏
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种类、依据和功能的分析显示,研究生招生计划政策演变具有突变和分合的外部环境、单纯的数量控制失灵、需要与可能难以衡量等特征。研究生招生计划政策的改革趋势是,紧扣招生计划的资源属性,面对研究生招生种类的多元化,以最低生均成本和社会需求为内部和外部约束条件,将管理重心和编制权力下移,与招生单位的学科发展相配合,形成自适应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计划 政策分析 资源配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雷生
"招生专员制"为改变当前韩国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课外辅导教育盛行等弊端,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拓展学生潜能、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可能性。"招生专员制"的推广实施,对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方向和内容的调整也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了新生入学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招生专员制"改革的重点为:强化过程环节监控;提升制度公信力;保障专职招生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减少或杜绝大学招生录取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额尔敦吐
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与以往的封建王朝统治者相比较,满洲贵族中的政治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及其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方面,更加具有政治远见。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清朝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并对清朝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进行评价。
关键词:
清朝 少数民族 招生考试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