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3)
- 2023(15023)
- 2022(13352)
- 2021(12615)
- 2020(10764)
- 2019(25188)
- 2018(25363)
- 2017(50303)
- 2016(27614)
- 2015(31345)
- 2014(31754)
- 2013(31437)
- 2012(29392)
- 2011(26682)
- 2010(26858)
- 2009(25071)
- 2008(24877)
- 2007(22351)
- 2006(19573)
- 2005(17454)
- 学科
- 济(111814)
- 经济(111691)
- 管理(79994)
- 业(76801)
- 企(62204)
- 企业(62204)
- 方法(53791)
- 数学(47394)
- 数学方法(46874)
- 农(31822)
- 财(30065)
- 中国(30002)
- 业经(23509)
- 学(23502)
- 地方(22535)
- 贸(22277)
- 贸易(22269)
- 制(21937)
- 易(21642)
- 农业(20793)
- 务(18524)
- 银(18504)
- 银行(18450)
- 财务(18448)
- 财务管理(18407)
- 行(17568)
- 和(17498)
- 环境(17408)
- 企业财务(17398)
- 理论(17396)
- 机构
- 大学(400831)
- 学院(400012)
- 济(162313)
- 管理(158775)
- 经济(158682)
- 理学(137034)
- 理学院(135538)
- 管理学(133347)
- 研究(132797)
- 管理学院(132623)
- 中国(99812)
- 京(85053)
- 科学(82263)
- 财(76223)
- 所(67751)
- 农(65989)
- 研究所(61483)
- 财经(60664)
- 中心(60453)
- 业大(59969)
- 江(58919)
- 经(54882)
- 北京(54163)
- 范(52493)
- 农业(52084)
- 师范(52053)
- 经济学(48299)
- 州(47897)
- 院(47709)
- 财经大学(44809)
- 基金
- 项目(265032)
- 科学(206911)
- 研究(195182)
- 基金(190405)
- 家(164684)
- 国家(163306)
- 科学基金(139360)
- 社会(120495)
- 社会科(114127)
- 社会科学(114094)
- 省(103992)
- 基金项目(101550)
- 自然(90730)
- 教育(89801)
- 自然科(88494)
- 自然科学(88469)
- 划(87299)
- 自然科学基金(86866)
- 编号(81730)
- 资助(79433)
- 成果(67098)
- 重点(59029)
- 部(59010)
- 发(56750)
- 课题(55697)
- 创(54251)
- 科研(50680)
- 创新(50618)
- 教育部(50293)
- 项目编号(49832)
- 期刊
- 济(177525)
- 经济(177525)
- 研究(118970)
- 中国(71112)
- 学报(61474)
- 农(59479)
- 财(57070)
- 科学(56315)
- 管理(55888)
- 大学(45832)
- 教育(43129)
- 学学(43064)
- 农业(40861)
- 融(36514)
- 金融(36514)
- 技术(34189)
- 业经(30107)
- 财经(29110)
- 经济研究(28369)
- 经(24729)
- 问题(23964)
- 业(20735)
- 图书(20582)
- 理论(20349)
- 技术经济(20256)
- 贸(19097)
- 商业(18845)
- 实践(18632)
- 践(18632)
- 科技(18306)
共检索到582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茜 张启望 吴美丽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全国分省际能源效率模型,由此分析省际能源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如何对效率相对较低省份进行提升。整个研究采用自主构建分析指标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能源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分析,不仅明确了省际差异,而且对差异形成的原因给予了定位。为落后省份如何提升能源效率,从区域定位、区域协同、能源深入使用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 效率 省际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茜 张启望 吴美丽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全国分省际能源效率模型,由此分析省际能源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如何对效率相对较低省份进行提升。整个研究采用自主构建分析指标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能源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分析,不仅明确了省际差异,而且对差异形成的原因给予了定位。为落后省份如何提升能源效率,从区域定位、区域协同、能源深入使用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 效率 省际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收敛性,即将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无限期消费者效用函数相结合构建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模型,在非径向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的能源环境效率,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四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趋势,并基于Dowrich和Rogers模型及理论推导结果检验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的具体机制,为我国更有效地提升能源环境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刁心薇 曾珍香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政府环境规制视角,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构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显性环境规制强度和隐性环境规制强度,并依据2015年中国省域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计量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地域差异明显;当前由于遵循"成本效应",显性环境规制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隐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以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显性环境规制没有对科技发展水平形成倒逼机制,而隐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认为:我国各地区应继续加强显性环境规制强度,促使其对科技发展水平产生倒逼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规制 环境治理 科技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琦 樊明太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我国能源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该文首先使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2005—2012年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各省的能源使用效率评级。采用通过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对各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05-2012期间,我国能源效率在地理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格局,在时间上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以及资本深化程度对各省能源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
本文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历史纵向分析和地区层面的横向比较,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改进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应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迟远英 张宇
本文分析了我国29个省市2000-2014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用MalMquist指数法从能源效率中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率、纯技术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再以平方EuclidEan距离对29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影响、经济规模、开放程度等五个方面共8个指标,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明 闫柯旭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显著增加;省际能源效率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仍能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潜力较大。进一步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续竞秦 杨永恒
运用基于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6年左右,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政策效果明显;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不高,呈现出从东向西梯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资本-劳动比和第二产业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月兰 迟美青
利用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节能政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十一五"以来,我国所实施的节能政策对全国及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政府节能政策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提高能效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技术进步是中部和西部省份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更有利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提高能效。因此,未来还应继续加强政府相关政策对能效提高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和技术水平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节能政策。
关键词:
节能政策 能源效率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霞 曲建升
立足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需求增长拉动煤炭等化石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安全供应的压力;能源生产基地多处于缺水的北方地区,水资源错位分布增加了经济和环境成本;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也增加了水资源安全供应的潜在风险等问题。鉴于此,建议围绕能源产业优化布局、改进节水技术和工艺水平、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 能源开发与利用 产业布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洪 李金萍 纪成君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恩平 郭晋宇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空间统计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宗义 刘静 刘亦文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洁 戴庆庆
文章以我国30个省级单位多种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引入了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CC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uper-SBM模型的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