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4)
- 2023(12790)
- 2022(10303)
- 2021(9396)
- 2020(7867)
- 2019(17526)
- 2018(17177)
- 2017(33585)
- 2016(18027)
- 2015(20294)
- 2014(20246)
- 2013(20366)
- 2012(19140)
- 2011(17269)
- 2010(18093)
- 2009(17578)
- 2008(16983)
- 2007(15550)
- 2006(14304)
- 2005(13661)
- 学科
- 济(87884)
- 经济(87788)
- 业(81637)
- 企(73746)
- 企业(73746)
- 管理(65574)
- 业经(31295)
- 中国(31287)
- 方法(30850)
- 农(28454)
- 财(27864)
- 融(27381)
- 金融(27380)
- 银(26248)
- 银行(26235)
- 行(25596)
- 数学(22803)
- 数学方法(22704)
- 地方(22656)
- 制(22417)
- 农业(20548)
- 务(20313)
- 财务(20287)
- 财务管理(20264)
- 企业财务(19220)
- 技术(18344)
- 策(16073)
- 贸(15881)
- 体(15877)
- 贸易(15860)
- 机构
- 学院(267985)
- 大学(259844)
- 济(119448)
- 经济(117041)
- 管理(104393)
- 研究(89372)
- 理学(87242)
- 理学院(86377)
- 管理学(85464)
- 管理学院(84957)
- 中国(78154)
- 财(59792)
- 京(55615)
- 科学(48941)
- 财经(45924)
- 所(45377)
- 农(43103)
- 江(42902)
- 中心(42005)
- 经(41395)
- 研究所(39979)
- 经济学(36261)
- 北京(36164)
- 州(35264)
- 业大(34009)
- 财经大学(33588)
- 农业(33342)
- 经济学院(32771)
- 范(32133)
- 师范(31849)
- 基金
- 项目(158477)
- 科学(125731)
- 研究(123131)
- 基金(112914)
- 家(95451)
- 国家(94407)
- 科学基金(82118)
- 社会(79403)
- 社会科(75398)
- 社会科学(75383)
- 省(64671)
- 基金项目(59113)
- 教育(55040)
- 划(52025)
- 编号(50992)
- 自然(49090)
- 自然科(47931)
- 自然科学(47919)
- 自然科学基金(47130)
- 资助(46037)
- 成果(41653)
- 发(40283)
- 创(36707)
- 业(36621)
- 课题(35780)
- 重点(35383)
- 部(35069)
- 发展(33580)
- 创新(33399)
- 展(33016)
- 期刊
- 济(145952)
- 经济(145952)
- 研究(87442)
- 中国(58610)
- 财(48521)
- 管理(45685)
- 融(43670)
- 金融(43670)
- 农(42102)
- 科学(32530)
- 学报(31794)
- 农业(28266)
- 教育(27546)
- 业经(26636)
- 技术(25543)
- 大学(25271)
- 学学(23936)
- 财经(23657)
- 经济研究(22709)
- 经(20442)
- 问题(19157)
- 业(16567)
- 技术经济(15875)
- 贸(15816)
- 商业(14591)
- 国际(14434)
- 现代(14333)
- 世界(13687)
- 经济管理(13441)
- 理论(13242)
共检索到436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晨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是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瞪羚企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瞪羚企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以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为主,多为迈过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具有较高增长率。为了保障瞪羚企业长期稳步发展,进一步激发瞪羚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金融政策的长期支持和不断创新。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对瞪羚企业的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对瞪羚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发现我国瞪羚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仍可能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各主体在瞪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利华 陈晓歌 陈红喜 姜春
瞪羚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剖析南京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瞪羚企业成长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瞪羚企业成长作用效果十分显著,瞪羚企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南京高新区存在专项扶持政策欠缺、瞪羚企业数量少、科技投入强度与科技活动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南京瞪羚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制定并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琳 柳卸林 李享 赵树璠 贾敬敦
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代表。本文从瞪羚企业内涵定义界定出发,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出、产业领域等角度分析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科技活动投入不同类别瞪羚企业的多年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动态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投入是推动瞪羚企业生产效率增长主要推动力的结论。研判新发展格局下瞪羚企业遇到的挑战,提出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瞪羚企业培育有关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王慧玲
本文应用构建的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对中国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受技术、资金、管理、环境四大因素的影响,按照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4种情况对其中内含的18个子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结构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未来瞪羚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艳 季俊成 谢菲
文章通过构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7个省市区域培育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确定了资金支持、人力供给、科研环境对企业培育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sQCA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促使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产生区域高培育度的必要条件,但是增加R&D经费投入在产生高培育度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政府引导型“”金融—技术创新驱动型“”资源均衡型”这3种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培育度,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培育能力 驱动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利华 高小惠
瞪羚企业的知识资本转化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市场资本4个维度构成。以江苏省153家瞪羚企业的问卷数据和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知识资本视角考察瞪羚企业成长过程,运用因子分析和差异对比评价瞪羚企业成长力以及探索瞪羚企业成长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非瞪羚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比较,瞪羚企业在结构资本建设方面较薄弱;人力资本对瞪羚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瞪羚企业应重视扩大知识资本增量,完善知识资本体系,发挥知识资本整体效应;在成长阶段注重运用异质思维打破原有优势,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进入二次创业,从而实现持续性高成长。
关键词:
瞪羚企业 企业成长 成长力评价 知识资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乔家君 郭远智 王伟 张二申
