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3)
2023(13605)
2022(11457)
2021(10572)
2020(9047)
2019(20683)
2018(20690)
2017(41066)
2016(21559)
2015(24373)
2014(24399)
2013(24126)
2012(22304)
2011(20323)
2010(20588)
2009(19094)
2008(18116)
2007(15810)
2006(14106)
2005(12603)
作者
(60962)
(50777)
(50545)
(48242)
(32396)
(24205)
(23089)
(19808)
(19194)
(17889)
(17264)
(17214)
(16124)
(15979)
(15823)
(15255)
(15221)
(14667)
(14599)
(14517)
(12788)
(12245)
(12182)
(11692)
(11580)
(11461)
(10958)
(10831)
(10187)
(9830)
学科
(113511)
经济(113414)
管理(59893)
(55426)
方法(46098)
(43660)
企业(43660)
数学(41709)
数学方法(41052)
中国(27085)
地方(26415)
(26102)
(21332)
业经(21092)
(18732)
(18391)
农业(17507)
(17136)
贸易(17123)
(16536)
地方经济(15877)
(15006)
金融(15003)
环境(14975)
(14906)
银行(14883)
(14375)
(14320)
理论(13983)
(13594)
机构
学院(314054)
大学(312651)
(142028)
经济(139249)
管理(123685)
理学(106839)
理学院(105674)
研究(104322)
管理学(103811)
管理学院(103203)
中国(79119)
(64241)
(62868)
科学(60023)
(50924)
财经(50419)
中心(48083)
(46301)
研究所(46036)
(45676)
经济学(44819)
(44385)
业大(42386)
北京(40324)
(40206)
经济学院(40196)
师范(39860)
(37705)
财经大学(37403)
(36567)
基金
项目(207417)
科学(165157)
研究(154210)
基金(151293)
(130009)
国家(129001)
科学基金(112081)
社会(100022)
社会科(94955)
社会科学(94930)
(82291)
基金项目(79466)
教育(71520)
自然(70680)
自然科(69030)
自然科学(69013)
(67739)
自然科学基金(67713)
资助(62876)
编号(62775)
成果(49957)
重点(46709)
(46660)
(46502)
(43182)
课题(43012)
国家社会(41540)
教育部(40567)
创新(40533)
人文(39830)
期刊
(158674)
经济(158674)
研究(94165)
中国(56073)
管理(46984)
(46193)
学报(40647)
科学(40188)
(39603)
大学(32442)
技术(31231)
学学(30718)
教育(30279)
(29180)
金融(29180)
农业(27272)
经济研究(26375)
财经(25202)
业经(24784)
(21717)
问题(21000)
统计(18488)
技术经济(17743)
(16504)
(16437)
理论(15165)
商业(15063)
决策(14934)
国际(14364)
资源(13829)
共检索到464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秀丽  
文章认为我国的区域合作模式应该是介于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依据地理位置相近、交通联系密切、经济差距大、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的划分原则,把全国划分为6大区域经济圈。并通过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结构相关系数的具体测算,认为:如果要消除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就必须要加强西南、西北和东北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艳   徐爱萍   朱金悦  
提高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选取2013-2022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渐上升,其中东海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同时,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区域差异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间差异最明显。基于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政策环境、技术与人才支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科  邓昭  许妍  李振福  
文章选取沿海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引入"三轴图",对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并利用"偏离-份额"方法评价了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和竞争分量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水土  余雯哲  
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多种投入产出方法,选取44商行2006-2013年276个样本点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发展、变化趋势、中心城市城商行效率梯度三个方面,对比三大经济圈城商行规模经济性,并评价了跨区域扩张中规模效率的类别差异。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效率在改善,规模效率排序与城市梯度相一致,而省内经营的风险控制相对较优。同时,根据实证结果,就三大经济圈城商行的发展路径选择、跨区域经营的风险控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三地区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各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各具优势,但自身都存在着不足。政府应加强政策调控,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以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区应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化视野,扬长避短、形成特色,以形成错位竞争的局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研究"课题组  林洪  
本报告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第三产业各类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约160.33万个)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利用的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和揭示影响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三大经济圈相对先进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和总结。报告最后对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服务业区域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杨丰  张露  
本文选取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运用区位熵对三大经济圈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区位熵、基尼系数和变系数的变化来分析各经济圈的金融集聚程度趋势变化,从而提出推进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艳英  
借助逻辑增长模型以分析和总结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关影响,且基于三大经济圈,运用边际分析以及弹性分析,推断三大经济圈物流业所对应的单位增长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施加的促进作用。当物流业处于不同的增长阶段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晖  
东北亚经济圈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在联合国UNDP的倡导下,经历了1+(3+2)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并逐步向UNDP领导下的东北亚经济圈1+[(3+2)+1]的理想的经济管理模式过渡的过程。而这种理想模式的形成必须在已经形成的思维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地缘关系和历代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发展史重新拟构,逐步构建一种由多级引导管理走向统一管理框架,从而有力地推动东北亚经济圈的日趋完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源  崔琪涌  陆可晶  
通过构建小微制造业发展指标体系和修正经济引力模型,分析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小微制造业的空间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小微制造业发展不均衡,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该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双向影响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京津冀经济圈次之;粤港澳大湾区影响范围最小,程度也相对最低。基于此,改善经济圈内部产业发展的同时,各省市需与经济圈优势产业互补,并通过降低经济距离、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创新能力等方式提升小微制造业发展水平,使其成为贯彻执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檀菲菲  
在建立中国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比较分析了2001~2012年的中国三大经济圈,并运用复合系统耦合度模型和HP滤波分析比较了三大经济圈的耦合协调性和系统稳定性。研究表明:三大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建立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基础上,以京津冀最甚;研究时期内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长三角和珠三角间的差异较小;三大经济圈都始终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十二五"初期长三角的耦合度最高,且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稳定性呈现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景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菁  关伟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经济圈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良好,法治环境问题突出;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呈现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差异起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信用建设、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