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8)
- 2023(11359)
- 2022(10120)
- 2021(9508)
- 2020(8031)
- 2019(18476)
- 2018(18682)
- 2017(36505)
- 2016(19886)
- 2015(22478)
- 2014(22644)
- 2013(22665)
- 2012(20806)
- 2011(18841)
- 2010(18934)
- 2009(17394)
- 2008(16876)
- 2007(14747)
- 2006(13051)
- 2005(11564)
- 学科
- 济(80914)
- 经济(80830)
- 管理(54954)
- 业(51163)
- 企(41339)
- 企业(41339)
- 方法(37328)
- 数学(32772)
- 数学方法(32445)
- 中国(22463)
- 农(21016)
- 财(18619)
- 地方(18558)
- 学(18369)
- 业经(16726)
- 制(15048)
- 贸(14701)
- 贸易(14693)
- 易(14248)
- 农业(13836)
- 和(13286)
- 环境(13047)
- 银(13026)
- 银行(12988)
- 行(12436)
- 理论(12377)
- 技术(11899)
- 融(11726)
- 金融(11722)
- 务(11213)
- 机构
- 大学(288906)
- 学院(286828)
- 管理(114497)
- 济(111709)
- 经济(109130)
- 理学(99329)
- 理学院(98193)
- 管理学(96559)
- 管理学院(96049)
- 研究(95965)
- 中国(71747)
- 京(62224)
- 科学(61384)
- 财(51990)
- 所(48603)
- 研究所(44491)
- 农(43906)
- 中心(42982)
- 业大(42541)
- 财经(42103)
- 江(40608)
- 北京(39796)
- 范(39023)
- 师范(38689)
- 经(38156)
- 院(35290)
- 农业(34543)
- 州(33529)
- 经济学(32849)
- 师范大学(31556)
- 基金
- 项目(196915)
- 科学(154195)
- 研究(144064)
- 基金(142042)
- 家(123863)
- 国家(122867)
- 科学基金(104633)
- 社会(88621)
- 社会科(83861)
- 社会科学(83840)
- 基金项目(76653)
- 省(76558)
- 自然(68970)
- 自然科(67245)
- 自然科学(67228)
- 自然科学基金(65982)
- 教育(65433)
- 划(65159)
- 编号(59989)
- 资助(58282)
- 成果(48529)
- 重点(44171)
- 部(43195)
- 发(42519)
- 课题(40832)
- 创(40328)
- 科研(37890)
- 创新(37622)
- 项目编号(36775)
- 教育部(36534)
- 期刊
- 济(121413)
- 经济(121413)
- 研究(85668)
- 中国(48553)
- 学报(44953)
- 科学(42314)
- 管理(40830)
- 农(38893)
- 财(35648)
- 大学(33416)
- 学学(31408)
- 教育(31085)
- 农业(27464)
- 融(24227)
- 金融(24227)
- 技术(24160)
- 业经(20390)
- 财经(19418)
- 经济研究(19219)
- 问题(16464)
- 经(16354)
- 图书(15593)
- 理论(15504)
- 实践(14381)
- 践(14381)
- 科技(14159)
- 资源(13946)
- 技术经济(13734)
- 业(13327)
- 商业(13228)
共检索到41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琳 高建
石油因为其特殊的不可再生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在油价波动中的损失,我国开始着手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受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各地区成品油供需差异较大,成品油生产地与消费市场往往不一致。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石油储备的石油供需、炼化能力、管道(港口)建设等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区域总体差异,认为石油储备整体布局规划应依据"重点保障、区域均衡、就近供应、动态演变"的原则确定,充分考虑进口方式、原油加工设施、输油管道建设情况、交通状况和消费者等因素,并提出应依据区域差异确定储备油的种类和规模,并按照储备基地数量多少和基地储备规模,实行集中...
关键词:
石油供需 区域特征 储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婷婷
为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2007年12月18日,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这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贵团
石油储备的建立对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石油储备的实施需要内外条件兼备,既要国内政策体制保障,也要基于有效运行的石油市场基础上采取外向型石油战略。
关键词:
石油储备 实施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练海铃
本文从经济学供需分析的视角,采取计量的方法,分析我国石油储备建立的必要性。建立石油储备是我国国内需求不断攀升的需要,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可以避免油价的大幅波动,减少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减少国家的外汇支出。
关键词:
石油储备 需求 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琳 高建
为了实现国家石油安全,抵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数量波动风险,我国正在进行持续稳定石油储备建设。文章通过分析石油储备的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成本,比较不同储备模式条件下储备成本差异,通过采购成本控制、储存成本控制、动用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实现石油储备成本控制,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石油储备体系。
关键词:
石油储备 经济分析 成本控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费明明 赵鹏大 陶春
随着全世界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建立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变得越来越重要。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完备指数当数首指。而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建立完备的储备体系。本文试图借鉴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从尺度、地点、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备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关键词:
石油 战略储备 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新伟 张宏民 石磊
石油储备与期货是以价格为主线,通过市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创新性提出了法定储备率问题,从石油储备与期货良性互动发展方面提出构建"储备-市场-期货"三位一体联动模型,以降低储备成本和市场波动幅度,并对我国的石油储备和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及管理运行机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石油储备 石油期货 石油价格 联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滕昕 李树民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外汇储备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所占比例最大;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居多;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了美国债券和以美元表示的不动产上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国际储备体系格局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我国投资结构和我国对外债务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进行管理使之符合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也需要从这些因素入手。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币种结构 投资决策 债务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建国 田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 ,而世界石油市场暗藏的风险和危机始终是存在的 ,它随时会对我国石油供给产生巨大冲击 ,进而危及国家经济的安全。为此 ,加快实施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已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是 :( 1)多渠道建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 ,防范和规避国际石油市场风险和危机 ;( 2 )加快实施资源国际化战略 ,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分油能力 ;( 3 )积极发展新能源与替代能源 ,促使资源结构的有效转换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石油安全 石油战略储备 经济安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建 杨丹 董秀成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日渐突出,石油商业储备建设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紧张的石油供需安全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系统的商业储备体系,规避石油供应中断和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由于国家石油储备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等特点导致我国石油商业储备筹资渠道成为制约商业储备建设的瓶颈。通过参考国际商业储备建设筹资模式方法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依据谁收益、谁投资的根本法则,组建由国家、企业、民资、银行四方共同出资的国家石油商业储备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管理,国家石油商业储备实现由国家低息贷
关键词:
石油储备 商业储备 筹资模式 石油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新
石油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维护其安全供应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石油市场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也逐年扩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石油储备的发展情况。在总结和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经验的基础上,从石油储备立法、石油储备结构完善、石油储备资金筹集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仁金 邱坤
文章叙述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并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战略石油储备法制建设、储备模式与方式、储备目标与规模、储备区域、储备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战略石油储备 制度构件 措施与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我国应本着适度集中、政企分开、机构精干的原则,建立起由中央统一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相互分离的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制。同时,在石油储备的储存、动用等环节采用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最终形成管理科学、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费用节省的石油储备运行机制。
关键词:
石油储备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三林 米建国
我国国家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确定为120天上年净进口量比较适宜。在此总体目标下,我国公共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可考虑采取3:1比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宜分三步走:在2010年前,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2010-2015年,逐步过渡到以政府储备和企业法定储备为主、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2015年以后,最终建立起以政府储备为主导、以机构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金三林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从2002年开始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2004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组建了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但是,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