文章以广东省获得认定的1 688家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对广东省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地理探测器分析模型,就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驱动因素进行历时性分析并揭示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1)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演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集聚中心主要为广州、深圳和佛山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但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相对集中性和地域性。(2)集聚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核心变化,由广州市、深圳市和惠州市“三核心”变化为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三核心”,且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重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沿线由东南向西北迁移,逐年向广州市移动,移动幅度较小。(3)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受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影响力的强度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支出。
关键词:
瞪羚企业 空间分布特征 驱动因素 广东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金玉 刘贯春 葛震霆
以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的瞪羚企业除了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外,还可能对现存企业具有创新溢出效应。本文通过爬取超过2万家我国瞪羚企业的详细信息,系统考察瞪羚企业对上市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上市企业周边瞪羚企业数量和平均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了上市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主要作用渠道如下,第一,通过知识溢出影响上市企业创新;第二,通过促进与瞪羚企业合作研发继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表明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具有“合作效应”;第三,通过“竞争驱动效应”影响上市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知识广度较低的上市企业、非国有性质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好的地区中,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企业如何借助瞪羚企业等新创企业的创新溢出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涛 王璐玮 储姗姗
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出级数效应,这是群体性瞪羚企业引发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各地区愈加重视高成长企业创新能力对当地经济的驱动作用及其双元创新路径对传统企业的示范作用。文章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2004—2018年创新网络,运用层次回归模型检验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阶段探究瞪羚企业开展双元创新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1)网络位置对双元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对渐进式创新更重要,结构洞对突破式创新更重要;(2)知识搜索在网络位置促进双元创新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3)关系强度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促进渐进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促进突破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4)渐进式创新主导企业与突破式创新主导企业的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随时间演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使两类企业在创新路径选择上产生明显差异。
关键词:
双元创新 网络位置 知识搜索 关系强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号寰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小微企业在安排富裕劳动力就业、搞活经济、丰富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存在用工成本上升快、融资难、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要化解制约小微企业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成长,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要加强管理,强化风险意识,使之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费用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晓瑜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企业数量、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自主创新、对外投资成果显著,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持续提升。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制度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内生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是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必然选择。为了了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把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震宇
我国海外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王震宇一、我国海外企业发展现状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大力吸引外来直接投资并取得令人瞩目佳绩的同时,也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以求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国际经营人才,为国家赚取外汇收入。截止199...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廖蔚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建国以来曾作过四次更改:一次是50年代,以后又于1962年、1978年对企业划分标准进行调整;1998年,重新发布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类)、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类)和小型四类四档。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钰莹
国内外信息技术、互联网科技等持续取得更大进展,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日益密切,催生了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数字金融业务并蓬勃发展起来。国内数字金融支持农业企业发展,体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农业企业的金融可获得性;促进其信贷结构的优化和信贷需求的满足;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当前数字金融大力支持农业企业的同时面临征信体制不完善、掣肘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数字鸿沟妨碍数字金融可获得性、亟须优化供应链数字金融融资等多重困境。应适当优化数字金融支持农业企业的主要策略,多元主体应协同互动,完善农业企业征信体系;协力化解数字鸿沟,增强数字金融可获得性;优化供应链融资,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业企业 信贷风险 数字鸿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钰莹
国内外信息技术、互联网科技等持续取得更大进展,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日益密切,催生了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数字金融业务并蓬勃发展起来。国内数字金融支持农业企业发展,体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农业企业的金融可获得性;促进其信贷结构的优化和信贷需求的满足;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当前数字金融大力支持农业企业的同时面临征信体制不完善、掣肘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数字鸿沟妨碍数字金融可获得性、亟须优化供应链数字金融融资等多重困境。应适当优化数字金融支持农业企业的主要策略,多元主体应协同互动,完善农业企业征信体系;协力化解数字鸿沟,增强数字金融可获得性;优化供应链融资,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业企业 信贷风险 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