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5)
- 2023(16088)
- 2022(14038)
- 2021(12985)
- 2020(11044)
- 2019(25329)
- 2018(25103)
- 2017(49163)
- 2016(26700)
- 2015(30104)
- 2014(30177)
- 2013(29815)
- 2012(27506)
- 2011(24774)
- 2010(24586)
- 2009(22389)
- 2008(21620)
- 2007(18876)
- 2006(16570)
- 2005(14187)
- 学科
- 济(110190)
- 经济(110071)
- 管理(77949)
- 业(72590)
- 企(59011)
- 企业(59011)
- 方法(53156)
- 数学(46969)
- 数学方法(46316)
- 农(29824)
- 中国(28129)
- 财(26876)
- 地方(24072)
- 学(23878)
- 业经(23339)
- 环境(19975)
- 农业(19934)
- 贸(19528)
- 贸易(19519)
- 制(19258)
- 易(18970)
- 和(17556)
- 技术(17061)
- 理论(16869)
- 务(16681)
- 财务(16607)
- 财务管理(16568)
- 划(16114)
- 银(15913)
- 银行(15861)
- 机构
- 大学(383334)
- 学院(382256)
- 管理(153816)
- 济(151628)
- 经济(148334)
- 理学(134530)
- 理学院(133037)
- 管理学(130597)
- 管理学院(129903)
- 研究(123365)
- 中国(90982)
- 京(80642)
- 科学(78469)
- 财(69031)
- 农(61939)
- 所(61350)
- 业大(59500)
- 中心(56844)
- 财经(56354)
- 研究所(56283)
- 江(54457)
- 经(51169)
- 范(50229)
- 北京(50195)
- 师范(49739)
- 农业(48797)
- 经济学(45428)
- 院(45287)
- 州(44193)
- 财经大学(42074)
- 基金
- 项目(267437)
- 科学(210658)
- 基金(194167)
- 研究(193372)
- 家(169476)
- 国家(168134)
- 科学基金(144777)
- 社会(121481)
- 社会科(115156)
- 社会科学(115123)
- 省(105994)
- 基金项目(103622)
- 自然(95614)
- 自然科(93362)
- 自然科学(93339)
- 自然科学基金(91609)
- 教育(89406)
- 划(88590)
- 资助(80300)
- 编号(79114)
- 成果(62498)
- 重点(59984)
- 部(58892)
- 发(57246)
- 创(55301)
- 课题(53900)
- 科研(51690)
- 创新(51656)
- 教育部(50217)
- 国家社会(49520)
- 期刊
- 济(158138)
- 经济(158138)
- 研究(107357)
- 中国(65278)
- 学报(60936)
- 科学(55761)
- 农(54661)
- 管理(54040)
- 财(50183)
- 大学(46278)
- 学学(43708)
- 教育(39737)
- 农业(38312)
- 技术(33862)
- 融(29255)
- 金融(29255)
- 业经(27204)
- 财经(26086)
- 经济研究(25016)
- 经(22218)
- 问题(21292)
- 统计(19319)
- 图书(19051)
- 理论(18979)
- 技术经济(18914)
- 业(18842)
- 科技(18568)
- 资源(18125)
- 实践(17502)
- 践(17502)
共检索到53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段庆锋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绩效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中,对2002—2009年我国29个省区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变化规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碳排放绩效出现了显著提升;三大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局面;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且中部地区的进步速度最显著;大部分省份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还较低,这不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低碳发展 碳减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李鹏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启英 王倍倍 周辉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BM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4年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5%、1.91%、0.43%和0.98%,相比无碳排放约束下的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农业非期望产出的过度排放对农业能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效率损失;(2)考察期内,碳排放约束下
[期刊] 预测
[作者]
尤建新 陈震 张玲红 马军杰
综合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运用SML指数对我国1998~2009年省域连续性CO2排放绩效进行测算,进而对其区域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CO2排放绩效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因素方面,R&D人员、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绩效呈显著的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负效应显著,R&D强度影响不显著,存在间接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冰 程婷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涛 周晶
FareR等提出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但是这种分解并不能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寻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降低的根源。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固定投入生产力变化与可变投入生产率变化的方法。特别地,如果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该方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资本投入生产力变化和劳动投入生产力变化,以实现各种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能够单独测量的目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有为 梁雪梅 尚东星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TFP进行静态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在剥离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偏低则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可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改进由纯技术效率占据主导,但技术进步迟缓依旧是扼制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瓶颈。因此,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保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健 贺美亮 胡书金
银行效率是银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金融机构资源利用效果的集中体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对增强盈利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0-2009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00-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2009年全要素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效率存在差异,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中间水平,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0~2006年全国30个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基本结论是: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中西部地区均远离前沿面。2000年之前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2000年后收敛趋势减弱。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能源价格提高对全国及三大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促进作用,对中部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蕊 齐振宏 曹丽红
为掌握环境制约下我国各地区养猪业经济增长状况,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养猪业碳排放引入生产效率模型,测算新世纪以来我国养猪业技术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他资本投入、用工投入、饲料投入、仔猪投入和养猪业碳排放对生猪产出都有显著影响;在分时期及整个样本期,中部、东部和西部的技术效率逐次降低,且三大地区的差距具有不断拉大的趋势;2001—2012年除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4省市外的养猪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指数均<1;2006—2012年全国养猪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速度呈现出由中部、东部、西部逐次递减的格局;2001—2012年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蕊 齐振宏 曹丽红
为掌握环境制约下我国各地区养猪业经济增长状况,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养猪业碳排放引入生产效率模型,测算新世纪以来我国养猪业技术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他资本投入、用工投入、饲料投入、仔猪投入和养猪业碳排放对生猪产出都有显著影响;在分时期及整个样本期,中部、东部和西部的技术效率逐次降低,且三大地区的差距具有不断拉大的趋势;2001—2012年除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4省市外的养猪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指数均<1;2006—2012年全国养猪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速度呈现出由中部、东部、西部逐次递减的格局;2001—2012年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国平 朱远
基于稳态经济理论,从碳排放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约束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构建全要素福利绩效(TFWP)的分析框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考察了2000~2010年中国省域TFWP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对各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并探讨了TFWP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部分省市区的TFWP逐渐下降,区域差距较大,且未出现高绩、效高福利的优质发展类型,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文化程度以及政府规模等因素对TFWP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金灿 仲伟周
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排放效率在2000~2007年间不断升高,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降;我国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蓉蓉 廖小静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2-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采用了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经济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在此阶段TFP增长有限,对GDP贡献不够;Malmquist指数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各地区的T F P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指数带动的和由效率改进带动的效应程度大体相同,我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基于迪氏指数分解的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人口、产业、能源结构变动视角下的解释
基于指数分解的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区域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
利用外资、环境约束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比较研究
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基于省域面板数据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观察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因素分解
我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