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5)
2023(13289)
2022(11288)
2021(10223)
2020(9089)
2019(20953)
2018(20818)
2017(40174)
2016(22632)
2015(25792)
2014(25990)
2013(25857)
2012(24073)
2011(21699)
2010(22377)
2009(21174)
2008(21637)
2007(19841)
2006(17543)
2005(15986)
作者
(68917)
(57841)
(57258)
(54533)
(36672)
(27597)
(26337)
(22547)
(21559)
(20920)
(19605)
(19374)
(18564)
(18284)
(18071)
(17884)
(17607)
(17079)
(16776)
(16516)
(14615)
(14451)
(14214)
(13126)
(12992)
(12975)
(12946)
(12837)
(11770)
(11741)
学科
(98214)
经济(98098)
(89840)
(80121)
企业(80121)
管理(76288)
方法(46042)
数学(37106)
数学方法(36732)
(31567)
(30891)
业经(30476)
中国(24554)
(22377)
财务(22346)
财务管理(22309)
农业(21783)
企业财务(21102)
(20764)
技术(19691)
理论(18983)
(18084)
贸易(18078)
(17901)
(17760)
(17583)
(16547)
(16363)
地方(16055)
(15518)
机构
学院(341929)
大学(337525)
(138999)
经济(136136)
管理(131567)
理学(112420)
研究(111552)
理学院(111196)
管理学(109417)
管理学院(108803)
中国(85555)
(71639)
科学(69611)
(66692)
(64586)
(58739)
(53879)
研究所(53102)
业大(52993)
财经(52931)
农业(51396)
中心(50442)
(47701)
北京(44973)
(43329)
师范(42851)
(42140)
经济学(41831)
(39447)
财经大学(38625)
基金
项目(217028)
科学(169761)
研究(158518)
基金(154541)
(134671)
国家(133444)
科学基金(113706)
社会(98464)
社会科(93246)
社会科学(93214)
(88269)
基金项目(82264)
教育(74391)
自然(73782)
(73193)
自然科(72073)
自然科学(72044)
自然科学基金(70801)
编号(65254)
资助(63298)
成果(52985)
重点(49463)
(48281)
(47915)
(47141)
课题(45775)
(45406)
创新(44116)
科研(41657)
教育部(40815)
期刊
(157898)
经济(157898)
研究(98187)
中国(65898)
(59079)
(55143)
学报(53939)
管理(50683)
科学(49362)
农业(40422)
大学(40281)
教育(38455)
学学(38130)
技术(32446)
(30006)
金融(30006)
业经(27811)
财经(26929)
经济研究(24217)
(24037)
(23254)
问题(21584)
技术经济(19905)
(17446)
商业(16760)
统计(16689)
(16425)
现代(16119)
财会(15910)
(15613)
共检索到509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艳  季俊成  谢菲  
文章通过构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7个省市区域培育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确定了资金支持、人力供给、科研环境对企业培育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sQCA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促使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产生区域高培育度的必要条件,但是增加R&D经费投入在产生高培育度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政府引导型“”金融—技术创新驱动型“”资源均衡型”这3种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培育度,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靖  徐建国  唐涯  陈戴希  
初创企业频频获得超高估值,这是近年来创投私募市场的新现象。以估值10亿美元门槛定义的独角兽企业,其数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是初创企业估值膨胀的代表。独角兽企业超高增速、超高估值背后的作用机制,对于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成长机制和估值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球四个重要的初创企业数据库中,手工整理自1994年以来共273家独角兽企业的基本面、融资、估值等信息,分析独角兽的估值趋势以及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1)近十年来,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估值增速不断加快两大趋势;(2)两大趋势背后,增长潜力以及融资环境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技术进步以及商业模式选择带来的增长潜力与资本的力量,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估值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王慧玲  
本文应用构建的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对中国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受技术、资金、管理、环境四大因素的影响,按照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4种情况对其中内含的18个子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结构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未来瞪羚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岭  张田莉  梁杰  
独角兽企业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结合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技术颠覆性、市场领先性、用户领先性等特征,发现其"高速技术迭代-商业模式探索-培育领先用户-技术和市场领先"的成长规律,且独角兽企业在孵化和加速成长阶段亟需更包容技术试错和商业探索风险的金融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鉴于此,应从构建独角兽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平台-创新生态"的分层孵化链条,提升多层次金融体系对各阶段独角兽企业的风险容忍,在独角兽企业认定、评审、奖励和精准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降低独角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技术距离、市场距离、孵化距离、融资距离和政策距离,加速独角兽企业成长壮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媛  孔百汇  
如何培育独角兽企业是我国地方政府的现实难题,而独角兽实证数据的缺乏则是学术界面临的困境。文章以2014—2020年在沪深两市首次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融资价格”法筛选出上市时已符合独角兽标准的公司,从资本经营视角,考察股权投资与独角兽培育间的关系。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投资能够促进本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类股权投资有助于促进独角兽企业的形成,而非控制类股权投资与独角兽企业培育之间呈倒U形关系;从企业的估值机理来看,股权投资促进了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了投资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研究启示在于,企业可借力股权投资以加强与被投资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发挥股权投资对优化企业主营业务、促进企业成长和价值增值的积极作用;企业可权衡股权投资比例和数量,以发挥股权投资对独角兽企业培育的最佳效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利华  高小惠  
瞪羚企业的知识资本转化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市场资本4个维度构成。以江苏省153家瞪羚企业的问卷数据和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知识资本视角考察瞪羚企业成长过程,运用因子分析和差异对比评价瞪羚企业成长力以及探索瞪羚企业成长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非瞪羚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比较,瞪羚企业在结构资本建设方面较薄弱;人力资本对瞪羚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瞪羚企业应重视扩大知识资本增量,完善知识资本体系,发挥知识资本整体效应;在成长阶段注重运用异质思维打破原有优势,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进入二次创业,从而实现持续性高成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艳  周小虎  王侨  
探讨独角兽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作用,从互联网经济、科教资源、政府扶持政策、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分析江苏省培育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环境优势和现实困境,提出对于引领产业变革和产业新核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而言,持续强化内功与创新,走出相对封闭或受保护的市场环境,放眼全球去参与竞争,并建立独一无二的技术、商业模式优势应成为其终极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托高新区打造独角兽企业爆发的主阵地,围绕平台经济构建独角兽企业成长生态圈,构建定制化扶持政策解决独角兽企业成长的现实困境,实施"互联网+技术"模式催生特色独角兽企业等江苏省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声策  胡迟  
