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3)
- 2023(5018)
- 2022(4304)
- 2021(4080)
- 2020(3594)
- 2019(8021)
- 2018(8272)
- 2017(16817)
- 2016(9402)
- 2015(10817)
- 2014(10737)
- 2013(11154)
- 2012(10977)
- 2011(9827)
- 2010(10120)
- 2009(9481)
- 2008(9629)
- 2007(8747)
- 2006(8058)
- 2005(7424)
- 学科
- 济(40144)
- 经济(40101)
- 业(23715)
- 管理(21999)
- 方法(19223)
- 数学(17649)
- 数学方法(17492)
- 企(15032)
- 企业(15032)
- 中国(14133)
- 农(13428)
- 学(10321)
- 财(9052)
- 制(9011)
- 农业(8906)
- 贸(8888)
- 贸易(8883)
- 易(8703)
- 银(8058)
- 银行(8024)
- 行(7805)
- 业经(7229)
- 税(6910)
- 融(6769)
- 金融(6768)
- 税收(6483)
- 收(6427)
- 劳(5947)
- 劳动(5929)
- 环境(5786)
- 机构
- 大学(149864)
- 学院(147174)
- 济(62962)
- 经济(61757)
- 研究(55916)
- 管理(51015)
- 中国(43664)
- 理学(43525)
- 理学院(42908)
- 管理学(42054)
- 管理学院(41786)
- 科学(35392)
- 京(33097)
- 财(31115)
- 所(30625)
- 农(28261)
- 研究所(28003)
- 财经(24879)
- 中心(23922)
- 农业(22628)
- 经(22626)
- 业大(22504)
- 江(22130)
- 北京(21321)
- 经济学(20898)
- 范(20261)
- 师范(20032)
- 院(19856)
- 经济学院(19086)
- 财经大学(18597)
- 基金
- 项目(93022)
- 科学(72605)
- 基金(68872)
- 研究(64554)
- 家(62153)
- 国家(61732)
- 科学基金(50293)
- 社会(40988)
- 社会科(38823)
- 社会科学(38814)
- 基金项目(36006)
- 省(33682)
- 自然(33191)
- 自然科(32362)
- 自然科学(32350)
- 自然科学基金(31744)
- 划(30495)
- 教育(29371)
- 资助(29288)
- 编号(25654)
- 重点(21899)
- 部(21692)
- 成果(21630)
- 发(20196)
- 科研(18203)
- 创(18151)
- 教育部(17898)
- 课题(17827)
- 计划(17788)
- 国家社会(17426)
共检索到222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文军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1990—2012年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特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四重分解,借助方差分解法和核密度估计法,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省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中,技术进步、物质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都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多数省区技术效率的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几乎在所有省区中物质资本深化的贡献都最大;物质资本深化是造成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差距持续扩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深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省区物质资本深化贡献差异和技术效率贡献差异是我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也是此期...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梅 易卓睿
本文基于劳动生产率这一视角研究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价格标高理论,即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工资增长的不一致会影响通货膨胀率。笔者采用了中国1992年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使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价格变动率之间的差异(本文简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作为门限变量检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本文发现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中国的数据更倾向于菲利普斯曲线中存在两个门限值,当劳动生产率增速小于名义价格变动时,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最显著;当劳动生产率加速,同步于或快于名义价格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关系会相对变弱。
关键词:
门限值 劳动生产率差异 菲利普斯曲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征 唐涯 朱菲菲
中国的产业层次需要向中高端升级,这离不开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本土的技术研发和基础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日本劳动生产率的纵向发展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体现为劳动投入的产出效果,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报酬,从而对国内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何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序列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就业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关系中的特征及演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雷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关键。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至少有七种定义。明确"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各定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不仅应进入宏观经济统计,还应成为企业日常核算的重要内容。对"劳动生产率"的核算,不仅要核算活劳动的生产率,还应核算对象化劳动的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雄浪 杨霞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建国
本文揭示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内在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相对变化,从而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此说明,在纸币体系中,一定程度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常出现的现象。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价值 价格 价格总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青江 陈彤 邓羽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多视角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区域差异和收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梯度效应明显;地区间差异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间推移将达到各自的稳定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