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5)
- 2023(9634)
- 2022(8145)
- 2021(7557)
- 2020(6091)
- 2019(13781)
- 2018(13762)
- 2017(26803)
- 2016(14748)
- 2015(16592)
- 2014(16736)
- 2013(16676)
- 2012(16220)
- 2011(15106)
- 2010(15774)
- 2009(14915)
- 2008(14610)
- 2007(13448)
- 2006(12593)
- 2005(11882)
- 学科
- 济(65528)
- 经济(65465)
- 管理(40684)
- 业(38033)
- 企(27163)
- 企业(27163)
- 中国(24224)
- 农(21967)
- 地方(20598)
- 方法(19789)
- 数学(17249)
- 数学方法(17045)
- 业经(15102)
- 环境(14644)
- 财(14606)
- 制(14484)
- 农业(14480)
- 银(14305)
- 银行(14284)
- 行(13970)
- 贸(13243)
- 贸易(13228)
- 融(13161)
- 金融(13160)
- 学(12990)
- 易(12816)
- 发(12410)
- 策(11520)
- 地方经济(11233)
- 和(10004)
- 机构
- 学院(218463)
- 大学(214442)
- 济(93262)
- 经济(91045)
- 研究(82873)
- 管理(78814)
- 中国(65533)
- 理学(65114)
- 理学院(64303)
- 管理学(63324)
- 管理学院(62900)
- 科学(48957)
- 京(47839)
- 财(46050)
- 所(43395)
- 研究所(38695)
- 农(37414)
- 中心(37041)
- 江(36017)
- 财经(34342)
- 北京(31943)
- 范(31221)
- 师范(30959)
- 经(30873)
- 院(29865)
- 业大(29510)
- 州(29107)
- 农业(28687)
- 经济学(27795)
- 省(26136)
- 基金
- 项目(130923)
- 科学(101996)
- 研究(100752)
- 基金(90889)
- 家(78495)
- 国家(77750)
- 科学基金(64853)
- 社会(62320)
- 社会科(59000)
- 社会科学(58989)
- 省(52708)
- 基金项目(46823)
- 教育(45179)
- 划(44376)
- 编号(42177)
- 自然(39080)
- 资助(38045)
- 自然科(37945)
- 自然科学(37934)
- 自然科学基金(37206)
- 成果(36229)
- 发(35029)
- 课题(31080)
- 重点(30100)
- 部(28766)
- 发展(28656)
- 展(28168)
- 创(26656)
- 性(25790)
- 年(25205)
- 期刊
- 济(118503)
- 经济(118503)
- 研究(74144)
- 中国(50041)
- 农(35960)
- 财(32020)
- 管理(30945)
- 学报(30012)
- 融(29343)
- 金融(29343)
- 科学(28976)
- 教育(28349)
- 农业(24625)
- 大学(22673)
- 业经(21331)
- 学学(21096)
- 技术(18696)
- 经济研究(18565)
- 财经(16654)
- 问题(15867)
- 经(14350)
- 贸(13305)
- 业(12424)
- 国际(12039)
- 商业(11008)
- 理论(10935)
- 现代(10684)
- 技术经济(10568)
- 资源(10421)
- 坛(10407)
共检索到361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亚敏 鞠正山 冯金超
<正>核心提示本文梳理了目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发展现状,从法规制度、监管机制、资金投入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并从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健全监管机制、拓展资金多元投入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建议,以期为我国新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世林
林业生态修复和建设代表了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在林业发展的同时,既要达到对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目的,又要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结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文章重点分析了林业生态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
林业 生态修复 林业发展 生态经济体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奕奕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步的标志,是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信用监管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保障。本文结合企业信用修复现状,提出建立和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信用建设规范化、系统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玉霞 陈军
矿山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玉霞,陈军矿山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是加工工业的基础。矿山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矿山企业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贯彻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方针,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敬
北京山区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带和水源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长期开采,矿区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景观破坏相当严重,对首都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关停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关停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现状 对策 北京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潮洋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和征信知识的推广普及,征信报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信息主体对征信修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本文对我国征信修复的方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欧美等征信业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征信修复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我国征信修复的实践探索(一)征信修复的概念征信修复是不良信息主体为改善自身信用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君浒 董永观 董志高
文章根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成果资料以及典型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实地调查,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矿山环境的治理现状和主要经验,并对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文章分三部分:(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2)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和经验教训;(3)对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春英
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稳步提高,有助于实现农业及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有助于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意识比较差、法律制度不健全,生态农业建设无法可依、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滞后等。基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生态农业参与意识;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科技创新,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重视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创建完备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环境污染 农业技术 生态意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祥云
近年来,云南省陆良县在创新制度机制、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建立三方共管信息平台、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促进人矿地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在矿山生态修复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认真研究解决。陆良矿山修复实践成立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源头保护。2017年,陆良县成立了由县长为主任,自然资源、交通、水利、旅游、建设等部门负责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凤霞 吕杰 史元 黄利
食品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居民的主食安全。我国有65%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的,稻米质量是否安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居民食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情况。稻米质量安全生产强调产地环境、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三个方面。其中,产地环境强调土壤、空气、水的控制要达到相应环境监测标准,因此,文章从水、土壤、空气三个方面客观分析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现实,并提出在做好现有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和禁止新污染源产业在稻米主产区内建设;进一步创新产业化组织形式,加强稻米质量安全产业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主产区稻田生态监测系统,指导农户按照稻米质量安全生产规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华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备受青睐,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选择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纯天然的旅游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技术欠缺、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阻碍了旅游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进
改革开放以来 ,生态经济学在经历了 80年代的快速发展 ,进入 90年代后 ,尤其是 1 994年前后以来却逐渐走向沉寂。本文将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并指出应如何推进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现状 发展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丽 雷海倩 肖芷竣 陈中琪 王艺琳 罗芬
【目的】发展生态旅游赋能以绿色矿山为代表的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为全国绿色矿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游憩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矿区开发条件、城市开发环境6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矿山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最高为0.84,最低为0.38,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差距较小。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政策支持情况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础设施、相关者的参与度和友善度、交通便利性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与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安全状况对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影响不显著。【结论】湖南省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潜力大,为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管理,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水平,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矿山遗留资源和当地文化,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上,提高矿山生态旅游价值,打造矿山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漆雨林 丁天明 艾万政
舟山是一个沿海港口城市,因其地理水文因素,舟山江海联运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舟山江海联运的发展与长江紧密相联,其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舟山的江海联运带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响应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建设的号召。但舟山江海联运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舟山江海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
舟山港 江海联运 港区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王楠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生态修复“四融合、一参与”的协同模式和评价标准,即人工修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相融合、生态修复与居民福祉相融合、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矿山生态修复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以及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价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