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1)
2023(11153)
2022(9070)
2021(8291)
2020(7205)
2019(16264)
2018(16433)
2017(32916)
2016(17316)
2015(19755)
2014(19707)
2013(19793)
2012(18244)
2011(16410)
2010(17203)
2009(16799)
2008(16565)
2007(15004)
2006(13736)
2005(12923)
作者
(50074)
(41809)
(41432)
(39488)
(26749)
(19505)
(18861)
(16071)
(15572)
(15101)
(14141)
(13742)
(13661)
(13284)
(12713)
(12684)
(12432)
(12058)
(11819)
(11617)
(10550)
(10172)
(10132)
(9634)
(9407)
(9397)
(9117)
(9014)
(8174)
(7971)
学科
(107307)
经济(107209)
(80663)
(74367)
企业(74367)
管理(68113)
方法(42221)
数学(34231)
数学方法(33743)
业经(30549)
(26706)
(25893)
中国(22810)
地方(19936)
(19494)
财务(19460)
财务管理(19440)
(18987)
农业(18432)
企业财务(18355)
技术(17463)
(16482)
(15613)
理论(15353)
(15252)
(15146)
(14966)
贸易(14953)
(14506)
(13161)
机构
学院(270561)
大学(263446)
(130647)
经济(128473)
管理(110649)
理学(94386)
理学院(93555)
管理学(92250)
管理学院(91748)
研究(83828)
中国(68971)
(60464)
(54221)
财经(47844)
科学(44878)
(43134)
(41367)
(41013)
经济学(40824)
中心(37361)
经济学院(36574)
研究所(36478)
(36426)
财经大学(34941)
北京(34676)
业大(32675)
(32367)
商学(32191)
商学院(31890)
经济管理(30642)
基金
项目(160899)
科学(129258)
研究(121691)
基金(118651)
(99699)
国家(98823)
科学基金(87780)
社会(81350)
社会科(77413)
社会科学(77391)
(63475)
基金项目(61707)
教育(54979)
自然(54023)
自然科(52830)
自然科学(52817)
自然科学基金(51938)
(50675)
资助(49876)
编号(48905)
成果(38354)
(36241)
(36136)
(35705)
重点(35322)
(35018)
国家社会(33739)
创新(33065)
课题(33031)
人文(32199)
期刊
(156015)
经济(156015)
研究(85190)
(49383)
管理(48846)
中国(47106)
(34327)
科学(31087)
学报(28318)
技术(27966)
(27566)
金融(27566)
经济研究(26165)
业经(25722)
财经(25436)
大学(23479)
农业(23473)
学学(22630)
(22103)
问题(20169)
教育(19399)
技术经济(18976)
统计(16830)
(15988)
(15438)
商业(15346)
现代(14430)
(14358)
世界(14305)
经济管理(13804)
共检索到416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忠民  宋田林  
在改革前的计划一元体制下,企业规模是由计划主体的价值标准来确定的。它的实现途径就是各级计划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额。改革之后,投资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决定企业规模的主体也就不仅仅是计划者,而且包容有地方和部门的自有资金部分、城镇集体、乡镇工业和个体经济等。在这种新态势之下,我国企业规模的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对这种变化理论界是怎样认识的呢?本文对此试作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萍  慕永和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扩大企业规模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我国实际来看,企业规模偏小,且产业集中度过低,这是我国产业组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壮大我国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成长素质,应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经济特征,在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多角化和提前多角化。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横向兼并应是目前该选用的兼并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东日  
1、引言 经济学家A.Morshall 1904年在《经济学原理》中利用局部均衡理论,通过成本函数的分析,从理论角度解决了规模经济的界定问题。1959年,G.Marx和A、Silberston通过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arx-Silberston曲线,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远未达到行业规模经济的标准,我国进入WTO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影响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铭奇  邓秋云  
专业化和分工使得企业的报酬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有关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企业的收益在开始时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当规模的扩大超过某一限度时,企业的收益反而会减少,这就是规模经济问题。中国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吗?利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只有个别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大多数行业则不具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宏伟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走向理想目标,还必须有眼下坚实的脚步。当今,不少中国企业的理想是:"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当行业第一"、"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还有"把洋品牌挤出中国"、"多给国家上缴利税"、"多给员工谋福利"和"多为股东挣钱",甚至有"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元智  马鸣萧  
企业规模问题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主张,造成冲突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含混的概念。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企业规模应该从两个相互正交的维度上———企业的横向规模和纵向规模———来度量。规模经济来自于横向规模的扩张,而纵向规模的扩张可能会带来规模不经济。产业集群是观察企业横向、纵向规模一个好的样本。区分企业规模的不同性质,将会使与规模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出现明晰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质武  
企业规模问题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规模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和企业能否顺利、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为了正确确定和选择企业规模就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本文通过剖析西方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就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规模经济及其产生原因分析“规模经济”是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它是指厂商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这里的规模主要指生产能力,经济则是指节省、效益、好处等意思。所以,规模经济实质上是指因生产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伟  
文章基于2010~2012年我国13家上市水务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对其中8家联合生产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的水务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对我国水务行业进行的供排水一体化和横向、纵向分离的市场结构重组政策提供了实证检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薛有志  刘东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汉洪  王刚  
目前 ,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业集中度过低 ,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 ,缺乏规模经济。合理扩大我国制造业的企业规模 ,实现规模经济是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以横向联合方式为主的企业购并是短期内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国清  
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国内需求的整体规模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和当前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市场断层对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影响。并就市场需求与规模经济之间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只有打破市场封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才能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来促进企业规模的优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雷小青  
在前人对信息化和规模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信息化和物流企业规模经济结合起来研究。分析出当前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技术、管理和市场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结合物流企业所处的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总结出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光明  唐五湘  陈一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耘  
战后,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日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日本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既不同于战前的财阀,又有别于欧美垄断大企业的独特的垄断形态和组织——企业集团。日本企业集团可分为六大企业集团和独立系企业集团两大类。前者包括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银行等。后者的界定标准尚不统一,权威的《东洋经济·企业系列总览》1991、1992年版均确定为40个。企业集团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力,无论是资本额、利润率、生产规模和能力,还是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金忠  
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在于未能将外部性和空间因素考虑进去。若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规模经济就有两种类型 ,即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聚集规模经济。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看 ,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基于上述认识 ,本文提出了几种可供中小企业利用的规模经济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