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2)
2023(18094)
2022(15508)
2021(14762)
2020(12218)
2019(28360)
2018(28338)
2017(52754)
2016(29774)
2015(34037)
2014(34317)
2013(33199)
2012(31389)
2011(28639)
2010(29414)
2009(26981)
2008(26652)
2007(24137)
2006(21761)
2005(19623)
作者
(86877)
(71916)
(71835)
(67964)
(46028)
(34565)
(32661)
(27997)
(27550)
(26219)
(24600)
(24342)
(23142)
(22984)
(22190)
(22158)
(21448)
(21318)
(20751)
(20726)
(18453)
(17871)
(17551)
(16530)
(16294)
(16181)
(16144)
(16084)
(14637)
(14471)
学科
(117454)
经济(117331)
管理(83616)
(79150)
(65226)
企业(65226)
方法(50414)
数学(43200)
数学方法(42500)
中国(39553)
(31852)
(27491)
地方(27336)
(26823)
业经(26538)
教育(25999)
技术(24213)
理论(23515)
(22574)
农业(21188)
(21046)
贸易(21027)
(20349)
(20345)
银行(20300)
(19545)
(19041)
金融(19038)
(18759)
环境(17994)
机构
大学(430307)
学院(424264)
(160891)
管理(159501)
经济(156991)
研究(147550)
理学(136512)
理学院(134779)
管理学(131931)
管理学院(131130)
中国(107711)
(95047)
科学(92389)
(76025)
(75620)
研究所(68508)
(68079)
(66084)
(65629)
师范(65534)
中心(65487)
北京(61720)
业大(61670)
财经(59707)
(53966)
(53411)
(53076)
农业(53052)
师范大学(52931)
技术(48533)
基金
项目(275484)
科学(216524)
研究(206183)
基金(194623)
(169092)
国家(167514)
科学基金(142471)
社会(126022)
社会科(119075)
社会科学(119044)
(110021)
基金项目(102258)
教育(100806)
(93876)
自然(91683)
自然科(89589)
自然科学(89565)
自然科学基金(87912)
编号(86167)
资助(80817)
成果(73645)
课题(62978)
重点(62755)
(61674)
(61231)
(59205)
创新(54625)
项目编号(52780)
教育部(52580)
大学(52282)
期刊
(185195)
经济(185195)
研究(136746)
中国(94882)
教育(79158)
学报(67361)
(62502)
管理(61734)
科学(61416)
(55326)
大学(52108)
学学(46739)
农业(43608)
技术(41353)
(38176)
金融(38176)
业经(30708)
财经(28991)
经济研究(28590)
图书(25228)
(24787)
问题(24074)
(22815)
科技(21915)
技术经济(21203)
理论(20176)
(19663)
论坛(19663)
职业(19391)
(19192)
共检索到655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包水梅  
教育院系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的位置几经变迁,从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初创到并存于大学和高师院校,再从综合性大学中消亡,直至20世纪末与综合性大学再度携手发展,历经近一个世纪。目前,教育学院在我国研究型大学中也艰难求存并已经完成了基本体系的构建,其创建和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在于大学学科拓展的天然需求与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的激烈竞争不谋而合,而国家政策文本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合法基石。但是,所处地位边缘化、功能发挥两难、综合性缺失、同质化倾向严重、实践逻辑背离理论逻辑等瓶颈问题正制约着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学院需要在综合性、特色化、国际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采取拓展功能范畴、提升学科建设广度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金光  曹燕萍  
从我国部分重点综合性高校所提出的创建研究型大学这一基本目标出发,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在研究型大学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研究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体系、指导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对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钧  
文章对美国社会学者大卫·拉伯雷的《教育学院之困境》进行了评价。该书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教育学院特别是教师教育处于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底层的原因,探讨了当今美国大学教育学院的结构性特征和教育学院教授的地位,认为教育学院既不会给美国教育带来危害,也没有给美国教育带来帮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锦程  庞颖  
随着世界成人教育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故有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职责遭到了质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存在、改革与发展渐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以此为基础,从教育与社会两方面澄清此类机构的发展背景,明确其发展中遇到的阻力,进而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方面,致力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校本培训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内涵扩充;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社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松  
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与学科建设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特点,探讨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耀中  
就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研究型大学应确立以科研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精英教育和研究性教学为主,并需创新经费筹措方式等主张与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志军  张必涛  
四川大学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发扬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为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万曦  
美国大学的教师评议会是与中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功能相似的组织机构。波士顿学院曾经在1968年创建过"大学学术评议会",但在1979年解散。2000年之后,部分教师积极呼吁恢复教师评议会,但行政人员对此予以坚决否定。通过质性研究,笔者发现行政人员、广大教师和部分AAUP教师对创建教师评议会持三种不同的看法。透过这三方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教师评议会这一组织机构,并借以反思国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汪劲松  张文雪  汪蕙  张佐  宗俊峰  
本文阐述了清华大学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理念与实践。在教学理念方面,提出贯彻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和学习方式、管理模式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祝怀新  许啸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人才一般定位于本科后层次,有区别地培养界限清晰的教育学术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并大力开展在职培训,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院在这些方面颇具代表性。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华  
非师范性质的综合性大学借助自身的诸多优势设立教育学院,这种办学模式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革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师范院校既有的传统市场和其他因素,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必须细分市场,依托自身良好基础与条件,定位于高端学历(位)市场,探索科学发展机制,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发展平台,汇聚学科资源,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从而谋求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璋  
通过对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的科研状况进行数据调查,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教育学院教师科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在环境创设、教师科研意识、科研参与、科研定位、科研形式与方法和科研成果发表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提高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明确科研定位,引导教师乐于研究,成就自我;打破传统分散封闭的科研模式,倡导协同攻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贵富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市场的不断细分化,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靠品牌。社会、学生和家长以及用人单位,通常很难考察一所大学的方方面面,他们只会用一个单一指标——品牌来衡量一所大学的水准。品牌创建是一所大学发展壮大的一项重大工程,一个好的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陈建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建成创新性大学,是经济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性大学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解决原始创新稀缺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性优势。主动革新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转变学术研究范式,加强跨界协同创新,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是加快创新性大学建设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