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6)
- 2023(14486)
- 2022(12541)
- 2021(12057)
- 2020(10249)
- 2019(23891)
- 2018(24315)
- 2017(46762)
- 2016(25551)
- 2015(28884)
- 2014(28857)
- 2013(28036)
- 2012(25489)
- 2011(23098)
- 2010(23723)
- 2009(21670)
- 2008(21319)
- 2007(18630)
- 2006(16629)
- 2005(14783)
- 学科
- 济(96735)
- 经济(96625)
- 管理(74416)
- 业(70789)
- 企(60342)
- 企业(60342)
- 方法(45951)
- 数学(40099)
- 数学方法(39367)
- 中国(28988)
- 农(26056)
- 财(24289)
- 制(22957)
- 业经(22420)
- 技术(21007)
- 学(19773)
- 理论(19279)
- 地方(17928)
- 银(17296)
- 贸(17270)
- 贸易(17257)
- 银行(17248)
- 易(16792)
- 农业(16653)
- 行(16512)
- 和(15639)
- 融(15573)
- 金融(15571)
- 教育(15261)
- 体(15103)
- 机构
- 大学(356526)
- 学院(355457)
- 管理(141816)
- 济(138977)
- 经济(135667)
- 理学(122331)
- 理学院(121007)
- 管理学(118688)
- 管理学院(118036)
- 研究(116405)
- 中国(87320)
- 京(76984)
- 科学(71390)
- 财(66483)
- 所(58179)
- 农(52780)
- 江(52683)
- 研究所(52587)
- 财经(52230)
- 中心(52002)
- 业大(51020)
- 北京(49579)
- 范(48210)
- 师范(47812)
- 经(47318)
- 州(42926)
- 院(42372)
- 农业(40900)
- 经济学(40813)
- 技术(39350)
- 基金
- 项目(235858)
- 科学(185040)
- 研究(176290)
- 基金(168120)
- 家(145240)
- 国家(143979)
- 科学基金(123948)
- 社会(108307)
- 社会科(102516)
- 社会科学(102487)
- 省(93733)
- 基金项目(88821)
- 教育(83532)
- 自然(80216)
- 划(78506)
- 自然科(78376)
- 自然科学(78358)
- 自然科学基金(76930)
- 编号(73834)
- 资助(70066)
- 成果(60740)
- 重点(52754)
- 创(52117)
- 部(51881)
- 课题(51799)
- 发(49768)
- 创新(47930)
- 项目编号(45599)
- 教育部(44792)
- 大学(44580)
- 期刊
- 济(155463)
- 经济(155463)
- 研究(109355)
- 中国(74143)
- 管理(55109)
- 学报(52453)
- 教育(51888)
- 科学(48966)
- 财(48824)
- 农(47452)
- 大学(40507)
- 学学(37475)
- 技术(34588)
- 农业(32914)
- 融(31664)
- 金融(31664)
- 业经(25923)
- 财经(24987)
- 经济研究(24751)
- 经(21270)
- 问题(19786)
- 图书(19320)
- 科技(18411)
- 技术经济(18172)
- 理论(18022)
- 业(17284)
- 实践(16467)
- 践(16467)
- 统计(16264)
- 商业(16143)
共检索到530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颖伟 鹿雪文
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当前,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年递增,培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办学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均落后于时代潮流,与社会的联系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为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话题展开,希望能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甄良 康君 英爽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紧密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类型、培养过程及方式、质量评价及保障等方面,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以形成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模式 主要问题 改革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陶学文 别敦荣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有显著的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近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1908年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我国自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庆林
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学籍管理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估模式等方面所作的改革和创新。指出"以人为本",依法办学,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和必然之路。
关键词:
研究生 管理与培养模式 国际化 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展涛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尽管我们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了许多努力,但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研究型大学的校长,要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从创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性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培胜 张蕴薇 王赟文
随着草业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草业内涵更加丰富,涉及草地畜牧业、草坪业、草种业、草产品加工业等许多领域。而学徒式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国草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向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向转变,需要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培养的评价等培养模式构成要素进行调整与革新。
关键词:
草学 研究生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邱建东 杜亚江
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通过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的五步组合"双+"培养模式,该模式从职业学业规划、项目实践、环境建设、组织管理和导师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双+”模式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震 张巍 李丽 齐民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创新团队模式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邵全卯 熊杰 吕华
介绍了浙江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昌实践模式"。新昌实践模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前置到企业与基层,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课题需求清单,以高校教授导师为课题责任人、企业导师配合指导、研究生团队为实施主体、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并提供运行保障,形成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产生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斯辉 王传毅
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为什么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说明,同时综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对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以阐述。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模式 会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