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6)
- 2023(8536)
- 2022(7649)
- 2021(7012)
- 2020(6252)
- 2019(14536)
- 2018(14633)
- 2017(29671)
- 2016(16213)
- 2015(18349)
- 2014(18612)
- 2013(18615)
- 2012(17751)
- 2011(16147)
- 2010(16394)
- 2009(15549)
- 2008(15705)
- 2007(14380)
- 2006(12513)
- 2005(11495)
- 学科
- 济(69548)
- 经济(69477)
- 管理(47885)
- 业(45299)
- 方法(35609)
- 企(35509)
- 企业(35509)
- 数学(32061)
- 数学方法(31809)
- 财(19834)
- 农(18956)
- 中国(18941)
- 学(14945)
- 制(14920)
- 环境(14584)
- 贸(14183)
- 贸易(14179)
- 易(13826)
- 银(12811)
- 银行(12784)
- 业经(12760)
- 务(12357)
- 财务(12338)
- 财务管理(12306)
- 行(12205)
- 地方(12137)
- 农业(11928)
- 企业财务(11715)
- 融(11431)
- 金融(11429)
- 机构
- 大学(246194)
- 学院(244305)
- 济(104566)
- 经济(102422)
- 管理(92503)
- 研究(82153)
- 理学(79683)
- 理学院(78808)
- 管理学(77592)
- 管理学院(77143)
- 中国(62894)
- 京(51719)
- 科学(50489)
- 财(49980)
- 农(43014)
- 所(42870)
- 财经(40061)
- 研究所(38859)
- 中心(37763)
- 业大(36999)
- 经(36233)
- 江(35953)
- 农业(34352)
- 经济学(33143)
- 北京(32761)
- 范(30836)
- 师范(30517)
- 经济学院(30318)
- 财经大学(29772)
- 院(28914)
- 基金
- 项目(157014)
- 科学(122654)
- 基金(114513)
- 研究(112611)
- 家(100179)
- 国家(99423)
- 科学基金(83711)
- 社会(71907)
- 社会科(68250)
- 社会科学(68224)
- 基金项目(61027)
- 省(60786)
- 自然(54021)
- 自然科(52683)
- 自然科学(52662)
- 自然科学基金(51742)
- 划(51668)
- 教育(51526)
- 资助(47611)
- 编号(45235)
- 成果(37078)
- 部(35986)
- 重点(35762)
- 发(34011)
- 创(32170)
- 科研(30866)
- 课题(30714)
- 教育部(30471)
- 创新(30255)
- 国家社会(29830)
共检索到354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收敛性,即将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无限期消费者效用函数相结合构建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模型,在非径向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的能源环境效率,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四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趋势,并基于Dowrich和Rogers模型及理论推导结果检验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的具体机制,为我国更有效地提升能源环境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晓文 慕一君
文章运用非参数DEA模型,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1—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在多种工业污染物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对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差异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环境技术效率东部最高,且与中西部差距较大;东部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平缓上升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均呈现出U型增长趋势。全国总体、东、中、西部均存在条件收敛,但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条件与特征不同,收敛速度存在差异,且仅中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师博 张良悦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王辛睿 朱文娟
本文将污染物排放、生物质能等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测度模型,采用DEA-Bootstrap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开展收敛性研究。发现Bootstrap技术确实有效纠正了传统DEA模型对能源利用效率测度值的偏差,有利于更为全面、精确地分析其收敛特征和形成机制;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特征,地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但不同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收敛至不同的稳态,收敛速度也不尽相同。本文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清 张维维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从空间效应和产业转移效率视角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在对我国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检验时不应忽视空间效应;(2)1998-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效率长期和短期存在着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并且在控制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后的收敛速度要高于绝对收敛速度;(3)2004-2009年期间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均高于1998-2004年期间的收敛速度,这反映出2004年以来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水平提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收敛 空间效应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只是能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无法测度其他的投入要素组合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忽略了GDP产出是由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相互可替代的要素投入共同组合的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而DEA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能源、资本和劳动因素以测度我国能源效率。本文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DEA模型,分析比较了1995-2006年各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由西到东逐步提高,且全国和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在1999-2002年间有所波动,但总体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通过进一步对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全要...
关键词:
全要素 能源效率DEA 收敛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素芳 陈靖
文章采用我国1993-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对中国省际消费水平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消费水平存在σ收敛趋势,但绝对β收敛不显著,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文章通过步进法得出了影响消费水平收敛速度的显著因素,并指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提高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能够进一步挖掘我国的消费潜力。
关键词:
省际消费水平 收敛速度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东 卜茂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战略举措,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为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DEA方法,采用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1个省域创新系统效率,并用收敛检验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4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是否趋同。结果发现:近10年来,在全国层面,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提高明显,而纯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提升;在区域层面,技术效率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纯技术效率却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规模效率东部、中部相差不大,东、中部高于西部。收敛性分析发现:在全
关键词:
创新效率 收敛性 DEA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中国199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BM模型在测度区域环境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和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区域环境效率的收敛性、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环境效率存在绝对收敛,且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中、西部地区存在收敛;区域环境效率收敛存在较强的空间联动性和依赖性,且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在其影响因素中,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技术水平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环境效率的收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投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怡 茶洪旺
运用包含污染物排放的非经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京津冀13个地级城市的环境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环境效率的整体水平较低,2008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京津冀环境效率既存在绝对收敛又呈现条件收敛,即京津冀环境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控制变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外商直接投资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环境效率收敛过程的影响不同,人均GDP和能源强度与环境效率的变化显著负相关,对环境效率的收敛过程起到抑制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则相反,对环境收敛过程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对环境效率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京津冀 环境效率 收敛性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伟 任盈盈 陶敏
文章基于带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利用2006—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得出我国28个省份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并对各区域进行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省际间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差距较大,但存在收敛态势,效率落后区域对发达区域存在追赶趋势;各影响因素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收敛过程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这意味着,对不同区域需制定差别化措施,以加快收敛速度,逐步缩小省际间差距,促进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整体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先锋 师萍 卫伟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曾珍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收敛分析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5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各省的生态效率,分析了区域生态效率的区间差异,然后利用空间滞后模型讨论了β收敛情况。结果显示:1)区域生态效率逐年改善,区域差异明显,但大部分区域的差距在缩小;2)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考虑空间互相关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收敛速度呈现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的格局;3)在引入城镇化等控制变量后,β条件收敛速度上升,东部和西部尤为明显;4)城镇化和市场化促进了生态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因此,提升区域生态效率收敛依赖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市场化改革的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