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9)
- 2023(17468)
- 2022(15307)
- 2021(14171)
- 2020(12212)
- 2019(28412)
- 2018(28328)
- 2017(55140)
- 2016(30020)
- 2015(34269)
- 2014(34233)
- 2013(33811)
- 2012(31323)
- 2011(28365)
- 2010(28455)
- 2009(26408)
- 2008(26300)
- 2007(23348)
- 2006(20286)
- 2005(17919)
- 学科
- 济(122604)
- 经济(122461)
- 管理(86891)
- 业(82992)
- 企(67913)
- 企业(67913)
- 方法(60863)
- 数学(53518)
- 数学方法(52827)
- 农(32861)
- 财(32186)
- 中国(31864)
- 学(27034)
- 业经(26517)
- 贸(23566)
- 贸易(23558)
- 地方(23115)
- 易(22842)
- 制(22514)
- 农业(21730)
- 务(20639)
- 财务(20557)
- 财务管理(20508)
- 理论(19689)
- 企业财务(19426)
- 银(19271)
- 银行(19210)
- 和(18978)
- 环境(18842)
- 技术(18543)
- 机构
- 大学(442722)
- 学院(439804)
- 济(175048)
- 管理(172893)
- 经济(171271)
- 理学(150330)
- 理学院(148652)
- 管理学(145849)
- 管理学院(145055)
- 研究(143871)
- 中国(106481)
- 京(93695)
- 科学(91079)
- 财(81345)
- 所(73027)
- 农(72500)
- 业大(67222)
- 研究所(66742)
- 财经(66300)
- 中心(65686)
- 江(63275)
- 经(60163)
- 北京(58875)
- 范(57752)
- 农业(57390)
- 师范(57175)
- 经济学(53358)
- 院(51991)
- 州(51437)
- 财经大学(49408)
- 基金
- 项目(299677)
- 科学(234692)
- 基金(217462)
- 研究(215548)
- 家(190009)
- 国家(188501)
- 科学基金(161259)
- 社会(134572)
- 社会科(127518)
- 社会科学(127484)
- 省(116849)
- 基金项目(115420)
- 自然(106622)
- 自然科(104139)
- 自然科学(104106)
- 自然科学基金(102211)
- 教育(99869)
- 划(98887)
- 资助(91027)
- 编号(88215)
- 成果(71466)
- 重点(67180)
- 部(66369)
- 发(62999)
- 创(61408)
- 课题(60314)
- 科研(57933)
- 创新(57377)
- 教育部(56630)
- 大学(55758)
- 期刊
- 济(184718)
- 经济(184718)
- 研究(124860)
- 中国(74442)
- 学报(72044)
- 科学(64840)
- 农(64564)
- 财(61253)
- 管理(60735)
- 大学(53872)
- 学学(50790)
- 教育(44572)
- 农业(44566)
- 技术(38021)
- 融(35788)
- 金融(35788)
- 财经(31945)
- 业经(30931)
- 经济研究(29794)
- 经(27212)
- 问题(24996)
- 图书(22756)
- 业(22648)
- 统计(22002)
- 技术经济(21720)
- 理论(21537)
- 版(20855)
- 科技(20270)
- 商业(20120)
- 贸(19686)
共检索到62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云
工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首先运用各省工业数据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路径,从而得出了工业集聚也是我国目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次,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业集聚效应,认为工业集聚会促进集聚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值的提高,进一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工业 集聚 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胤晨 谷人旭 王春萌 杨帆 许树辉
利用长三角地区131个县域单元的相关数据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2003—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同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县域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度呈不断增强之态势以及"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空间演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均有影响,尤其新经济地理因素较为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英明 杨连盛 吕慧君 沈星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相关省级数据,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纵向竞争)和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资源短缺和环境损害是否对工业集聚产生约束作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水土资源短缺不但没有降低工业集聚水平,反而显著提高工业集聚水平。我国的水土资源短缺是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需求主导型的市场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总体上没有改变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和集聚倾向。(2)水体环境损害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2074。(3)需求规模对地区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5513。(4)交易成本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至少达到-...
关键词:
资源短缺 环境损害 工业集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潘杨
通过利用1987 ̄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集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集聚特征日益显著,而这主要又是源于非国有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非国有工业较之国有工业具有更为显著的集聚特征。我们对影响国有与非国有工业集聚因素所做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的不彻底,其仍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负担,使得各种经济因素对国有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仍然很微弱;而非国有工业由于产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其生产布局显然受到经济因素的支配,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和经济政策因素均对其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关键词:
工业集聚 基尼系数 新经济地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芳霞 何强 罗胤晨 文传浩
文章从规模、效益、生态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工业集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08—2018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的工业集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工业集聚质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指数值由2008年的0.147增加至2018年的0.234,其中重庆工业集聚质量指数最高,贵州工业集聚质量发展滞后;长江上游地区工业集聚质量空间演进特征明显,且区域差异化显著;要素禀赋、开放度和城镇化率提升对本地区工业集聚质量起到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影响则不显著,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工业集聚质量影响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工业集聚质量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小莉 王洪武 朱磊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自己独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产业集聚研究中使用的测算方法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过程中,测算了1998~2007年10年间天津市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动趋势,并选取典型行业对其集聚效应中包含的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面板数据 天津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素凤 Pascale Champagne 潘和平 冯南平 王洪波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ESDA分析方法,建立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考察我国省际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偏微分法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地区会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性,从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集聚没有带动就业非农化;(3)我国地区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快了非农化进程,引起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工业集聚效应;(4)我国城市对工业的承受能力较弱;(5)我国的工业集聚只引起了产业产值变化,并没有过多地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差,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今后的工业化战略应当更加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曾国平 曾三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因果分析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05年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工业集聚是影响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原因,而城市化进程对工业集聚的变动也有显著的影响。工业集聚加剧了人口的集聚,构成城市集聚的基础,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大,人口越多,集聚性越强,对周围地区的工业向心力越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本文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环境污染 市场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文章以山西工业集聚区为例,通过SWOT分析探讨山西工业集聚区建设的基本态势,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思想桎梏、龙头项目带动、做好要素保障服务等,为山西紧抓机遇、弥补短板、因地制宜地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山西 工业集聚区 SWOT 分析 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集聚——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竞争力的联动效应分析——评《物流产业集聚及其区域经济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集聚、城市集聚与水资源消耗——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都市型工业集聚效应的动态分析:以上海为例
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空间视角下工业集聚的所有制效率影响及效应分解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商务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溢效应研究——基于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出口溢出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