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3)
- 2023(17408)
- 2022(14898)
- 2021(13255)
- 2020(11636)
- 2019(26352)
- 2018(26007)
- 2017(51593)
- 2016(27830)
- 2015(31369)
- 2014(31611)
- 2013(31739)
- 2012(30404)
- 2011(27713)
- 2010(27914)
- 2009(26430)
- 2008(26131)
- 2007(23881)
- 2006(21425)
- 2005(19909)
- 学科
- 济(137206)
- 经济(137044)
- 管理(85134)
- 业(78927)
- 企(63392)
- 企业(63392)
- 方法(54755)
- 数学(48087)
- 数学方法(47722)
- 农(35006)
- 财(34790)
- 中国(34392)
- 地方(30358)
- 学(28663)
- 制(28552)
- 业经(28042)
- 环境(23484)
- 农业(23216)
- 贸(22983)
- 贸易(22972)
- 易(22183)
- 银(20969)
- 银行(20914)
- 融(20622)
- 金融(20618)
- 行(19985)
- 务(19954)
- 体(19938)
- 财务(19921)
- 财务管理(19868)
- 机构
- 大学(421150)
- 学院(419226)
- 济(185598)
- 经济(181825)
- 管理(156872)
- 研究(149304)
- 理学(134132)
- 理学院(132578)
- 管理学(130499)
- 管理学院(129740)
- 中国(113597)
- 科学(89573)
- 京(89063)
- 财(88113)
- 所(77518)
- 农(72529)
- 研究所(69773)
- 财经(69034)
- 中心(66988)
- 江(65536)
- 经(62378)
- 业大(61160)
- 经济学(58699)
- 农业(56819)
- 北京(56476)
- 院(53521)
- 范(53433)
- 师范(52829)
- 经济学院(52772)
- 州(50985)
- 基金
- 项目(270019)
- 科学(212900)
- 基金(197519)
- 研究(194534)
- 家(172805)
- 国家(171392)
- 科学基金(145765)
- 社会(126443)
- 社会科(119886)
- 社会科学(119850)
- 省(105887)
- 基金项目(104008)
- 自然(93324)
- 自然科(91042)
- 自然科学(91012)
- 自然科学基金(89426)
- 划(88783)
- 教育(88006)
- 资助(81698)
- 编号(76536)
- 成果(62707)
- 重点(61859)
- 部(60824)
- 发(60202)
- 创(55414)
- 课题(53906)
- 国家社会(52704)
- 创新(52124)
- 教育部(51856)
- 科研(51753)
- 期刊
- 济(215874)
- 经济(215874)
- 研究(129626)
- 中国(83457)
- 财(68670)
- 学报(67024)
- 农(65505)
- 科学(61777)
- 管理(59011)
- 大学(50545)
- 学学(48083)
- 农业(43518)
- 融(42360)
- 金融(42360)
- 教育(36438)
- 财经(35906)
- 经济研究(35473)
- 技术(34327)
- 业经(33304)
- 经(30981)
- 问题(28481)
- 贸(23254)
- 业(22423)
- 技术经济(22343)
- 统计(20941)
- 商业(20035)
- 理论(19640)
- 国际(19513)
- 版(19410)
- 世界(19095)
共检索到64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怡 孙菲
利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截面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机构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和环境规制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且前者均与后者正相关;我国的自发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各省市的自发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铁宁 王丽娜
文章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GK模型,通过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结果显示,我国只有部分省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区域而言,不同区域的曲线形状没有明显差别,只是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到达拐点的时间较早,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较大并且增速也较快,污染更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曲线的拐点是动态变化的,它们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生活垃排放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文英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正宏 卓翔之 庄道元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方法,以安徽省碳排放量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设定安徽省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人口数量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GDP)是影响安徽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LNPGDP的影响系数为0.47;第二,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的次要因素为LNPSTRU和LNPEO。第三,人均收入和研发投入也会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大小。
关键词:
碳排放量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琚泽霞
笔者在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年~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关系,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碳排放 PVAR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荣海
文章研究了1980~2008年美国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政策效应。文章首先指出美国的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接下来,在简单回顾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邹至庄检验的方法,以1989年为结构断点,结合从里根政府和奥巴马任职初期所采取的不同政策,综合分析了美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对美国碳排放量减少的政策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推进的,中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当推出适应本国经济增长的减排技术,吸取美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降低政策共同推进的经验。
关键词:
美国 碳排放量 经济增长 邹至庄检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然而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造成了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地控制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急速增加,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引致西部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视角出发,利用1991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碳排放量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这种关系更加显著。同时,检验还发现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 动态面板 非线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帮英 苏方林
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方法建立碳排放量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省域碳排放量与其五个重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模型显示:经济增长状况、人口增长状况和产业结构是影响省域碳排放量最重要的因素,并与之呈现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在0.218#0.491、0.213#0.460、0.564#0.570之间;能源价格、人均收入水平对省域碳排放量影响度相对较小,前者与之呈现负相关,后者则呈现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在-0.159#-0.286、0.146#0.229之间。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省域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状况、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人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怡
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困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检验了1994~2009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能力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联关系。环境规制强度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强度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技术创新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执行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双赢,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帮英 苏方林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仅是对变量"均值"估计,不能反映省域碳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非平稳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引入空间效应,发现GWR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之前存在内生经济关系;影响碳排放量各因素在省域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为低碳经济实现提出相关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 地理加权回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志勇 刘颖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增加,相反,每单位的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增量是下降的,但2003年以后碳排放弹性系数开始持续上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各省区碳排放弹性系数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低。据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公民应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全民参与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状态空间模型 省际比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香 张婷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出口扩大对环境(CO_2)的影响,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_2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却减少了人均CO_2的排放。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管制,可以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树生 张蔷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1年30个省域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1)各省居民基础生活能源消费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欠发达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数较高;(2)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形式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灾害驱动型,而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温度驱动型时期,能源消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呈U型,且温度调节的成本差异导致曲线左右不对称;(3)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温度驱动效应,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能源增加的主要原因,收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业雯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广东省1978-2012年的数据,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增长会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