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7)
2023(16293)
2022(13891)
2021(12807)
2020(10867)
2019(24782)
2018(24883)
2017(48306)
2016(25981)
2015(29334)
2014(29285)
2013(29478)
2012(27404)
2011(24688)
2010(25006)
2009(23703)
2008(23317)
2007(20772)
2006(18864)
2005(17047)
作者
(76600)
(63531)
(63370)
(60206)
(40753)
(30322)
(28823)
(24753)
(24058)
(22876)
(21573)
(21562)
(20514)
(20307)
(19368)
(19321)
(18806)
(18538)
(18275)
(18220)
(15924)
(15605)
(15260)
(14570)
(14360)
(14215)
(14075)
(14032)
(12763)
(12448)
学科
(129227)
经济(129089)
(94325)
管理(88507)
(82948)
企业(82948)
方法(51052)
数学(41274)
数学方法(40922)
(34429)
业经(34172)
(32239)
中国(30304)
地方(27019)
农业(24109)
(23315)
(22538)
(22259)
财务(22195)
财务管理(22168)
(21705)
企业财务(20944)
技术(20643)
理论(20141)
(19709)
贸易(19695)
(19059)
环境(18489)
(18257)
(17977)
机构
学院(388079)
大学(386380)
(166703)
经济(163323)
管理(156346)
理学(133826)
理学院(132424)
管理学(130603)
管理学院(129887)
研究(128061)
中国(98910)
(82860)
(76902)
科学(76334)
(64217)
财经(61301)
(59409)
(57897)
研究所(57783)
中心(57020)
(55404)
业大(53943)
北京(52807)
经济学(50340)
(48695)
师范(48352)
(46879)
农业(46391)
(46102)
经济学院(45187)
基金
项目(250383)
科学(197311)
研究(186875)
基金(181579)
(155879)
国家(154515)
科学基金(133887)
社会(119047)
社会科(112776)
社会科学(112745)
(97423)
基金项目(96682)
自然(85244)
教育(83409)
自然科(83104)
自然科学(83085)
自然科学基金(81612)
(80219)
编号(77105)
资助(74238)
成果(61911)
(55181)
重点(54870)
(54567)
(53106)
课题(51661)
创新(49004)
国家社会(48735)
教育部(47478)
项目编号(47452)
期刊
(196276)
经济(196276)
研究(120050)
中国(69772)
管理(62338)
(60085)
(54930)
学报(54093)
科学(52175)
大学(41172)
学学(38680)
农业(38112)
教育(35809)
技术(35010)
(34696)
金融(34696)
业经(32302)
财经(31034)
经济研究(30794)
(26698)
问题(26020)
技术经济(22494)
(21189)
图书(19796)
现代(19746)
理论(19192)
(18907)
商业(18541)
资源(17886)
世界(17427)
共检索到58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昊  邓军  王庆飞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地质灾害及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资源型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我国铝土矿资源为例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及发展铝土矿资源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华  安士伟  
文章评价了河南铝土矿资源的开发条件,用系统工程方法,反馈机理和耗散结构观点分析了铝土矿资源开发系统的运行机制,提出了铝工业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东方  陈伟强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1)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2)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承智  
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可衡量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借用比值分析法,通过单位资源产出、财政产出、就业等指标,量化和掌握百色铝土矿资源开发对百色经济社会的促进和影响情况,进而提出完善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税收征收、企地协作机制等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的优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也纳  赵鸿燕  
以豫西某铝土矿矿集区为试验区,以SPOT-5、资源二号卫星、QuickBird影像为数据源,提出矿山开采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并对试验区铝土矿开采状况进行动态遥感监测。根据基准年及现状年的监测结果,在基准年至现状年的3年间,试验区铝土矿开采量急剧增加,存在越界和界外开采现象,开采秩序一度比较混乱;现状年与基准年相比,越界和界外已停采面积均大幅增加,开采秩序好转;至现状年大多数铝土矿采场未进行复垦和环境治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采用的集3S技术于一体的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其他矿山开采的动态遥感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监测结果可为矿山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喜峰  叶锦华  向运川  
从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特征入手,介绍了南美洲主要国家铝土矿资源概况,分析了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铝行业公司勘查开发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的建议。南美洲铝土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苏里南、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等4个国家,储量为4.35×109t,占世界铝土矿总储量的15.54%,巴西为南美洲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国和出口国。南美洲铝土矿成因类型主要为红土型,主要的铝土矿矿山有53座,主要的铝土矿勘查开发矿业公司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力拓集团、美国铝业公司等15家。巴西的东亚马孙盆地、委内瑞拉的帕尔瓜萨地区和苏里南—圭亚那的沿海平原区为有利的铝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区。建议中国积极勘查开发南美洲铝土矿资源,巴西的东亚马孙盆地地区是有利的勘查开发投资目标区,加大南美洲铝土矿进口量,积极参与南美洲铝土矿新产能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喜峰  叶锦华  向运川  
从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特征入手,介绍了南美洲主要国家铝土矿资源概况,分析了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铝行业公司勘查开发南美洲铝土矿资源的建议。南美洲铝土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苏里南、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等4个国家,储量为4.35×109t,占世界铝土矿总储量的15.54%,巴西为南美洲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国和出口国。南美洲铝土矿成因类型主要为红土型,主要的铝土矿矿山有53座,主要的铝土矿勘查开发矿业公司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力拓集团、美国铝业公司等15家。巴西的东亚马孙盆地、委内瑞拉的帕尔瓜萨地区和苏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军印  吴楠  宋怡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集群内部在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较强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为矿业城市工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实施奠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满希明  
矿业资源型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明确思路,在此基础上应将矿矸石的综合利用作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切入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航征  何磊磊  
发展循环经济是目前大势所趋。在矿业领域制定循环经济的专门的法律是切实保证全社会实施循环经济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立法的趋势。通过阐述循环经济立法在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具体指出了当前我国矿业领域中循环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立法对策,构筑了新的立法体系,以期能保障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叶青  
该文在总结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系统探讨县域煤炭资源开发演变历程,及煤炭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均呈现倒"U"字型结构,受国家"关井压产"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压力、地区竞争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矿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现阶段县域经济正由繁荣期向衰退期转变,促进黄陵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依托县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优势再造、优势替代和优势互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宏毅  
文章分析了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两个方面原因,介绍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及淮南矿业集团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并对淮南矿业集团实现循环经济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闫军印  秦延芬  
以典型的矿业城市——唐山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子系统、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子系统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评价模型,对1998—2010年唐山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测评。结果表明:1998—2010年唐山市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呈上升趋势,城市发展消耗水平呈下降态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与城市发展消耗水平的演变速度具有非同步性,其中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稳步上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先降后升、城市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青  梁钰  
一、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内部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由此造成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质流,造成经济活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特征;而前者则要求系统内部要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能够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