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9)
2023(13172)
2022(10992)
2021(9932)
2020(8193)
2019(18248)
2018(17981)
2017(35605)
2016(18761)
2015(20884)
2014(20637)
2013(20643)
2012(19661)
2011(17958)
2010(18274)
2009(17494)
2008(17048)
2007(15298)
2006(13801)
2005(12551)
作者
(55347)
(46277)
(46095)
(44044)
(29646)
(22066)
(20906)
(17793)
(17269)
(16531)
(16006)
(15392)
(14932)
(14745)
(14508)
(14268)
(13533)
(13505)
(13381)
(13126)
(11615)
(11266)
(11207)
(10642)
(10491)
(10328)
(10203)
(9988)
(9387)
(9131)
学科
(103727)
经济(103639)
管理(57589)
(55227)
(44475)
企业(44475)
方法(43436)
数学(39010)
数学方法(38597)
中国(26015)
(22531)
(21892)
地方(21382)
业经(19129)
(18295)
(18210)
技术(16688)
(16121)
银行(16097)
(16071)
贸易(16059)
(15828)
金融(15827)
(15561)
(15462)
农业(14909)
地方经济(14133)
(13128)
财务(13106)
财务管理(13069)
机构
大学(285368)
学院(284286)
(133385)
经济(130954)
管理(107641)
研究(97673)
理学(92418)
理学院(91438)
管理学(89975)
管理学院(89412)
中国(75334)
(63208)
(58744)
科学(55302)
财经(50329)
(48773)
(45696)
经济学(44104)
研究所(43690)
中心(43571)
(41901)
(41702)
经济学院(39706)
业大(37560)
财经大学(37414)
北京(37310)
(35044)
(34278)
师范(33956)
(33267)
基金
项目(181221)
科学(144604)
基金(134733)
研究(132357)
(116759)
国家(115861)
科学基金(99819)
社会(88911)
社会科(84627)
社会科学(84605)
基金项目(69598)
(69437)
自然(61861)
自然科(60504)
教育(60499)
自然科学(60487)
自然科学基金(59426)
(58007)
资助(56344)
编号(50804)
成果(41855)
(41480)
重点(40762)
(39933)
(39454)
国家社会(38315)
创新(37182)
教育部(36224)
课题(35820)
人文(35144)
期刊
(148942)
经济(148942)
研究(91004)
中国(52150)
(47604)
管理(42635)
学报(41507)
科学(38130)
(37366)
大学(32128)
(31189)
金融(31189)
学学(30581)
经济研究(26832)
财经(26634)
农业(25023)
技术(24466)
教育(23915)
(22982)
业经(21920)
问题(19660)
统计(17746)
技术经济(16982)
(16932)
(15957)
决策(14014)
商业(13954)
国际(13777)
理论(13765)
世界(12473)
共检索到43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在"纵向"收敛和"横向"收敛新的收敛分析框架下,采用一种新的检验方法——自相关函数(Auto Correlation Function,ACF)方法,对1952~2007年间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路径的动态敛散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北京、山西、辽宁等13个省市存在着向自身稳态水平逼近的"纵向"收敛趋势;北京、辽宁、上海等13个省市存在着向共同均衡稳态水平靠拢的"横向"收敛趋势。北京、辽宁、上海、福建等10个省市同时出现了"纵向"收敛和"横向"收敛趋势。各个省市完成收敛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苗建军  
收敛性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是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论断之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采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但是收敛性计量模型检验存在以过于简单的模型模拟复杂经济运行,研究假定不符合实际等固有缺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收敛性的全部内涵,而且计量模型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文章从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数据分布思想进行经济增长收敛性判断,可以非常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有效避免了研究假定的各种缺陷,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琨  滕建州  石凯  
文章采用非线性STAR单位根检验和有放回的残差抽样Bootstrap方法研究1952-2010年间中国28个省份的相对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动态,考察中国省际经济收敛性,并进一步将收敛细化为长期收敛和过程收敛。实证结果表明: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省际人均产出缺口,绝大多数具有非线性时序特征。并且过半数省份的人均产出序列处于非线性过程收敛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运峰  王俏茹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状态,存在多种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各种跨越条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各国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关键所在。本文进一步通过技术前沿收敛模型,探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发现这一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TFP,实现第一阶段的"集团收敛";在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跃升阶段,需在技术模仿的同时利用全球技术边界提升带来的技术溢出拉动TFP增长;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阶段,需由外部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文  杨慧超  彭毳鑫  
文章研究了自回归模型偏自相关函数截尾性检验问题。基于经验似然方法建立了检验统计量,并且在原假设下给出了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并通过随机模拟将上述方法用于具体观测数据的实证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具有可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金洪  尹经纬  
利用1952~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培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VAR模型估计等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培养各自的独立性较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人力资本培养的密切配合。当期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的话,下期人力资本增长率会降低2.26%,即人均实际GDP增长速度的波动对人力资本增量的变化有明显作用。政策上看,应早日建立市场主导式人力资本培养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培养主体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剑  董春风  董丹丹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β收敛的检验,发现2007年以来地市级层面上的经济差异正在逐渐变小。绝对β收敛速率为每年2.64%,即要消除一半的经济差距大约需要26.6年的时间。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行为等因素作用下的条件β收敛速度提高到4.03%,说明二者对改善西北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然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探讨了空间因素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受周边邻居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应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公共开支的角度,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薄建奎  李寻  于雅静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延  王智强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锋  张芳  刘娟  
文章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作用过程中的传导和作用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在产业结构至经济增长间表现为正向部分中介效应;金融集聚、城镇化的并行总体中介效应不显著;存在产业结构→金融集聚→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延  
一、"干中学"模型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地位最近的经济增长理论沿着三个方向发展。第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扩大资本的范围——例如将人力资本等其它资本包括进来,并继续把资本积累视为经济增长的动力(King and Rebelo,1990;Rebelo,1991)。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菊华  
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三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与产业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据此从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延长中国劳动力红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郑长德  杨霞  
文章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空间相关性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1953-2010年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性以及考虑财政政策与人力资本影响后的条件收敛性。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整个研究期间内,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期初经济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引入财政政策与人力资本两个影响因子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落后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而强化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程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基于FDI、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构建含滞后项的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并在我国2003-2011年城市层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交互效应,高排放制造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外资企业的进入具备"污染光环"特征,但城市较低的环境标准则会引导FDI进入高污染加工制造业;中西部城市相对于东部城市,FDI对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外资进入结构的调整以及环境质量的提升之间的关系是政策制定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