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8)
- 2023(7527)
- 2022(6305)
- 2021(5805)
- 2020(4598)
- 2019(10742)
- 2018(10597)
- 2017(21530)
- 2016(11494)
- 2015(13266)
- 2014(13458)
- 2013(13756)
- 2012(13438)
- 2011(12481)
- 2010(12848)
- 2009(12328)
- 2008(12326)
- 2007(11449)
- 2006(10792)
- 2005(10517)
- 学科
- 济(58963)
- 经济(58910)
- 业(29191)
- 管理(28927)
- 中国(21860)
- 企(20742)
- 企业(20742)
- 银(19821)
- 银行(19811)
- 方法(19447)
- 行(18834)
- 地方(17613)
- 制(17438)
- 数学(17314)
- 数学方法(17252)
- 农(16583)
- 融(15322)
- 金融(15322)
- 业经(12856)
- 贸(11701)
- 贸易(11681)
- 易(11263)
- 财(11151)
- 度(10794)
- 制度(10793)
- 农业(10721)
- 发(10229)
- 地方经济(10010)
- 业务(9632)
- 体(8783)
- 机构
- 学院(175010)
- 大学(174267)
- 济(80579)
- 经济(78810)
- 研究(64844)
- 管理(63587)
- 中国(58314)
- 理学(51625)
- 理学院(51022)
- 管理学(50470)
- 管理学院(50119)
- 财(41118)
- 京(38873)
- 科学(34562)
- 所(33367)
- 财经(31088)
- 中心(30239)
- 研究所(29152)
- 江(28589)
- 经(28003)
- 农(27750)
- 北京(26217)
- 经济学(25489)
- 银(25294)
- 银行(24333)
- 州(23867)
- 范(23382)
- 师范(23192)
- 财经大学(22962)
- 经济学院(22920)
- 基金
- 项目(97110)
- 科学(76020)
- 研究(75675)
- 基金(68705)
- 家(57961)
- 国家(57432)
- 科学基金(48399)
- 社会(48334)
- 社会科(45944)
- 社会科学(45932)
- 省(37607)
- 基金项目(35379)
- 教育(33920)
- 编号(31528)
- 划(31512)
- 资助(29250)
- 自然(27934)
- 发(27330)
- 自然科(27211)
- 自然科学(27204)
- 成果(27110)
- 自然科学基金(26703)
- 发展(22819)
- 课题(22740)
- 展(22421)
- 部(22219)
- 重点(21715)
- 创(19851)
- 性(19751)
- 国家社会(19603)
共检索到304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平
央行票据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用以对冲外汇占款的短期债券,是我国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我国外汇大量持续流入、国债市场不发达、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央行票据这种替代性操作工具和国债相比,利息成本的承担机制不同。央行票据的利息支付构成了新的货币扩张因素,呈现"反对冲"效应,增大通胀压力,其对冲操作效率也不断降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不存在成熟的公开市场操作,未来我国应努力建设多层次发达的国债市场,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央行票据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国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宏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有价证券买卖来吞吐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指出其是我国在目前国债市场不发达、汇率制度改革不到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缺乏沟通协调机制情况下的现实选择,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起到了回笼流动性、稳定通货膨胀率的作用。但是从理论和现实情况分析,央行票据具有不可持续性及操作成本过高两大缺点,应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逐渐淡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倪志良 赵春玲
一、国债发行与货币供给 1998年和1999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分别为3808.7亿和4015.3亿,1998年的数字尚不包括面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30年期记账式特别国债2700亿元。2000年财政部全年累计在国内发行国债4657亿元。凭证式国债共发行三期,发行1900亿元,占全年国债发行总额的41%;记账式国债全年发行2519.5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晓兰 段从峰
本文认为由于国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尤其是短期国债具有期限短、变现性强、市场表现活跃等特点,符合公开市场操作的要求,理应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目前,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的局限性显现,国债具有的优势可弥补其局限。长远看,随着短期国债规模的扩大,央行票据将淡出,国债将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但当前国情下,国债与央行票据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二者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关键词:
国债 央行票据 公开市场操作 替代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北翔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具有操作灵活、作用迅速的特点 ,日益为我国中央银行所频繁采用。然而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 ,离不开适当的操作工具。在我国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票据。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问题 ,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状况、金融机构行为及这三种工具特点出发 ,通过对比分析 ,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应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票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票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论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条件及对策刘明志一、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三个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运用间接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的应用中,公开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于孝建
本文检验了不同操作策略下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效应。通过构建并计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指标值,根据取值区间将公开市场操作定义为五种操作策略。本文采用2006年10月至2012年3月的数据,估算了每月超额准备金,并计算出实际的公开市场操作指标值,利用排序自回归法证实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有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建立非线性多阈值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操作策略的公开市场操作对3个月短期市场利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分为四种策略,主要表现为防御性功能,但不存在周流动性效应。
关键词:
公开市场操作 阈值自回归模型 流动性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钧陶
公开市场操作的开展,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国债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金融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机已日趋成熟,虽然存在一些欠缺,但相信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在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1.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建立新型关系,且调控过程中能做到相互协调。就公开市场操作所需条件而言,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相互协调。首先应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进行直接融资(自动透支),否则财政通过该渠道创造的货币会影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力,并且将不能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足够的操作工具。其次中央银行初始购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靖 周明智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基础货币和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近年来也已成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今我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外汇占款迅猛增长、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因此研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效率尤为必要。鉴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对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并加强管理防范,本文选取了从2009年到2013年间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相关指标,考察公开市场操作在引导市场利率、满足商业银行资金需求、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等方面的效果。并通过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阻碍公开市场业务有效发挥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 操作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广宁 吴建志 张玲
试论公开市场业务与国债发行的关系王广宁,吴建志,张玲我国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债发行规模小、容量不大、品种单一,每年一次国债的顺利发行主要依靠行政推销的方式来实现。随着今年国债发行市场化改革,我国国库券在品种设计和发行方式上都作了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广宁 吴建志 张玲
谈谈公开市场业务与国债发行的关系王广宁,吴建志,张玲我国从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颁发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小,容量不大,品种单一,每年一次的国债的顺利发行主要依靠行政推销的方式来实现。随着国债发行市场化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五年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特别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框架及基本经验。文章还对中国央行未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
公开市场业务 实践 经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霄华 孙禧仁 朱伟 盛刚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条件分析与框架设计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分行凌霄华,孙禧仁,朱伟,盛刚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已日趋市场化,经济的货币化带来了金融体系和货币运行的复杂多样化,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手段的要求已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子财 杜胜
通过公告操作调节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已经在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取得极大成功。因此,有学者提出把公告操作作为我国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取代公开市场操作。本文通过对公告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内涵界定,两者在各国实际运用状况的考察及比较分析后认为,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我国央行在运用公告操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关键词:
公告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