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2)
2023(14531)
2022(12870)
2021(12189)
2020(10458)
2019(24219)
2018(24180)
2017(48029)
2016(26022)
2015(29149)
2014(29270)
2013(28894)
2012(26669)
2011(23793)
2010(24203)
2009(22277)
2008(22117)
2007(19508)
2006(16929)
2005(15031)
作者
(74583)
(61311)
(61206)
(58402)
(39265)
(29506)
(27967)
(24067)
(23229)
(22270)
(20981)
(20624)
(19494)
(19396)
(19046)
(18985)
(18371)
(18255)
(17633)
(17600)
(15211)
(15149)
(15008)
(13983)
(13815)
(13639)
(13625)
(13595)
(12441)
(12073)
学科
(103363)
经济(103229)
管理(79752)
(74906)
(62517)
企业(62517)
方法(53210)
数学(47376)
数学方法(46669)
(33368)
中国(27881)
(26408)
(21501)
财务(21422)
财务管理(21366)
业经(21271)
(21261)
(20395)
企业财务(20393)
(19165)
贸易(19156)
地方(19072)
(18624)
(17287)
银行(17247)
农业(17183)
理论(17145)
(16254)
技术(16194)
(16087)
机构
大学(371734)
学院(369886)
管理(148434)
(147623)
经济(144474)
理学(129152)
理学院(127782)
管理学(125451)
管理学院(124761)
研究(117804)
中国(89167)
(78406)
(74145)
科学(72338)
财经(58832)
(58766)
(55562)
中心(53466)
(53464)
业大(53415)
研究所(53058)
(52774)
北京(49728)
(46796)
师范(46367)
经济学(45093)
财经大学(43978)
农业(43599)
(43145)
(42799)
基金
项目(248842)
科学(195718)
基金(181541)
研究(181426)
(157257)
国家(155986)
科学基金(134631)
社会(114140)
社会科(108294)
社会科学(108266)
(96315)
基金项目(95803)
自然(88262)
自然科(86223)
自然科学(86203)
自然科学基金(84636)
教育(84336)
(81082)
资助(77086)
编号(74147)
成果(60532)
(55773)
重点(55062)
(51431)
(51338)
课题(50432)
教育部(48221)
科研(47991)
创新(47882)
人文(47073)
期刊
(156049)
经济(156049)
研究(109607)
中国(65114)
(58347)
学报(56797)
管理(53398)
科学(51688)
(49024)
大学(43270)
学学(40886)
教育(38953)
农业(33887)
(33567)
金融(33567)
技术(31430)
财经(28919)
经济研究(26115)
业经(25289)
(24447)
问题(20628)
理论(18624)
统计(18404)
技术经济(18122)
图书(17983)
(17011)
实践(16945)
(16945)
商业(16844)
科技(16765)
共检索到532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任刚  
一、养老金隐性债务介绍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推动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改革。现收现付制下,政府所积累的向已退休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发放养老金的承诺形成了公共养老金的隐性债务。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原来隐藏在现收现付制下的隐性债务逐渐显现出来,测算其规模以及确定如何偿还已成为制度转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丹  刘钻石  章娅玲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现收现付制下形成的隐性债务开始显性化,形成了庞大的统筹资金缺口。而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基本前提是要准确测算债务规模。本文在分析隐性债务来源的基础上,将我国参保职工分为五类,采取个体成本法精算出2008年初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少波  黄文青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大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举债。为了绕开《预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金倩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热点问题,其关键在于科学估算债务规模。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口径的分析,细化出两大类隐性债务:违法违规类隐性债务和政府出于道义责任、迫于公众预期及对政府角色理解而承担的政府支出义务。以PPP项目为例,引入集值统计法和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有效确定三种回报机制下PPP项目风险系数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最优承担比例,结合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模型,尝试构造精准估算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方法,以为我国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开展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骆熙  张芳洁  
地方"一把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债务扩张的影响已得到一些研究证实,但党内"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和实际权力结构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文章基于省级党委常委集体决策权力结构的视角,利用2010-2018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常委(本省升迁、外省调入与中央下派)对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常委调动金融资源的能力不同,从而对地方隐性负债的影响不同;进一步结合地区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压力后发现,非本地升迁常委对隐性债务的容忍度上升,且对经济增长压力的反应更显著。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治理地方隐性举债,不仅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摆脱债务依赖型发展模式,还要抓住地方政府集体决策中的关键少数官员,持续优化集体决策权力结构和强化问责机制。只有从制度和官员行为的两方面联合发力,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骆熙  张芳洁  
地方"一把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债务扩张的影响已得到一些研究证实,但党内"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和实际权力结构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文章基于省级党委常委集体决策权力结构的视角,利用2010-2018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常委(本省升迁、外省调入与中央下派)对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常委调动金融资源的能力不同,从而对地方隐性负债的影响不同;进一步结合地区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压力后发现,非本地升迁常委对隐性债务的容忍度上升,且对经济增长压力的反应更显著。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治理地方隐性举债,不仅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摆脱债务依赖型发展模式,还要抓住地方政府集体决策中的关键少数官员,持续优化集体决策权力结构和强化问责机制。只有从制度和官员行为的两方面联合发力,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莉  梁明星  李超  
文章采用给付配置精算成本法测算了我国2010年现收现付制度下的隐性债务,在一系列精算假设下,估算出我国2010年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IPD)总额为33.4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101.8%,并进一步将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对利率和工资增长率的敏感性做了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房海燕  
对我国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的测算房海燕ABSTRACTUsingtheprecisecostofpaymentalocated,thepaperhasestimatedthedebtsizeofrecessivepublicold-agepension...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康  张晓云  王敏  段学仲  
自1997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新制度以来,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隐性债务是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新制度正常运转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隐性债务定义为支付给"老人"的基本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假设1997年底为旧制度的终止年份,计算出2007年的隐性债务为1.08万亿。同时,为考察养老保险债务分年度的偿还情况,该报告在假设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为静态(即没有新人加入)的情况下,计算了2007—2042年期间每一年应当支付的债务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珍  
PPP模式的工具性特征使其具备政府债务治理功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法规梳理和专家访谈,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从项目合规性、融资机制、回报机制、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以及融资平台转型等多维视角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独特形成机理,建议针对PPP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巩固债务治理功能、促进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等隐性债务规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