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5)
2023(13825)
2022(12136)
2021(11751)
2020(9796)
2019(22639)
2018(22611)
2017(44423)
2016(24362)
2015(27244)
2014(27579)
2013(27284)
2012(25347)
2011(22642)
2010(22905)
2009(21052)
2008(20939)
2007(18376)
2006(16268)
2005(14474)
作者
(69660)
(57526)
(57218)
(54847)
(36749)
(27412)
(26167)
(22421)
(21690)
(20925)
(19435)
(19311)
(18282)
(18279)
(17952)
(17717)
(17278)
(17107)
(16496)
(16478)
(14279)
(14255)
(13905)
(13090)
(13042)
(12887)
(12815)
(12807)
(11646)
(11338)
学科
(91815)
经济(91703)
管理(74087)
(69310)
(57158)
企业(57158)
方法(42942)
数学(37598)
数学方法(37147)
(36030)
中国(27870)
(26229)
(21300)
(19988)
业经(19774)
(19403)
财务(19335)
财务管理(19281)
地方(18702)
企业财务(18345)
(17990)
贸易(17983)
(17545)
(16927)
银行(16887)
农业(16696)
(16024)
理论(15454)
(14992)
(14750)
机构
大学(343871)
学院(343012)
(137114)
管理(135746)
经济(134027)
理学(117147)
理学院(115877)
管理学(113996)
研究(113706)
管理学院(113359)
中国(86442)
(73083)
(72927)
科学(69806)
(57580)
财经(54788)
(52986)
研究所(51829)
中心(51136)
(50543)
(49633)
业大(49331)
北京(46620)
(44439)
师范(44066)
农业(41505)
(41360)
经济学(40850)
(40687)
财经大学(40540)
基金
项目(227121)
科学(177671)
研究(168024)
基金(164004)
(141858)
国家(140651)
科学基金(120371)
社会(104093)
社会科(98578)
社会科学(98553)
(87891)
基金项目(86852)
自然(78348)
教育(77402)
自然科(76457)
自然科学(76438)
自然科学基金(75033)
(74149)
编号(69556)
资助(68715)
成果(57971)
(50839)
重点(50238)
课题(47660)
(47659)
(46621)
教育部(43620)
科研(43477)
创新(43454)
项目编号(43338)
期刊
(151304)
经济(151304)
研究(106471)
中国(64929)
(57850)
学报(52495)
管理(49574)
科学(47774)
(47724)
大学(39891)
教育(37954)
学学(37549)
(33142)
金融(33142)
农业(33124)
技术(28321)
财经(26783)
业经(24899)
经济研究(24718)
(22700)
问题(20035)
理论(17791)
图书(17228)
技术经济(16320)
实践(16277)
(16277)
(16116)
(16066)
现代(15722)
科技(15663)
共检索到509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友  丛树海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政策运行轨迹的历史考察 ,认为我国的相机财政政策不管是收入政策还是支出政策抑或是综合预算政策 ,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 ,且各项政策周期内波动幅度都不是很大 ,除了极个别的年份外 ,基本上保持在 2个百分点以内。就收支政策的波动来看 ,两者的波动保持了较高的相似性。 1995年前 ,两者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下运行 ,1995年后 ,两者又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上运行。但就稳定职能来说 ,财政支出政策明显地要好于财政收入政策 ,综合预算政策基本上与稳定职能保持一致。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杨曌凉  崔志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纪尧  
鉴于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及财政政策波动性所带来的若干影响,近年来,财政政策波动性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文献不断涌现,包括财政政策波动性的测度、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影响、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决定因素以及政策弹性、持久性与政策波动性的关系研究等方面。本文旨在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厘清财政政策波动性研究的脉络和最新国际动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王申令  
笔者借鉴Fernández-Villaverde等(2015)的测度方法定量估测包括中国在内的36个国家2004—2017年间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将2014年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作为强化预算约束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来推断强化预算约束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极大地推高了中国的财政政策波动性;中国财政政策波动性处于较高水平;以新《预算法》为标志的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了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约束;预算管理制度约束的加强显著降低了中国的财政政策波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充分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和可信度,最后给出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纪尧  
本文定量测度了中国财政政策波动性,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宏观影响与微观机理,并从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视角考察财政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存在较大波动性;财政政策波动性冲击通过预期渠道导致总产出、消费、投资、出口和劳动雇佣等下滑及价格上涨;封闭条件会低估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波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金融摩擦会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冲击的影响;在不同的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波动性对总产出、投资和私人消费均产生负效应。不同财政规则下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总产出和私人消费角度看,在基准财政规则下,财政波动性的负效应最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赵姝洁  
笔者定量测度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政策波动性,使用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借助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分析财政透明度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透明度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在不断加强,但财政透明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单个省份不同年份的财政透明度波动较大,不同省份之间的财政透明度差异较大;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政策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存在负向影响,即随着一个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该地区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将下降;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低透明度地区和财政政策波动性较高地区的财政透明度影响更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约束政府行为,降低预决算偏差度,从而达到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的效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文  曹建海  程灵沛  
文章选用我国1978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H-P滤波估计我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通过建立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我国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财政收入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对称性,且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反应并不敏感。因此,需要改变财政支出的刚性特征,同时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以增强财政政策平稳经济波动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付一平  刘金全  梁冰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李富强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产出效应、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产出效应还是通货膨胀效应,我国财政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明显大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并且其对产出的影响也更为持久,而在通货膨胀或价格效应方面也是如此,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远比紧缩性财政政策大且深远。对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价格和工资黏性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对于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公众预期、政府政策实践和消费者信用市场不发达等方面寻找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本文首先从农业投入角度肯定了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然后检验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短期波动的调控作用 ,发现财政支农的波动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同步 ,财政政策未能发挥缓周期作用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推波助澜的因素。财政支农的不稳定及其在反周期方面的不良作用 ,主要是由于总体财力有限这一根本原因所造成的。在新形势下 ,国家应在扩大财政规模的前提下 ,逐渐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全  梁冰  
财政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并在需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定量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依性,在结构VAR模型中刻画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操作的相机选择性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在目前我国进入新经济周期的态势下,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作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学英  白文周  
市场信心变化是否会造成经济波动,如何选择财政调控策略稳定市场信心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文章利用矢量自回归模型和季度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基础上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市场信心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滞后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企业信心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路径存在明显差异,虽自1999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差异明显。紧缩性财政收入政策虽对市场信心具有反向抑制效应,但并不显著,扩张性支出政策虽在经济低迷时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成效在不同支出项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军  薛小玉  刘钊  
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数据,利用SVAR模型,对财政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和临界点,资产价格不宜作为我国财政政策调控的直接目标,但可考虑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关注的辅助目标,并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实施监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采集1995~2009年的中国季度数据,构建由政府财政支出、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变量组成的SVA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和税收两个财政政策变量冲击对中国产出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是引起中国产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冲击和税收收入冲击在波动贡献、作用力度、时滞、持久性等方面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