采用中国54个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较活跃地区的地级市样本,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了高水平独角兽企业培育绩效的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得出了7种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的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其要素组成特点分为3种类型,全面型、贫乏型和非制度型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并说明了各类路径适用不同城市的特点,旨在为不同城市建设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晨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是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瞪羚企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瞪羚企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以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为主,多为迈过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具有较高增长率。为了保障瞪羚企业长期稳步发展,进一步激发瞪羚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金融政策的长期支持和不断创新。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对瞪羚企业的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对瞪羚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发现我国瞪羚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仍可能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各主体在瞪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乐德芳  
"独角兽"源于西方神话,但其实在投资领域,"独角兽"也是一个舶来品。美国将通过外部投资且市值估值达到十亿美元的企业称为独角兽企业,达到百亿美元级别的则是超级独角兽,这是从企业估值上的量化概念。然而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成就了独角兽企业?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金融创新。因此,我们也可以相应地将独角兽企业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模式创新型,另一种是科技创新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君君  
"独角兽"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代表着科技向市场应用转化的活跃度。作为引领变革的代表性群体,"独角兽"企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江苏作为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的东部大省、制造业第一大省,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与自身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成为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阻碍。文章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通过对资本市场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国内外经验总结,以及江苏资本市场培育"独角兽"企业的短板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乔家君  郭远智  王伟  张二申  
文章以广东省获得认定的1 688家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对广东省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地理探测器分析模型,就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驱动因素进行历时性分析并揭示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1)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演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集聚中心主要为广州、深圳和佛山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但瞪羚企业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相对集中性和地域性。(2)集聚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核心变化,由广州市、深圳市和惠州市“三核心”变化为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三核心”,且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重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沿线由东南向西北迁移,逐年向广州市移动,移动幅度较小。(3)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广东省瞪羚企业空间分布受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影响力的强度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支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辉发  施博辉  
随着监管层频频对"四新经济"领域独角兽IPO释放利好,国内独角兽企业正风生水起并成为新经济时代下的独特话题。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创始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各个度量指标以及创始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交互作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独角兽企业创始人资本情况。结果表明,独角兽企业创始人资本越高,越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国内独角兽企业研究领域的文献和经验证据,也为初创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腾  李一杰  余杰  
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衡量城市创新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在市域内的空间分布反映所在城市的创新主体、资源、政策等的布局状况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为案例地,从地理学视角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和定位三者融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城市尺度上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区位模型分析影响4市独角兽企业分布的区位因素。主要结论是:(1)独角兽企业具有高科创属性,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和“逐科创资源而居”。(2)2016—2019年,4市独角兽企业表现出显著的集聚趋势且未产生新集聚区,通过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测度发现,北京和深圳独角兽企业更加集聚,上海和杭州则稍弱。(3)北京独角兽企业集聚在中关村的海淀园和朝阳园,上海集聚在张江高新区的各园区内,深圳集聚在高新区的南山园区内,杭州集聚在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附近。(4)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将“北上深杭”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模式分别概括为综合主导型、高新区多核主导型、高新区单核主导型和知名院校+平台企业主导型。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展现了4市在科创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以上发现对城市合理布局科创资源和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琳  柳卸林  李享  赵树璠  贾敬敦  
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代表。本文从瞪羚企业内涵定义界定出发,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出、产业领域等角度分析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科技活动投入不同类别瞪羚企业的多年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动态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投入是推动瞪羚企业生产效率增长主要推动力的结论。研判新发展格局下瞪羚企业遇到的挑战,提出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瞪羚企业培育有关启示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