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0)
- 2023(15091)
- 2022(12827)
- 2021(12211)
- 2020(10253)
- 2019(23925)
- 2018(24286)
- 2017(46656)
- 2016(26072)
- 2015(29793)
- 2014(30490)
- 2013(29721)
- 2012(26921)
- 2011(24263)
- 2010(24834)
- 2009(22473)
- 2008(22237)
- 2007(19832)
- 2006(17493)
- 2005(15771)
- 学科
- 济(99906)
- 经济(99793)
- 管理(72429)
- 业(68373)
- 企(56174)
- 企业(56174)
- 方法(46681)
- 数学(40537)
- 数学方法(39785)
- 中国(30037)
- 农(28546)
- 财(24419)
- 业经(23109)
- 学(22153)
- 制(20963)
- 理论(20023)
- 地方(19229)
- 农业(18511)
- 贸(18206)
- 贸易(18195)
- 易(17685)
- 银(16594)
- 银行(16542)
- 和(16158)
- 教育(15943)
- 行(15697)
- 技术(15635)
- 务(15245)
- 财务(15157)
- 财务管理(15115)
- 机构
- 学院(369108)
- 大学(368978)
- 管理(142263)
- 济(138772)
- 经济(135243)
- 理学(122069)
- 理学院(120702)
- 研究(119272)
- 管理学(118172)
- 管理学院(117510)
- 中国(89190)
- 京(80163)
- 科学(75415)
- 财(66107)
- 所(60924)
- 农(57876)
- 江(56066)
- 研究所(55013)
- 业大(54422)
- 中心(53847)
- 财经(52531)
- 北京(51293)
- 范(50943)
- 师范(50473)
- 经(47403)
- 州(45977)
- 农业(45109)
- 院(43468)
- 技术(42315)
- 经济学(40840)
- 基金
- 项目(242407)
- 科学(187974)
- 研究(180186)
- 基金(170817)
- 家(147879)
- 国家(146587)
- 科学基金(124981)
- 社会(108589)
- 社会科(102610)
- 社会科学(102579)
- 省(96811)
- 基金项目(90073)
- 教育(85530)
- 自然(81350)
- 划(80998)
- 自然科(79387)
- 自然科学(79368)
- 自然科学基金(77878)
- 编号(77187)
- 资助(72061)
- 成果(63867)
- 重点(54378)
- 课题(54057)
- 部(52685)
- 发(51222)
- 创(49716)
- 项目编号(47196)
- 创新(46214)
- 科研(46113)
- 大学(45649)
- 期刊
- 济(157773)
- 经济(157773)
- 研究(109983)
- 中国(74636)
- 学报(58137)
- 管理(53149)
- 农(52969)
- 教育(52854)
- 科学(52124)
- 财(49770)
- 大学(44150)
- 学学(40772)
- 农业(36676)
- 技术(35447)
- 融(31284)
- 金融(31284)
- 业经(27190)
- 财经(24939)
- 经济研究(24562)
- 图书(22854)
- 经(21190)
- 问题(20857)
- 业(18765)
- 理论(18565)
- 技术经济(17767)
- 科技(17339)
- 实践(17135)
- 践(17135)
- 版(17083)
- 现代(16929)
共检索到548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珊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以及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不均衡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多样化 必然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建军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高校多样性和层次性、研究生个体差异性等决定了研究生培养主体要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主体可以构建跨学科培养模式、导师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等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开辟一条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桂香 衣淑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与人才需求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初步形成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桂香 衣淑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与人才需求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初步形成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钢 何欣 万青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介绍了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的措施,即积极推进以"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时印 朱育锋 李尚群
认为一些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各方职责不够明晰、实践环节弱化和双导师制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以职业需求(OccupationalDemand)为导向,以五方协同(Five-partycoordination)为依托,以三段融合(Three-sectionfusion)为关键,以跨域培养(Cross-domaintraining)为途径的OFTC培养模式,说明了实施此培养模式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OFTC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柯勤飞 丁明利
介绍了东华大学提出的"122"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探索"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与国外联合培养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工作和海外交换等来保证"122"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行,同时指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转变的困境和执行不力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122”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铁群 解丽霞 谢胜利 邬智
在分析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优越性,并揭示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鲁万波 董春
以大数据为特点的"新财经"改革对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介绍了国外顶尖高校在创新统计学研究生培养上积累的经验。结合"新财经"背景对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革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以及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上分别对统计学博士研究生、统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统计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统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劲松
以提高研究生的全面质量为目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生培养实践,从科研育人、强化实践、提升素质三个角度,提出了面向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模式 科研与人 实践 素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利民
作者在对以往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重点介绍了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的改革实验,阐述了在研究生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实验工作,及其阶段 性,效果和体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建峰 车立新 安家荣 俞然刚
本文针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以研究生工作站、校企项目合作、校内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情况,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建立与实践,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相关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卢绍平
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相关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承担了该领域科研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此,初步探索了面向地球物理学科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集学科交叉融合、企业需求导向以及国际化跨越式发展为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以及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方面的潜在优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