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3)
- 2023(15459)
- 2022(13283)
- 2021(12373)
- 2020(10701)
- 2019(24850)
- 2018(24370)
- 2017(47422)
- 2016(25377)
- 2015(28799)
- 2014(28863)
- 2013(28546)
- 2012(26787)
- 2011(24248)
- 2010(24487)
- 2009(23060)
- 2008(22678)
- 2007(19853)
- 2006(17379)
- 2005(15851)
- 学科
- 济(124072)
- 经济(123954)
- 管理(72223)
- 业(69418)
- 企(55354)
- 企业(55354)
- 方法(55045)
- 数学(49467)
- 数学方法(48942)
- 中国(30890)
- 财(29785)
- 农(28934)
- 地方(24268)
- 学(23381)
- 业经(23324)
- 制(21702)
- 贸(21557)
- 贸易(21546)
- 易(20912)
- 农业(19347)
- 银(18611)
- 银行(18578)
- 务(18376)
- 财务(18329)
- 融(18305)
- 金融(18302)
- 财务管理(18284)
- 行(17730)
- 企业财务(17384)
- 和(16462)
- 机构
- 大学(372926)
- 学院(370812)
- 济(165585)
- 经济(162424)
- 管理(143547)
- 研究(126061)
- 理学(123709)
- 理学院(122390)
- 管理学(120358)
- 管理学院(119656)
- 中国(97235)
- 京(77327)
- 财(76852)
- 科学(73957)
- 所(63253)
- 财经(61342)
- 农(58716)
- 中心(58394)
- 研究所(57073)
- 经(55719)
- 江(54207)
- 经济学(52624)
- 业大(52271)
- 北京(48665)
- 经济学院(47425)
- 范(46250)
- 农业(46143)
- 师范(45793)
- 财经大学(45614)
- 院(44894)
- 基金
- 项目(242468)
- 科学(191980)
- 基金(179155)
- 研究(175302)
- 家(155727)
- 国家(154503)
- 科学基金(132951)
- 社会(113859)
- 社会科(108107)
- 社会科学(108081)
- 基金项目(93934)
- 省(92777)
- 自然(85443)
- 自然科(83467)
- 自然科学(83442)
- 自然科学基金(81987)
- 教育(80601)
- 划(78475)
- 资助(74837)
- 编号(69862)
- 成果(57054)
- 部(55047)
- 重点(54666)
- 发(52178)
- 创(49849)
- 国家社会(48175)
- 教育部(47564)
- 课题(47384)
- 科研(47037)
- 创新(46788)
- 期刊
- 济(179773)
- 经济(179773)
- 研究(111298)
- 中国(66605)
- 财(60125)
- 学报(55738)
- 管理(52450)
- 农(52091)
- 科学(51348)
- 大学(42553)
- 学学(40243)
- 融(36690)
- 金融(36690)
- 农业(35220)
- 技术(32699)
- 教育(31544)
- 财经(31300)
- 经济研究(30685)
- 业经(26954)
- 经(26937)
- 问题(23915)
- 统计(21446)
- 贸(21037)
- 技术经济(20088)
- 策(18774)
- 业(18725)
- 理论(18631)
- 国际(17794)
- 商业(17337)
- 决策(17196)
共检索到553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隋建利 闫超
本文通过将门限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以及bootstrap模拟计算临界值3种方法相结合,运用非线性两区制TAR模型检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理区域内28个省份人均GDP面板数据的实际收敛性特征,进而探察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收敛情况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状况。我们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均GDP数据分别具有较为显著的收敛性特征;东部与中部在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增长路径完全收敛,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出部分收敛的特征;东部与西部在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增长路径部分收敛,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则呈现出明显的发散态势,这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长差距具有扩大趋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文丽
本文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了1997年~2010年间旅游业发展对我国总体国民经济及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敛散性的影响。结论显示:1997年~2010年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均呈发散趋势;旅游发展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经济增长及其差距的缩小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旅游 区域差距 经济增长 敛散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利福 韦倩 魏建
在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和Lerner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STR模型,探讨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程度是影响两者关系的关键因素。当金融业开放程度较低时,银业行集中度的降低可以促进竞争;当金融自由化水平超过临界值时,通过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来促进竞争这一渠道基本不存在或者已经很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相对集中的银行业产业组织体系将更有利于促进竞争,不应盲目新建过多中小银行,重点在于将现有中小银行做大做强。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竞争 金融自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高伟 张苏
本文旨在测算1952—2006年制度变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在长期中,加入制度变迁时间趋势因素的C-D函数表明,资本、劳动、制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制度对于产出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作用,引入教育变量后,资本、劳动、教育、制度与产出之间也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情况下,制度因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增长0.15个百分点(Prob.=0.0262)。若以改革为界分两阶段进行分析,1952—1978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有限,而1978—2006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增长核算 总量生产函数 市场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郑长德 杨霞
文章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空间相关性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1953-2010年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性以及考虑财政政策与人力资本影响后的条件收敛性。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整个研究期间内,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期初经济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引入财政政策与人力资本两个影响因子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落后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而强化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进 王磊
以中国各省级单位为样本,利用面板回归技术,检验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深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流向私人部门的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加强法治,能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使商业银行缩小对国有部门的信贷规模,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关键词:
法治水平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马力
本文就我国不同部门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部门的服务贸易均通过增加人均资本,加速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的途径来促进人均产出,但人力资本对人均产出的影响却很不明显,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本文利用1952-2006年样本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储蓄率、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三者具有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储蓄率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投资率与储蓄率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说明了投资效率不高。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应当适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利军 李东霖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基础上,利用195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及计量分析方法,认为产权、政府、开放性这三大制度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关键。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 产权 政府 开放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树生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07年财政规模与人均实际GD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在1970年和1999年,人均实际GDP在1962年和1992年发生结构突变,两个序列都是含有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异期协变模型,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政策含义是按照现有经济和人口增长水平,我国财政规模在未来还能够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蓉蓉 崔超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熊启泉 张琰光
本文根据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2~2006年的GDP、服务贸易进口、出口、进出口、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3~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8.90%,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的贡献。文章最后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玉国
本文基于营业准入程序成本的潜变量属性,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世界各经济体的营业准入程序成本进行综合、排序、比较,并通过构建一个结构方程模型,定量测算了营业准入程序成本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制度效应,证明了营业准入程序成本对于经济绩效、收入公平有着负面的影响,对非正规经济有促进的作用,而且通过对非正规经济的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收入公平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爽
人力资本适配性指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合适性"与"有效性",是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情况,从产出适配、结构转换适配和制度变迁适配三个方面构建人力资本适配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计算人力资本适配度指数对中国人力资本总体水平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适配程度较低,地区间差异巨大,各项适配性表现存在交互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适配性 适配度指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本文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内在动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时滞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产业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基于1952~2006年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1952~2007年的数据
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52~2010年数据的分类检验
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14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14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多元社会治理与经济增长是否实现了良性互动?——来自北京1995—2015年的经验证据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特点研究——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