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6)
2023(5027)
2022(4344)
2021(4573)
2020(3907)
2019(9439)
2018(9947)
2017(19000)
2016(11275)
2015(13286)
2014(13654)
2013(12727)
2012(11668)
2011(10821)
2010(11555)
2009(10470)
2008(10169)
2007(9335)
2006(8487)
2005(7858)
作者
(29471)
(24180)
(23739)
(23202)
(15268)
(11367)
(11187)
(9300)
(9289)
(8867)
(8131)
(7814)
(7749)
(7669)
(7552)
(7244)
(7188)
(7185)
(7063)
(6882)
(6352)
(5982)
(5955)
(5572)
(5529)
(5498)
(5493)
(5409)
(4829)
(4726)
学科
(39260)
经济(39229)
管理(24719)
(22500)
方法(22405)
数学(20974)
数学方法(20442)
教育(19590)
中国(18409)
(17308)
企业(17308)
理论(10512)
(10379)
教学(8609)
(8521)
(8464)
(8288)
贸易(8280)
(8265)
(8136)
(7357)
银行(7354)
(7089)
技术(6659)
业经(6614)
(6566)
农业(5990)
(5811)
金融(5811)
(5587)
机构
大学(157922)
学院(154193)
(57173)
经济(55672)
管理(54712)
研究(50754)
理学(46722)
理学院(46175)
管理学(44976)
管理学院(44676)
(35520)
中国(34582)
教育(30172)
(29496)
师范(29365)
科学(28706)
(28556)
(25050)
北京(24101)
师范大学(23923)
(23678)
财经(22423)
研究所(22387)
中心(21862)
技术(20183)
(20164)
(19264)
职业(18697)
业大(18447)
(18019)
基金
项目(90382)
研究(74237)
科学(72013)
基金(61427)
(51378)
国家(50849)
教育(43736)
社会(43238)
科学基金(42965)
社会科(40785)
社会科学(40776)
(36590)
编号(34385)
(32729)
基金项目(31000)
成果(30683)
资助(27190)
课题(26665)
自然(26125)
自然科(25501)
自然科学(25496)
自然科学基金(25000)
(22376)
(22231)
重点(21564)
项目编号(20726)
规划(20151)
(20059)
教育部(19924)
(19173)
期刊
(61857)
经济(61857)
研究(57812)
教育(51598)
中国(36762)
管理(20442)
(19947)
技术(19543)
学报(17306)
科学(16909)
(15455)
大学(15018)
(13499)
金融(13499)
职业(13343)
学学(12273)
财经(10986)
农业(10843)
经济研究(10708)
业经(10699)
统计(9985)
(9431)
技术教育(8762)
职业技术(8762)
职业技术教育(8762)
问题(8561)
(8552)
(8088)
论坛(8088)
决策(8028)
共检索到23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友  
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界定应当与国际上通常确认的范围相一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必须界定在高等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并依此实事求是地进行表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南国农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大陆33年来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定位问题讨论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定位与发展问题的未来提出了三点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海波  王凤玲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发展规模应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20%左右。考虑到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若干特点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需要,建议2006~2010年保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5%左右的增速,2010年后再适度提高增速,使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学军  
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和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意见。高等教育公共服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要求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纲要》是一个对我国教育带有未来指向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谋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高等教育而言,《规划纲要》必须体现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民网举办的座谈会上宣勇教授认为这些都是《规划纲要》应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描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哲武  
本文强调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存量积累方面的作用的同时认为:当前,在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对经济的增长起了重大促进作用。但与众多发达国家及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的同时,更多体现的是外延式的扩大,而非内涵式的发展。由此,出现了高等教育梯度结构不合理、学历贬值及劳动力市场出现合并均衡等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是一个单纯的高等教育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考虑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时,不能不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状况。首先,从本世纪末我国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状况看,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主要放在发展初等教育上;其次,从教育经费的再分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过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挤占了本来就很不充足的初、中等教育经费;最后,走内涵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说法,在当前条件下说服力不足。因此,在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下,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与发达国家比较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是极不明智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本文对高等教育的供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反映国际平均水平的高等教育规模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现状。本文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并不过度,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还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芳  刘泽云  
基于2007-2016年我国省级数据,从投入总量和生均投入两个方面衡量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经费投入对地区高等教育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财政性投入增长较快而非财政性投入增长缓慢;经费投入总量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具有正面影响,其中非财政性投入的影响更大;生均财政性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而生均非财政性投入与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不存在显著关系。未来我国应稳步增加生均财政性投入,适当提高学费水平,积极鼓励民办学校投入、捐赠等非财政渠道的投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开明  
从需求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从供给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从效果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在下降、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国家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根据高等学校的生师比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同时国家应该改革财政高等教育投资方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监管体系,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江山  陈旭  
计算机文化与高等教育江山,陈旭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计算机文化的形成、重要性及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一、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是指由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的新的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系统的形态变化。它对现代社会和现代高等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厚丰  刘承波  
1999年启动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七年来,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了效益,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但也引发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要辩证分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创新政策和规制加速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适度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完善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实现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