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1)
- 2023(17279)
- 2022(14984)
- 2021(13687)
- 2020(11700)
- 2019(26492)
- 2018(26258)
- 2017(50571)
- 2016(27828)
- 2015(31077)
- 2014(31083)
- 2013(31001)
- 2012(28865)
- 2011(26528)
- 2010(26659)
- 2009(24815)
- 2008(24239)
- 2007(21560)
- 2006(19335)
- 2005(17095)
- 学科
- 济(128460)
- 经济(128332)
- 管理(77343)
- 业(72181)
- 企(57629)
- 企业(57629)
- 方法(53058)
- 数学(46529)
- 数学方法(46028)
- 农(32139)
- 中国(31809)
- 地方(28952)
- 学(28951)
- 财(27123)
- 业经(26316)
- 农业(21731)
- 制(21540)
- 贸(20807)
- 贸易(20797)
- 易(20113)
- 环境(19582)
- 和(18203)
- 银(17811)
- 银行(17735)
- 理论(17666)
- 融(17266)
- 金融(17263)
- 技术(17073)
- 行(16991)
- 地方经济(16624)
- 机构
- 大学(415477)
- 学院(412603)
- 济(170030)
- 经济(166491)
- 管理(157500)
- 研究(146144)
- 理学(136576)
- 理学院(134950)
- 管理学(132508)
- 管理学院(131790)
- 中国(105943)
- 科学(93892)
- 京(88545)
- 所(76203)
- 农(75798)
- 财(75398)
- 研究所(69977)
- 业大(66849)
- 中心(63969)
- 财经(61038)
- 江(60675)
- 农业(59989)
- 北京(55721)
- 经(55334)
- 范(54790)
- 师范(54180)
- 院(52348)
- 经济学(51867)
- 州(48711)
- 经济学院(46594)
- 基金
- 项目(280891)
- 科学(218682)
- 基金(202098)
- 研究(198516)
- 家(179265)
- 国家(177818)
- 科学基金(149741)
- 社会(125254)
- 社会科(118583)
- 社会科学(118544)
- 省(111447)
- 基金项目(107730)
- 自然(98812)
- 自然科(96400)
- 自然科学(96365)
- 自然科学基金(94605)
- 划(93960)
- 教育(90298)
- 资助(83241)
- 编号(79390)
- 成果(64058)
- 重点(63848)
- 发(61338)
- 部(61217)
- 创(57542)
- 课题(55582)
- 创新(53909)
- 科研(53788)
- 计划(53115)
- 教育部(51284)
- 期刊
- 济(190321)
- 经济(190321)
- 研究(122084)
- 中国(74321)
- 学报(73753)
- 农(68152)
- 科学(65295)
- 管理(56692)
- 财(54107)
- 大学(53976)
- 学学(51280)
- 农业(46816)
- 教育(40469)
- 技术(34208)
- 融(33802)
- 金融(33802)
- 经济研究(31010)
- 业经(30264)
- 财经(30191)
- 经(25895)
- 问题(25162)
- 业(23420)
- 技术经济(21632)
- 科技(20733)
- 版(19911)
- 资源(19476)
- 理论(19376)
- 统计(19280)
- 图书(19198)
- 业大(19020)
共检索到603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荣 李森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我国省域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0~2013年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建立了其影响因素模型,使用TobiT方法对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循环经济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工业技术投入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对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工业循环经济 效率评价 影响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会恒 刘士栋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研究我国2015年工业各行业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部环境等非经营性因素会显著影响工业行业生态效率,剥离这一因素后,各行业生态效率均获得大幅提升,这说明非经营性因素对提升生态效率作用很明显。因此,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强化R&D投入强度和市场化产权结构均能显著地促进行业生态效率的改善。进一步对比分析后发现,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污染排放强度越低、资本使用量越多和市场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其生态效率表现得越好。因此,当前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的环境和产业政策。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工业 生态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兴侠 何宜庆
文章首先通过区分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将工业生态效率分解为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以此来构建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2005-2010年中国中部和东部各省工业生态效率;其次分别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研发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四因素对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源头消减为核心、转变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加大科研投入和加强政府主导等中部地区提升工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孜 鲁芳 彭怀生
文章在对省际循环经济效率用DEA方法评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并检验了影响循环经济效率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整体循环经济效率在近些年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循环经济效率最高且区内水平较为均衡,西部省份之间差异大,近些年来有明显增进。就全国而言,循环经济效率最低的有青海、宁夏、山西等省份。
关键词:
循环经济 DEA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淑英 李德山 刘媛媛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关键词:
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创新投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焰 崔玉平
复合DEA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算效率值的方法,在用于测算高校管理效率及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方面也非常有效。经过测算,教学科研人员数量和在校及注册学生数量不足是导致我国省域高教管理效率DEA无效的关键原因。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内高教发展不均衡情况也很严重,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通过努力也可以实现管理高效。东部普通高校要特别加强对公用经费的管理,中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还应继续加大投入,西部普通高校应注意对行政人员的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凌洁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约束 结构方程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平生
基于Malmquist指数,本文计算1998~2006年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变动值;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测算技术扩散程度和确定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域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纯技术效率的变动不具有显著的扩散性,上海、江苏等地是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工资水平、国有资产比重、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化、工业规模、资产劳动比和资本产出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翔 肖序
基于矩阵式DEA网络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出发,以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例,进行产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研究。利用该模型对2008-2012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造纸业及纸制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值仍处于低下水平,平均值为0.718。东部地区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西部。生态效益子模块与经济效益子模块是导致我国造纸业及纸制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东部与中部地区动态演化轨迹较为相近,均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子模块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子模块。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导向模式快速转变为经济效益导向模式,导致了其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快速下降。(3)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规模对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城市化水平、科研投入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韩伟伟 宋马林
通过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4~2010年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省域的节能减排效率表现特征,进而运用Tobit模型对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在此期间处于波动状态,略有提升态势,这得益于技术进步,但节能管理缺乏效率;大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但管理不足,亟需提高;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三因素促进了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提高,而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效率的进步有所阻碍,反映中国能源定价机制需要改革。最后提出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伟 彭建超 吴群
本文在界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内涵基础上,利用单要素DEA方法、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系统研究了2001-2011年我国各省份及不同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与变化特征,检验了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企业所有制结构、工业资本构成与企业规模、工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各省份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更高,广东和天津处于前两位;2在研究时段内高效率省份逐渐向东南沿海集中,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各省份效率水平逐渐趋同;3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间效率差异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省份间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并且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立科
探寻产生区域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的投入产出紧密相连,为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人口素质和区位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金融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却没有表现出理论上所认为的正向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留国 何莹莹 张仕璟 丰超
作为中国主要污染源之一,火电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既是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需要。本文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网络DEA模型,测度了2007-2013年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社会和生态子系统效率低下,经济子系统较好;东部和中部效率变动较小,西部较大;(2)整体效率和经济子系统效率先收敛后发散,社会子系统效率总体呈现稳定状态,生态子系统效率总体呈现收敛趋势;(3)要素禀赋结构、能源价格对循环经济整体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率、环境规制强度对循环经济整体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